利用存水率和水驱指数测评油田水驱效果论文

利用存水率和水驱指数测评油田水驱效果论文

ID:6193029

大小:1.94 MB

页数:60页

时间:2018-01-06

利用存水率和水驱指数测评油田水驱效果论文_第1页
利用存水率和水驱指数测评油田水驱效果论文_第2页
利用存水率和水驱指数测评油田水驱效果论文_第3页
利用存水率和水驱指数测评油田水驱效果论文_第4页
利用存水率和水驱指数测评油田水驱效果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利用存水率和水驱指数测评油田水驱效果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利用存水率和水驱指数测评油田水驱效果毕业论文目录第1章前言1.1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11.2国内外研究现状11.3研究目标及内容31.3.1研究目标31.3.2研究内容4第2章存水率和水驱指数分析52.1油藏基础52.1.1未饱和油藏52.1.2饱和油藏52.2注水开发油田存水率与水驱指数72.2.1存水率与水驱指数的概念72.2.2理论曲线绘制92.3存水率和水驱指数分析132.3.1存水率理论曲线的总体特征132.3.2水驱指数理论曲线的总体特征26第3章广义存水率和广义水驱指数283.1传统存水率、水驱指数的局限性283.2广义存水

2、率与广义水驱指数303.2.1广义存水率的定义及意义303.2.2广义水驱指数的定义及意义313.3水侵量的求取322第4章利用存水率和水驱指数评价油田水驱效果364.1水驱效果评价方法364.1.1存水率与水驱指数的变化规律364.1.2影响地下存水率的因素374.1.3评价方法374.2偏离原因374.3提高油田存水率及水驱指数途径384.3.1油田开发后期提高存水率的途径探讨384.3.2提高油田存水率及水驱指数途径39第5章软件编制及开发效果评价实例分析415.1软件功能简介415.2水驱效果评价实例45第6章结论与建议49参考

3、文献50致谢512前言第1章前言1.1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评价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的指标很多,对于注水开发的油田而言,开发效果评价主要从动态开发指标入手,立足于动态开发数据,观察和研究这些动态开发数据的变化,找出各种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对生产的影响,评价油田过去和现在开发效果的好坏,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为油田开发调整提供依据。为了提高注水油田开发的科学性、预见性,需经常不断地进行油田注水效果评价工作。由于油田地质特点不同、开采条件不同、油田所处的开发阶段不同,开发指标有较大的差别,评价其效果,只能针对某项开发指标进行分类、分阶段综合分析,

4、为了评价水驱油藏目前井网的注采效果、寻找合理的配注量,这里通过绘制油田存水率和水驱指数标准曲线以及采出程度与综合含水率关系线对该断块进行注水效果预测评价。在注水开发中油藏的地下存水率是保存在地下的累积注入水量与累计采水量之差与累积注入水量的百分比,反映注水利用效率状况,地下存水率越低,注水利用率越低,注入水的驱替效果越差。对于边底水能量较为充足的油田,用传统的存水率和水驱指数评价其水驱效果时,由于没有考虑水侵量,导致上述两个指标均为负值。为此提出了用广义存水率和广义水驱指数评价油田水驱效果的新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58前言在注水

5、油田开发后期采取一些调整措施,使油田注采比下降,从而导致存水率和水驱指数下降,这时不能依据这两个指标就得出注水效果变差的结论。在高含水期采取一些调整措施时,用存水率和水驱指数来评价注水效果时,可能会得出相反的结论,这时必须结合其他指标来评价。1.2国内外研究现状存水率曾经是苏联和我国评价油田注水开发效果常用的参数之一,将其作为反映注水能量利用率及评价开发效果的重要指标。然而,由于其所存在的局限性使其不能适应深入评价油田开发效果的需要,近年来鲜有利用存水率评价油田开发效果研究的报道。美国首先在40-50年提出注水开发的合理性,1955年,

6、Greenberger和Guthile和对73个完全水驱或部分水驱砂岩油田的基础数据,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得到预测注水油田的水驱可采储量的经验公式。1956-1967年美国石油学会(API)的采收率委员会对北美和中东地区的72个水驱砂岩油田的水驱可采储量的经验公式。1958年Wright根据油田的实际开发数据,首先建立了水油比与累积产油量的半对数统计直线关系[13]。后来这两种水驱特征曲线作为预测注水油田的水驱可采储量的基本方法得到广泛的应用。前苏联在40-58前言50年代开始考虑注水开发油田的合理性,以后对注水开发指标作了深入研究,并与

7、美国油田开发的主要指标进行了对比,提出了适合本国油田注水开发的指标变化范围。与此同时,还对开发效果的影响因素,根据多因素线性相关分析理论,得出了不少经验性结论。1959年前苏联的Makcnmob建立了累积产水量与累积产油量的半对数统计直线关系,并已在前苏联得到广泛的应用。前苏联全苏石油天然气科学研究所根据乌拉尔-伏尔加地区约50个油田的实际开发数据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法获得预测注水油田的水驱可采储量的经验公式。1972年Koxaknh的经验公式和1976年Tomenkob的经验公式[14]。1973年,沙卓诺夫首先提出乙型曲线,1981年沙

8、卓诺夫推导出丙型曲线和丁型曲线;1994年有的俄罗斯工作者提出根据油水粘度比确定水驱特征曲线的标准。水驱特征曲线和经验公式是研究者们的共同研究对象,只不过针对各自的适用范围或适用条件而分别不同罢了。我国在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