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教多学”的有效课堂的构建.doc

“少教多学”的有效课堂的构建.doc

ID:61931085

大小:15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2-25

“少教多学”的有效课堂的构建.doc_第1页
“少教多学”的有效课堂的构建.doc_第2页
“少教多学”的有效课堂的构建.doc_第3页
“少教多学”的有效课堂的构建.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少教多学”的有效课堂的构建.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少教多学”的有效课堂的构建-中学语文论文“少教多学”的有效课堂的构建■许“少教多学”的有效课堂的构建-中学语文论文“少教多学”的有效课堂的构建■许“少教多学”的有效课堂的构建-中学语文论文“少教多学”的有效课堂的构建■许难学生学习语文的途径无外乎四条,即阅读、背诵、表达和写作。通过学习获得三项成果,即思想、口才和文笔。作为一名教师,要想让学生的大脑有思想,要想让学生具备出口成章、下笔千言的能力,只有让学生自己去“练得”,去“习得”。教师万不可越俎代庖。“少教多学”无疑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也是新课程理念“以生为主”的最简洁的表

2、达。“少教”指的就是教师少指点,少讲说,“多学”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情趣盎然的涉幽、探险、解疑、参悟,让他们在学习中真正享受学习的快乐,体验思考、创造的愉悦,进而获得人生道路上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美德等人生不可或缺的储备,以便将来有更辉煌和蓬勃的创造。“少教”与“多学”是相辅相成,互为依托的,教师在处理这个问题时,要有这样的几点认识:一是观念的转变。“学会学习”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的倡导。而“新课程标准”又有明确的规定,包括三维目标的确定以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倡导。教师能

3、否引导和组织学生深刻而热烈的讨论,是新课改能否成功的关键。作为一名教师,要忠实执行国家课改意图,要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架空分析,学生端坐笔记等以讲代练、以考代学的教学行为及以师为本的陈旧的教学理念。二是“少教”并不意味着不讲,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讲要讲在关键处,力要用在刀刃上。要让学生生活在语文的深度里,教师的“讲”,要有高度,有深度。同时,“少教”并不意味着教师负担的减轻,相反是教师担子的加重,教师只有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像蚂蚁那样工作,像蝴蝶那样的生活,摆正心态,感悟人生,去追求学习、创造、养育的快乐。学而不厌

4、,方能诲人不倦。这就更需要教师下大功夫查阅书籍、研究课改,提高自身水平,并和学生一起走进文本,走进人生,从而形成能力,培养美德,收获成功,享受教学相长的快乐。其三是“多学”并不是把时间、空间全部交给学生之后就完事,就放任自流,随其自然,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之下的高效的课内课外独立自主的学习、探索,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在质疑、解疑、领悟、思想、实践中获得广博的知识,具有一定的能力,养成伟大的人格。教师要关注三维目标的达到,真正落实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式,以便让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得到真正提高,让他们成为一个真正有文化的人。语文是文化的传承,思想是

5、生命的支撑。那如何“少教多学”,实现课堂效益最大化?其实“少教多学”有范式可循,不少专家学者对此已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在此笔者仅就自己教学中的尝试谈最简易的一种模式,当然,我们不能唯“范式”而“范式”,教师可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法而无法,灵活变通”。少教多学语文课堂三步法:(一)充分预习1.回顾旧课,导入新课,激趣设疑,问题诱导,学生初读课文,完成四个任务:(1)标注自然段序号,初读课文;(2)查找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3)仔细阅读课下注释。思考课后习题(4)动笔写初读感受。2.学生默读课文,完成两个任务:(1)圈划重点词句,为课文

6、作批注,写感受,质疑。(2)教师根据课后题,设置四道思考题、讨论题,出示在白板上,学生阅读相关资料并思考这四道题;此环节注意的问题:1.把学习思考的快乐还给学生,教师不可越俎代庖,更不能轻蔑、无视、践踏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权利。2培养学生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机械记忆、盲目接受只能是蹉跎岁月、浪费生命,只能让学生感到劳累且日子难捱。让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获得知识的同时,享受读书的快乐。(二)阳光展示(1)阅读初读感受。(2)朗读,由学生分小组轮流朗读课文,做到准确、流利、有感情,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范读、交流、评价。(3)学生交流读书感受。(4)解答

7、上节课布置的思考题,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疑。(5)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上节课布置的讨论题。教师的职责是激励学生思考。(三)能力迁移,布置作业“教育要在这上头下功夫:给指点,给讲说,却随时准备少指点,少讲说,最后,做到不指点,不讲说……”叶圣陶先生曾如是说。确实,我们要的就是这样的学习境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凭自己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去探索、去辨析、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人生所需要的习惯、能力、品质,让他们自己在学习、参悟、历练中获得学习、思考、体验的快乐。★作者单位:内蒙古赤峰锦山中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