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型梁桥上部结构设计论文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型梁桥上部结构设计论文

ID:6193360

大小:1.93 MB

页数:94页

时间:2018-01-06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型梁桥上部结构设计论文_第1页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型梁桥上部结构设计论文_第2页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型梁桥上部结构设计论文_第3页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型梁桥上部结构设计论文_第4页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型梁桥上部结构设计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型梁桥上部结构设计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型梁桥上部结构设计毕业论文目录第一章设计基本资料及构造布置11.1设计资料11.2主要材料和工艺11.3结构设计11.4几何特性计算2第二章主梁设计52.1主梁作用效应计算52.2预应力钢束数量估算及其布置192.3计算主梁截面几何特性计算282.4钢束预应力损失计算382.5主梁截面应力与变形验算51第三章行车道板计算714.1悬臂板荷载效应计算714.2连续板荷载效应计算734.3截面设计、配筋与承载力验算78第四章端部的局部承压验算815.1局部承压区的截面尺寸验算81·90·5.2局部抗压承载力验算82谢辞83参考文献84·90·第一章设计基本资料及构造布

2、置1.1设计资料(1)设计跨径和桥面宽度1)标准跨径:25m(墩中心线)。2)计算跨径:24.6m。3)主梁全长:24.96m.4)桥面宽度(桥面净宽):9+2×0.75m(人行道)。(2)设计标准1)设计荷载:公路——II级,人群荷载3.0KN/m2,每侧栏杆、人行道的重量分别为1.52KN/m和3.6KN/m。2)环境标准:Ⅰ类环境。3)设计安全等级:二级。1.2主要材料和工艺(1)混凝土:主梁、翼缘板、横隔板、湿接缝、桥面铺装均采用C50混凝土,栏杆、人行道采用C35混凝土。(2)钢材:预应力钢束:采用高强度低松弛7丝捻制的预应力钢绞筋,公称直径为15.20mm,公称面积140mm

3、2,标准强度fpk=1860MP,弹性模量Ep=1.95×105MPa。(3)施工工艺:按后张法施工工艺制作主梁,采用金属波纹管和夹片锚具,波纹管内径70mm,外径77mm。1.3结构设计(1)本设计为预应力简支T形梁。·90·(2)桥面板横坡假定为和桥面横坡相同,本设计假设为平坡。(3)主梁断面:主梁高1.5m,梁间距为2.1m其中预制梁宽1.6m,翼缘板中间湿接缝宽度为0.5m。主梁跨中肋厚0.16m,马蹄宽为0.42m梁端部腹板厚度加厚到与马蹄同宽,以满足端部锚具布置和局部应力需要。(4)横隔梁设置:横隔梁共设6道,间距为4.92m,端横隔梁宽度为0.2m,跨中横隔梁宽度为0.14

4、m。(5)桥面铺装:设计总厚度17cm,其中水泥混凝土厚度为8cm,沥青混凝土厚度为9cm,两者之间加设防水层。1.4几何特性计算根据上述资料拟定尺寸,绘制T梁的跨中及端部截面见图1—2,图1—3。·90·图1-1预应力混凝土T梁结构尺寸图(尺寸单位:mm)(从上到下分别为横断面、梁立面、I—I剖面图)·90·图1—2T形梁跨中截面尺寸图(尺寸单位:mm)图1—3T形梁端部截面尺寸图(尺寸单位:mm)计算截面几何特征,计算时将整个主梁截面划分为n个小块面积进行计算,跨中截几何特征列表计算见表1—1。·90·表1—1跨中截面几何特性计算表分块名称分块面积分块面积形心至上缘距离分块面积对上缘

5、静矩分块面积自身矩分块面积对截面形心的惯性矩大毛截面(含湿接缝)翼板29407205804802041.7156251161675164186.9三角承托32016.6675333.441137.77832.04862328676.5329814.24腹板1856721336322081194.7-23.284410062533087448.13下三角169125.66721237.721586.722-76.951410007361002322.78马蹄84014011760028000-91.284469995847027584.18∑6125298383.216611356.2小毛

6、截面(不含湿接缝)翼板224071568036586.66747.0982849688755005461.91三角承托32016.6675333.441137.77837.43128448352.2449489.983腹板1856721336322081194.7-17.9017594795.32675989.99下三角169125.66721237.721586.722-71.5687865631.8867218.553马蹄84014011760028000-85.901761984496226448.78∑5425293483.215224609.2大毛截面形心至上翼距离48.72小

7、毛截面形心至上翼距离54.10·90·第2章主梁设计2.1主梁作用效应计算主梁的作用效应计算包括永久作用和可变作用。根据梁跨结构纵、横截面的布置,计算可变作用下荷载横向分布系数,求处各主梁控制截面(取跨中、四分点截面及支点截面)的永久作用和最大可变作用效应,再进行主梁作用效应组合(标准组合、短期组合和极限组合)。2.1.1永久作用效应计算(1)永久作用集度1)主梁自重跨中截面段主梁自重(五分点截面至跨中截面,长7.38m):=0.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