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处理勘察论文

地基处理勘察论文

ID:6194021

大小:674.50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8-01-06

地基处理勘察论文_第1页
地基处理勘察论文_第2页
地基处理勘察论文_第3页
地基处理勘察论文_第4页
地基处理勘察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基处理勘察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地基处理勘察毕业论文第1章区域概况第1.1节地理交通邯郸市交通方便,京广铁路贯穿南北,东西有邯济铁路,另有邯郸—马头—峰峰矿区铁路支线。公路四通八达,本市北至邢台,南至安阳,东至济南,西至长治,是连接晋、冀、鲁、豫四省的交通枢纽。石安高速公路开通,大大改善本区的交通状况,提高了经济发展水平。拟建筑物场地位于邯郸市涉县井店镇台南村村南,平乐路北侧,台村中路西侧。拟建场地位于太行山山脉,涉县盆地山前阶地,场地原为耕地,地势北高、南低。邯郸市涉县交通位置如图1-1:场地图1-1邯郸市涉县交通位置图第1.2节地形地貌邯郸市位于东经114°28′,北纬36°27′34,地处华北平

2、原的西部边缘,位于太行山脉之冲、洪积扇尾部,地形较平坦,松软地层堆积较厚,具有相变大,夹层少等特点。地势由市区向西不断抬高,经过丘陵逐渐进入太行山地。邯郸冲积、洪积扇的形成与发源与西部、流经市区的三条河流有关。一条是被侧的沁河,一条是南面的渚河,第三条是由南至北流经市区的滏阳河。其中以沁河的搬运、沉积为主。历史上沁河、渚河都是发源于西部山区的永久性河流,后因上游森林破坏、区域性地下水下降等原因,便形成了常干涸的暂时性河流。该区植被稀少,土层裸露,物理风化强烈。因此洪水期沁河、渚河流水及漫流携带大量碎屑物质流至沟口山麓处时,流速骤减,遂沉积了大面积的洪积型地层。再则,平水

3、期沁河、渚河亦搬运上游两岸的碎屑物质,流至平原地带,因河床变宽,流速变缓,沉积了冲积型地层,由于冲积物、洪积物的不断聚集而形成冲积扇、洪积扇。第1.3节气象水文条件1.3.1气象勘察场区地处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特点是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区内1956~2000年多年平均气温13.8℃,最冷月平均气温-2.6℃(一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7.4℃(七月),极端最高气温42.1℃,极端最低气温-19.0℃;1956~2000年多年平均降水量629.1mm,多集中于七、八、九三个月,日最大降水量518.5mm(19

4、63年8月4日),年最大降水量1575.3mm(1963年),年最小降水量220.0mm(1986年);多年平均蒸发量1900mm;最大积雪厚度460mm;年平均风速2.7m/s。年主导风向为南风,风向频率20.1%;次主导风向为北风,风向频率15.5%;冬季盛行北风,风向频率17%;夏季盛行南风,风向频率25.2%。无霜期190天左右,季节性冻土深度最大37cm。1.3.2水文流经邯郸市区最大的河流是滏阳河。据东武仕水文站观测,滏阳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09亿m3,多年平均流量12m3/s,历年最大流量78.4m3/s,最小流量6.35m3/s。邯郸市区段水量受东武仕

5、水库和张庄桥节制闸控制,最大流量为35m3/s,最小流量为0.65m3/s。上游段为邯郸市主要供水水源,下游段为农业主要灌溉水源。34第1.4节地质构造邯郸市所处大地构造单元属华北陆台渤海凹陷带与太行山隆起带的接触部位,太行山隆起的中心为太行山背斜的轴部,地层从轴部向东大致为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第三系、第四系地层。市区经京广铁路为界,以西由上第三系地层成,以东则以第四系地层所覆盖。太行山山前断裂带的邯郸断裂是通过本区的主要断裂,走向北北东,倾向东,陡倾角,全长180km,为太行山隆起与华北盆地邯郸凹陷的分界主断裂。拟建场地位于太行山山脉,涉县

6、盆地山前阶地,场地原为耕地,地势北高、南低。上部地层主要以第四系地层为主。第1.5节区域地层邯郸市区域内地层从老到新出露有Z、∈、O、C、P、T、N、Q,除S、D地层外,各时代地层均有出露较好的露头,具有完整的剖面。(1)震旦系(Z)该地层在鼓山西侧一带出露大,为大洪峪组为中、粗粒石英岩状砂岩夹少量海绿石薄层石英砂岩,厚714.43m。(2)寒武系(∈)仅发育在鼓山一带,其它地区只有零星分布,主要岩性下部主要为页岩夹不薄层灰岩,中部为张夏组鲕状灰岩,上部主要为竹叶状灰岩夹薄层白云岩,总厚度450m。(3)奥陶系(O)本区奥陶系只有中统和上统地层,与∈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主

7、要岩性为灰质白云岩和白云岩。(4)石炭、二叠系(C、P)主要分布于鼓山两侧及鼓山北部武安至邢台西部一带,主要岩性为砂岩、粉砂岩、泥岩和页岩,下部夹薄层灰岩,为含煤地层,由于风化严重,广为第四系所覆盖。(5)三叠系(T)主要分布于鼓山的东侧,主要为红色砂岩或粉砂岩,最大厚度为900米。(6)第三系(N)主要为泥岩、砂质泥岩和砂岩组成的河、湖相沉积物,成岩较好。(7)第四系(Q)34本区普遍发育第四系,主要是粘土、粉质粘土、砂土、粉土和淤泥质土为主的河、湖相。新近沉积粘性土以细粒粉质粘土、粉土为主局部夹少量粉细砂薄层,分布较稳定。新近堆积黄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