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本的理念创新德育教育.doc

用人本的理念创新德育教育.doc

ID:61967289

大小:2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2-26

用人本的理念创新德育教育.doc_第1页
用人本的理念创新德育教育.doc_第2页
用人本的理念创新德育教育.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用人本的理念创新德育教育.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用人本的理念创新德育教育盛康镇小沟中心小学李善群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古往今来人们进行了不断的探索:爱因斯坦说:“教育的永恒是那站立的灵魂!”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也告诉我们:“教育是人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知的堆集”。在不断思索、探讨和实践中,人们进一步发现:“只有震撼、触摸、牵引人的灵魂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这些都给了我们许多启迪,要迎来真正的教育,就要用人本理念,去触摸、牵引学生的灵魂,要从理念、内容和方法上,创新青少年的德育教育。一、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新理念以人为本的德育新理念,就是要使德育的培养目标和青

2、少年身心需求相一致,它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教师要充分认识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丰富自己的德育教育水平,提高自己的师德水准;二是教师要全方位关心、爱护学生、充分尊重叙说,促进叙说人格的完善,要“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学生自身的尊严和人格,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要贯彻这一理念,教师与学生角色的标准定位非常关键。首先在德育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学生从被动的受教育者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和自我教育者,而且要把这种“人本”的思想体现在对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关心帮助,尊重和激励上,成为

3、学生的良师益友,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积极引导学生道德的发展方向。其次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德育活动中成为主角。要满足学生自我表现的心理需求,并不断增强学生的价值感和成就感。二、在自我评价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国家新颁布了《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它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良好行为习惯等方面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对学生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和良好习惯养成起到了无以伦比的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要从“人本”思想出发,避开机械的说教和“强制执行”,不简单当作“特定的规范”和“特定的法规”,要引导学生进行道德

4、行为的实践活动,并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活动,我们可根据《规范》、《守则》的内容,制定出贴近学生实际的评价细则,让学生每周进行一次自我评价,学生在评价自我中,会发现自己的思想行为的偏差,会随时进行自我调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不教之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养成,德育就是养成学生求善的习惯,使学生在“道德长跑的过程中,形成特定的道德品质。三、在向上的环境情景中得到心灵的陶冶环境情景对人们心理的影响为愈来愈多的人们所认识,所谓“山光悦鸟性,谈应

5、空人间”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学校在育人的过程中要体现人的身心感受和对真善美的追求,开发环境情景教育,其途径有:一是创造美丽整洁的校园环境,它是潜在德育教育课程的一种形式。试想一所绿树成荫,优雅安静、秩序井然的学校,个别形式乱扔果皮纸屑,随地吐痰、疯狂打闹等现象常会被美的感受所收敛,他的身心会被校园的美所同化,举止自然会文明得体;二是创设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名人画像、橱窗、黑板报、图书角、书画展等和学生奏响的笛声和琴声都无时不在陶冶学生的心灵,而其中的书画展、黑板报、小制作、琴声、笛声等都是学生才艺的展示,是教育的主体在身

6、心陶冶的过程中展示着他们美好的心灵:三是要根据学科特点,创设情景教育。课堂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不同学科的德育渗透有不同的特点,但要打动人心,形成共鸣,就要有机地创设德育教育的课堂情景。如:《品德与生活》课,常把品德教育和平时学生生活场景联系起来,进行评和议,把“知”和“行”联系起来;《语文》课我们常引导学生赏读课文,利用声、像等媒体让学生进入课文情景,表现着自己的喜、怒、哀、乐,感受着对大自然的爱,对英雄人物的崇敬,对丑恶现象的痛恨等,都是在一种情景状态中心灵受到启迪。只有一点可以肯定,不管什么课,课堂情景创设的好,德育教

7、育就会“自然无痕”;四是给学生一个广阔的天地,让学生参与道德实践。我们许多道德教育是在校外完成的,如尊敬父母、学会自理、自强,感受祖国的美、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等,所以经常组织学生到社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义务劳动,登山、访问,社会调查,到校外德育基地活动等),都是绝好的品德教育课程。总的来说,创新德育教育方法,内容和途径是多样的,只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在“润物细无声”时刻触摸、牵引学生的灵魂,我们就能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适应社会需要的全新的人,德育教育就会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