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小说教学方法.doc

高中语文小说教学方法.doc

ID:61984356

大小:13.3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2-26

高中语文小说教学方法.doc_第1页
高中语文小说教学方法.doc_第2页
高中语文小说教学方法.doc_第3页
高中语文小说教学方法.doc_第4页
高中语文小说教学方法.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小说教学方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说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要教会学生阅读小说。我觉得这关键有两点。一是要有一个适宜的阅读态度。小说是文学作品,它反映着人与现实之间的一种审美关系,我们必须以审美的态度来鉴赏小说中所写到的人和事,不能把小说里的人和事作“传记”或“新闻报道”式的分析。二是要交给学生读小说方法,才能实现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小说的这两个教学目的,都需要“知识”的支持。过去我们反对语文教学中过多的传授知识,但语文本身并非不需要知识,恰恰相反,我们的许多教学目的,都需要知识教学这个载体,以知识教学为渠道来实现。我们不需要陈旧的知识,但我们迫切须要新知识。这新旧之别就在于,旧

2、知识是客观的陈述教学对象的特征。新知识是从学生出发,帮助学生“阅读”的知识,帮助学生“实践”的知识。这样的知识就是“管用”的知识。在小说教学中“叙事视角”知识就是这样的知识,它教给学生如何阅读小说的知识。在不断的反思中我还有更多的体会。小说的教学还要注意扎根语言教学。从文体的特点考虑,小说是叙事的艺术,是形象塑造的艺术,但它首先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根,叙事是干,形象是果。有时候教师见了这种形象之“果”就忍不住要从学生嘴里抢过来,自己津津有味的吃下去,结果小说课成了老师人物形象的图解演说。小说教学要扎根语言教学就要把“说”的机会,“说”的权力交给学生。小说的美

3、是学生自己品出来的,而不是教师讲出来的。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揣摩品味语言,让学生自己看到小说情节的波澜。在语言的表达,交流中去构想鲜明的形象,体验独特的情感。还有就是把课堂交给学生。学习如同登高,给学生一根绳子,让他们自己爬上去。我们要给学生一个探索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教学中不光需要匠心独运的构思与设计,更要有充满人文关怀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去阅读,去思考,去发现。教师要带着欣赏的眼光有区别的去肯定他们的每一个发现。真正体现对学生主体性及个体性的充分而真诚的尊重与关怀。小说教学还要让学生读出他们的个性来。人们在现实中是有很多无奈的,无奈

4、之一就是人在现实中的活法不只是一种。你选择了这种就意味着你放弃了千百种活化。小说则最大限度的满足了人体验另一种人生的可能。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入精神享受的王国。因为文学是引领人走向真善美的艺术形式。读着别人的故事,流着自己的眼泪。理想的小说阅读境界大抵如此。总之,在小说教学中我们不断反思,就会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法。2012高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知识链接1.小说概念及三要素2.小说的情节结构3.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正面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环境描写衬托对比等)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社会环境作用:它揭示了各种复

5、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作用: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心情;渲染气氛等。命题角度(一)故事情节的把握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1.把握故事情节(1)三种题型: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2)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住场面;②寻找线索

6、;③理清小说的结构。(3)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2.鉴赏故事情节。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常见题型: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2、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解题思路:内容作用+结构作用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2、设置悬念,引起

7、读者阅读的兴趣。3、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4、照应前文。5、推动情节发展。6、刻画人物性格。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8、起线索作用。9、埋下伏笔。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起线索作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结构),突出了……,表现了……(内容)。2、情节安排评价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使结构紧密、完整。如《睡美人》,开头说女A角失踪,制造悬

8、念,结尾写她在观众席上鼓掌,揭穿谜底,使事故情节完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