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毕业设计

设计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毕业设计

ID:6198588

大小:3.62 MB

页数:72页

时间:2018-01-06

设计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毕业设计_第1页
设计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毕业设计_第2页
设计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毕业设计_第3页
设计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毕业设计_第4页
设计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毕业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设计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毕业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设计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毕业设计目录第一章矿井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1第一节矿区概况1第二节井田地质特征3第三节煤层特征11第二章井田境界和储量14第一节井田境界14第二节矿井工业储量14第三节矿井可采储量15第三章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19第一节矿井工作制度19第二节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19第四章井田开拓20第一节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20第二节矿井基本巷道22第五章准备方式---采区巷道布置35第一节煤层地质特征35第二节采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35第三节采区车场选型设计36第六章采煤方法38第一节采煤工艺方式38第七章井下运输4

2、5第一节概述45第二节采区运输设备选择45第八章矿井提升50第一节概述50第二节主副井提升设备选型50第九章矿井通风设计59第一节矿井通风系统的选择59第二节防止特殊灾害的安全措施63第十章设计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67致谢68参考文献711第一章矿井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第一节矿区概况一、地理位置与交通本矿区位于鹤壁市东,与市区紧邻,南与八矿相接,西北与五矿、三矿相邻,隶属鹤壁市鹿楼和石林乡。东经为114°10′37″~114°13′28″,北纬35°52′49″~35°58′23″。煤矿东距京广铁路17Km,北距安阳~李珍铁路20Km,鹤壁~汤

3、阴铁路与京广铁路相接,鹤壁至安阳、汤阴均有公路相通,交通便利(图1-1-1)。图1-1-1永安鹤陀矿交通位置示意图本区为丘陵地貌,地势北西高、南东低,地面标高126.50~227.70m。71本区属海河流域卫河水系,汤河为区内唯一季节性河流,其发源于鹤壁市西中窑头附近,经本区南部、汤阴县城、在内黄县境内注入卫河,流量0.3~0.4m3/s,最大洪水流量1280m3(1980年8月),最高洪水水位140m左右。煤矿西部大湖村汪流涧一线有三处面积不大的地表水体,其中两处为小坑塘,另一处为汪流涧水库,面积仅为0.04Km2。本区深部边界外约2Km2的

4、温家沟水库面积约0.1Km2,最大库容104万m3,主要用于拦洪灌溉。二、气象本区属北温带大陆性干旱型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最高15.3℃(1963年),最低13.1℃(1964年),一般14.5℃。气温极值最高42.3℃(1967年6月4日),最低-15.5℃(1967年1月15日)。据鹤壁市气象局1988年至1999年气象资料,年降水量371.88~825.71mm,平均635.26mm,年蒸发量1637.4~2016.6mm,平均1711.25mm,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0.43%。据历年统计资料,8月至来年2月多为北风,最大风速23m/s,3

5、月至7月多为南风,最大风速14m/s。三、地震据华北地区地震目录记载,近600年来,波及本区烈度达Ⅸ级以上的地震有20余次。详见表1-1-1。71第二节井田地质特征一、井田地质本矿位于华北地层区豫北分区太行山小区。区内地层自老到新发育有奥陶系中统峰峰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和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及上统上石盒子组、新第三系鹤壁组、第四系。其中太原组、山西组和上、下石盒子组为含煤地层,太原组和山西组为主要含煤地层。附有井田综合柱状图1-2。①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71本组为含煤地层沉积基底,由灰色~青灰色厚层~巨厚层状石灰岩组成

6、,结构致密,含燧石,具溶蚀现象,缝合线发育,裂隙内充填方解石脉。厚度大于100m。②石炭系(C)a.本溪组(C2b)为灰色深灰色泥岩、沙质泥岩、铝质泥岩,含鲕粒及黄铁矿结核。间夹粉砂岩、细粒砂岩和不稳定一0煤层。本组厚26.35~58.25m,平均厚33.16m。与下伏奥陶系呈平行不整合接触。b.太原组(C3t)主要由石灰岩、深灰色泥岩、沙质泥岩、粉砂岩和薄煤层等组成,局部夹有细粒砂岩和炭质泥岩。本组厚93.51135.67m,平均厚121.83m。与下伏本溪组整合接触。根据其岩性组合,本组可分为下部石灰岩段,中部砂泥岩段和上部石灰岩段。上段由

7、深灰~灰色、黑灰色泥岩、沙质泥岩石灰岩及一8、一9煤层组成,局部夹细粒砂岩和粉砂岩。共含石灰岩3层(L7、L8、L9),石灰岩中含大量蜓科动物化石,具黄铁矿结核及燧石团块。其中L8石灰岩厚度大,层位稳定,为全区标志层之一。该段厚35.18~49.20m,平均厚42.34m。中部由深灰色~黑灰色泥岩、沙质泥岩、薄层状粉砂中粒砂岩、石灰岩、煤层等组成。含不稳定石灰岩三层(L62、L61、L5、)和六层不稳定煤(一72、一71、一62、一61、一52、一51煤)。该段厚30.21m,平均厚43.69m。下段由深灰色~黑灰色泥岩、沙质泥岩、中厚层状石灰

8、岩、煤层等组成。夹薄层粉砂岩和细粒砂岩。含石灰岩四层(L4、L3、L2、L1),石灰岩中含蜓科及蜿足类动物化石及燧石团块,其中L石灰岩厚度大,层位稳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