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二 主要环境问题与生态脆弱区.pptx

专题十二 主要环境问题与生态脆弱区.pptx

ID:61990948

大小:4.09 MB

页数:60页

时间:2021-04-09

专题十二 主要环境问题与生态脆弱区.pptx_第1页
专题十二 主要环境问题与生态脆弱区.pptx_第2页
专题十二 主要环境问题与生态脆弱区.pptx_第3页
专题十二 主要环境问题与生态脆弱区.pptx_第4页
专题十二 主要环境问题与生态脆弱区.pptx_第5页
资源描述:

《专题十二 主要环境问题与生态脆弱区.ppt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专题十二 主要环境问题与生态脆弱区[明确选考要求]内容标准学业质量水平教学内容建议核心素养要求1.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解释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合格考1.1举例说出生活中常见的环境问题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1.2运用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综合思维、区域认知1.3运用资料,说出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并解释其缘由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内容标准学业质量水平教学内容建议核心素养要求2.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等级考2.1结合资料,说出生态脆弱区的基

2、本含义综合思维、区域认知2.2结合实例,说明某生态脆弱区主要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分析该环境与发展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探究综合治理该生态脆弱区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具体措施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2.3归纳分析生态脆弱区综合治理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内容标准学业质量水平教学内容建议核心素养要求命题调研报告1.命题规律:试题材料多以区域某地物的结构图、区域图或区域简图的形式呈现相关信息,信息的呈现形式相对比较单一。其设问多是以原因或措施类为主,其中原因考查多是选择题的形式,而措施类考查多是非选择题的形式。2.命题趋势:新课标提出

3、“生态脆弱区”这一新概念,今后命题可能以某生态脆弱区为背景,如东北林草交错生态脆弱区、西南岩溶山地石漠化生态脆弱区、三江源生态保护区等,考查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成因、危害和治理。3.备考建议:学习本专题内容应紧紧抓住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维度,紧紧联系区域地理环境中自然生态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和特点,从人类活动的方式和规模角度进行思考,并对相关人类活动进行恰当评价。[构建知识体系][典题领悟]【典例1】(2019·全国卷Ⅲ,1~2)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

4、推广。下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据此完成(1)~(2)题。考点一 旅游资源及其综合评价(1)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A.废料B.原料C.能源D.产品(2)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A.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B.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C.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D.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厨余垃圾经分拣后可以提取生物油脂、生产沼气等,说明厨余垃圾是自动处理系统中的原料。第(2)题,由图可知,厨余垃圾经分拣后可以提取生物油脂,产生的有机渣可以生产沼气,最后剩余废渣,利用提取的

5、生物油脂可以生产工业油脂。答案(1)B(2)C人地协调观考查对厨余垃圾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体现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和谐统一综合思维根据框图内容推断地理事物的流程1.(2018·天津文综,7)循环经济是低碳经济的重要形式之一。循环经济旨在生产过程中对物质资源循环高效利用,实现无害、减量排放。天津市采用了许多循环经济的模式。在下列经济活动中,不属于循环经济的是()解析共享单车制造和消费者使用这一过程,不能体现废弃物资源化和资源减量化,故不属于循环经济,B项符合题意;在水稻生长过程中稻田的杂草和虫类可以作为鱼的饵料,而鱼的排泄物可以为水稻生长提供养分,可以减

6、少人工饲料添加和化肥的施用量,属生态农业;城市垃圾用于发电,残余粉灰用于制造砖材,可以减少污染物排放,创造新的产值,属于清洁生产;海水发电过程中利用废热水进行制盐,不仅减少了废热水的排放,还可以产生盐、淡水等新的产品,也属于清洁生产,三者均是循环经济,A、C、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B[通关攻略]1.环境问题类试题答题步骤首先明确题目中涉及的环境问题的类型(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其次判断是哪一类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或哪一类生态破坏(荒漠化、水土流失等)或哪一类资源短缺(水资源、能源等),再结合题目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危害及解决措施。2.环

7、境问题类试题答题模式考查角度解答的基本思路类型、表现与分布从题目所给图、表、文字等资料中判断出环境问题是什么,属哪种类型,其表现特征和分布如何等,如水土流失问题在我国的典型分布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成因分析环境问题的产生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一般来讲,要着重分析人为原因。如水土流失的原因:(1)自然原因: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②地表植被稀少;③(黄土)土质疏松。(2)人为原因:①植被的破坏;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③开矿后果与危害对环境问题带来的后果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要能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如水土流失的危害为:土壤破坏,土质

8、下降,诱发多种自然灾害解决措施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回答:一是减少人类自身对环境的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