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无效现象剖析及对策研究.doc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无效现象剖析及对策研究.doc

ID:62003666

大小:208.69 KB

页数:9页

时间:2021-04-10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无效现象剖析及对策研究.doc_第1页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无效现象剖析及对策研究.doc_第2页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无效现象剖析及对策研究.doc_第3页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无效现象剖析及对策研究.doc_第4页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无效现象剖析及对策研究.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无效现象剖析及对策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文档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无效现象剖析及对策研究某某北苑实验中学姜国祥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方式,实现教学有效是对教师工作的基本要求,高效课堂教学是教师立教之本,是学校立校之基。反思我们现有的课堂教学,突出表现就是“高耗低效”。在时间总量保持不变的前提下,若能减少无效、低效、甚至是负效的教学行为,必定可以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益。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无效现象剖析及原因分析笔者对300多节微格教学实录和常态教学课进行整理分析,对课堂教学中主要的无效、低效和负效的教学行为梳理归纳以下方面:(一)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游离

2、与偏离课标要求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可见,合理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是达到数学教学有效性最为关键的一步。在一堂课中,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它既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又要受到教育内容的限制。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因教学目标不明确而造成的教学随意性、盲目性现象仍然较为普遍,具体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教学目标与课程的三维目标混为一堂三维目标是课程的总体目标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的具体阐述,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

3、中实现的。三维目标是同一学习过程中的三个心理维度,它并不是一堂数学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取决于教学内容的特点,要在“三个维度”的指导下,综合考虑学段目标、内容特点和学情来确定;课堂教学目标不是为了体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而存在的,而是具体扎实地把课堂内容传递给学生,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教学目标主要焦点在教学知识和技能、教学思维能力和理性精神上。9/9文档2.教学目标确定的随意,致使教学目标游离或偏离课程标准要求由于有些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认识不到位,导致教学设计中对教学目标的制定不重视。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看教学参考书,随

4、意确定,凭自己的经验而定,最终出现了教学要求的偏低或偏高,在教学的过程出现教学目标处于游离状态,在教学实施中没有具体的教学活动予以落实。(二)忽视教材之本,教材研读不精与过度拓展研读教材是备好课的基础和核心环节,同时也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在大力提倡广大教师研读教材的同时,作为教师首先必须要对“数学教材是什么”的问题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有了这个认识后,研读教材才能达到一定的深度和效度。如:教材关于“绝对值”的内容,在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4页的“合作学习”有这样一段话“以O为原点,取适当的单位长度画数轴,并在数轴上标出A、

5、B的位置,则A、B两点与原点的距离分别是多少?它们的实际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就把绝对值这一概念的基本含义给呈现了。在教与学的层面,对这些内容进行分析和审视时,这些“三言两语”,如果去“教”学生,要不了三、五分钟就可以教完。我们再细细地去体会教材,绝非这么简单。在教学工作中,有的教师对数学教材的使用存在两种误区,导致课堂教学的无效与低效。1.“教”教材,把数学课本当作教学活动开展的“X本”。教材怎样写,课堂怎样教。这样的教师不理解“教材是教学资源”的涵义,他只是读懂了教材所编写的文字内容,不能读出编者的意图,因此,

6、在教学过程中只关注“例题”的讲解与练习的模仿解答,学生不可能领悟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更谈不上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实施下的课堂教学一定是低效无效的。2.过度拓展教材内容,为学生学习设置人为障碍。9/9文档教师在研读教材时只考虑了知识的脉络发展,过度的拓展知识的应用难度,没有完全考虑学生的可接受度,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惧怕感,学科自信大大下降,降低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浙教版七年级(上)§1.4绝对值教师在通过具体数的绝对值表示及求解之后,设计了“归纳整理”环节,增加了,用字母来表示有理数的绝对值求解。这对刚进初中没多

7、久的学生,用字母的一般形式表示,着实让学生难接受。一方面是学生还没有建立分类的思想;另一方面是学生对“能表示正数”的认识难以领悟。(三)课堂练习设计的无序,习题呈现形式单一数学课堂离不开数学习题的分析与解答,选择合适的例题进行分析,让学生在经历例题的分析,感悟数学知识的应用,条件的转化,学会运用合理的数学方法来解答数学问题。因此数学习题是数学教师实施“教”与学生“学”的载体,数学课堂习题的选择决定数学课的有效性。有些教师对数学课内练习的习题不选择,践行“拿来主义”,只要自己认为是好的(难的)习题就让学生做,使学生在课

8、内忙于解题,没有时间思考“习题为什么这样思考”,从而使习题失去了应有的价值,从而导致课堂无效现象的产生。例如:教师在讲解了等腰三角形内角的关系之后,给出了以下五个习题让学生练习:①等腰三角形有一个内角为,那么其他两个角为多少?②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求,的度数。③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那么其底角为多少度?④在等腰三角形ABC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