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与、何、所.ppt

文言虚词:与、何、所.ppt

ID:62014932

大小:158.5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21-04-12

文言虚词:与、何、所.ppt_第1页
文言虚词:与、何、所.ppt_第2页
文言虚词:与、何、所.ppt_第3页
文言虚词:与、何、所.ppt_第4页
文言虚词:与、何、所.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言虚词:与、何、所.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西京扰乱,皆不就  就:就任B、下车即缮其甲卒      缮:整治C、粲恒典之            典:掌管D、其强记默识如此       识:认识答案:D,“识”是“记住,记忆”的意思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以谦名公之胄胄:后代B.善属文,举笔便成属:联缀C.自以为西伯可规规:规劝D.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典:主持答案:C.(规:效法)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  除,任命。B.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    规,

2、规劝。C.下车即缮其甲卒          缮:整治。D.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 典,掌管。答案:B规:效法,取法。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西京扰乱,皆不就   就:就任B.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   典:掌管,主持C.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垂:流传D.为魏讽所引   引:牵连答案:C(垂:接近。)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王粲才华出众的一组是(   )①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②博物多识,问无不对③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④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⑤用相比较,不误一道⑥文武并用,英雄毕力A、②③④B、②④⑤C、①③⑥D、②⑤⑥答案:B,

3、1是指蔡邕;36是称赞曹操的话。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明王粲“有异才”的一项是( )①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②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不甚重也。③博物多识,问无不对。④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⑤用相比较,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⑥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A①②④B③⑤C①③⑤D②④⑥答案:B①是蔡邕待王粲的态度,②是写王粲的外貌。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A.方今袁绍起河北B.仗大众,志兼天下C.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D.用相比较,不误一道答案:D.(河北:古义是黄河以北,今天指河北省;大众:

4、文中指“人多”,今义是“大家”;横行:古义是“纵横驰骋,褒义词,今天指“横行霸道”,贬义词)8.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以谦名公之胄胄:后代。B.诏除黄门侍郎除:授予官职。C.仗大众,志兼天下兼:兼善,兼济(使……受益)。D.兴造制度,粲恒典之典:掌管,主持。答案:C项中“兼”为“兼并”意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献帝西迁,粲徙长安A.二十二年春,道病卒B.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C.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不甚重也D.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答案:A.(A和例句都是名词作状语,西:向西,道:在路上;辅:动词作名词,辅佐的人

5、;重:形容词作动词,看重,重视;奇:意动用法,以……为奇)10.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进以谦名公之胄,欲与为婚A.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B.建安二十一年,从征吴C.士之避乱荆州者D.粲二子,为魏讽所引答案:B.(B和例句都是省略句,“欲与(之)为婚”,“从(曹操)征吴”;A是判断句;C是定语后置句,即“避乱荆州之士”;D是被动句,用“为……所”表示被动)文言虚词“与”的用法(一)介词3.比,和……比较。①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②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六国论》)1.引进动作所涉及的对象,相当于“和”“跟”“同”。沛公军霸上,

6、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2.给,替。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二)连词表并列。和,跟,同。①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勾践灭吴》)②彼与彼年相若也。(《师说》)(三)通假,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或疑问。①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②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孰与】【与……孰】表示比较与选择,译为:“跟……比较,哪一个……”①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②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虚词“何”的用法1.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翻译时,“何”要后置。①君将何以视

7、天地?(《段太尉逸事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②大王来何操?(《鸿门宴》)③君何患焉?(《郑伯克段于鄢》)(一)用作疑问代词2.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①何事不语?何情不诉?(《与妻书》)②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一)用作疑问代词(一)用作疑问代词3.用在句末,接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②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二)副词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