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doc

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doc

ID:62035676

大小:5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4-15

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doc_第1页
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doc_第2页
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doc_第3页
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doc_第4页
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4.1世界的物质性【学习目标】1、识记自然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含义、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理解世界的物质性,能够说出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区别和联系3、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坚定地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物质观,鲜明地反对上帝或神灵创世说。【学习重点】1、物质的含义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考纲要求】1、自然界的物质性2、物质的含义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学法指导】通过自主学习,熟悉基础知识,并要求在课本上勾画标注要点,把自学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用红笔标识出来。通过自主探究与小组合

2、作探究相结合,解决疑难问题,巩固教材知识点.【知识链接】客观存在与客观实在的区别区别:客观实在是指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的特性。它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对于任何人来说,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

3、学习过程】(一)基础学习1、阅读课本28页说说怎样理解自然界的物质性?2、阅读课本29页说说什么是物质?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和具体的物质形态有什么区别和联系?3、阅读课本30页1-3自然段说说为什么说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二)学习探究探究一:1、请同学们收集有关神开创宇宙、缔造生灵的创世传说,如中国的“盘古开天地”的传说、基督教的上帝创世说,用最概括的语言介绍给大家听。2、天地万物是上帝创造的吗?联系你所知道的有关地球起源的知识予以说明.探究二:1、你认为世界的本质是什么?如果有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水、是火,你会怎么想?2、把水、火、元气等

4、作为世界的本原是一种什么样的观点?其特点是什么?3、在自然界中,既有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也有许多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地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如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等。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些事物有什么共性呢?个性笔记探究三:阅读教材第30页方框中的内容,探究下列问题.1、人类社会的形成需要哪些物质条件?2、是什么原因促成了由古猿的生存环境到人类的社会环境、由古猿的群体结构到人类的社会结构的转变?3、为什么说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三)拓展延伸知识点一:自然界的物质性1.2013年入夏后,我国南方地区发生了系列洪涝灾害,给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的

5、影响。这说明了A.自然界的物质性B.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可知性D.自然界是不可认识的2.“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的这段论述说明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可知性B.客观实在性C.运动D.物质3.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A.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B.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C.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D.所有有形的物体4.下列概念中属于物质范畴的有①人脑 ②基本路线 ③生产关

6、系 ④思想观念 ⑤国家 ⑥辩证唯物主义A.①③⑤B.③⑤⑥C.②③⑤D.②④⑥5.19世纪中叶,当人们还未发现珠峰是最高峰的时候,珠峰已经作为世界之巅屹立于蓝色星球上.这说明物质A.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B.能为我们的感觉所反映C.是自然现象的共同本质D.是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知识点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6.大量化石和文化遗物证明,人类起源于动物界,人类的进化演变过程是从古猿、直立人、智人到现代人。这表明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相互依存B.人类产生前的自然界才具有客观性C.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有区别的D.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7.我们说人类社会

7、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能够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客观物质要素有①客观实在 ②生产方式 ③地理环境 ④人口因素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21世纪的知识化、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系统集成化和时空一体化的先进生产力是古代人不可想象的.人不能随心所欲地选择生产力,说明生产力具有A.实践性B.辩证性C.物质性D.社会性【学案整理】(构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总结反思总结反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