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渔洋组测井曲线旋回研究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渔洋组测井曲线旋回研究

ID:6204216

大小:3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1-06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渔洋组测井曲线旋回研究_第1页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渔洋组测井曲线旋回研究_第2页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渔洋组测井曲线旋回研究_第3页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渔洋组测井曲线旋回研究_第4页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渔洋组测井曲线旋回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渔洋组测井曲线旋回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渔洋组测井曲线旋回研究  摘要:通过对潜江凹陷谭参1井的测井曲线原始数据的分析,运用旋回厚度累积偏差曲线进行处理,可识别出该区晚白垩世地层的旋回叠加样式,将渔洋组划分为6个低频旋回,3个上升旋回,3个下降旋回,而每一个低频旋回又是由数个高频旋回叠加而成。对比发现,该旋回的主控因素为构造因素。低频旋回所对应的旋回界面,可以用于反映层序界面的位置,据此渔洋组可以划分出6个三级层序。关键词:江汉盆地晚白垩世CCTD曲线旋回分析中图分类号:F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

2、(2013)01(b)-0154-02江汉盆地位于扬子准地台的中部,秦岭大别造山带以南,为中新生代断拗含油气盆地,面积36360km2。主要产油层为下第三系潜江组和新沟咀组,近年来,由于陆续在沔阳凹陷和江陵凹陷上白垩统系发现工业油流(李群等,2003;陈波等,2006;刘琼等,2007),该套地层逐渐引起广泛关注。在晚白垩世,盆地在区域引张力的作用下进入整体拉伸断陷阶段(李群等,2006),全面接受沉积,古地形平坦,地层很好的记录了地层中的沉积旋回。9江汉盆地晚白垩世,普遍认为盆地构造稳定,地层

3、很好的记录的气候演变(陈波等,2007)。因此认为气候影响湖泊的蒸发量,通过控制降雨量来影响注入量,使湖平面和沉积物供给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砂泥旋回的发育,是影响江汉盆地西南部晚白垩世沉积旋回的主导因素。但是通过测井曲线旋回分析,对比旋回年代控制因素,发现江汉盆地晚白垩世西北部渔洋组的旋回发育主要受构造影响。1数据处理为了了解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晚白垩世渔洋组沉积旋回的样式特征,选择自然伽马数测井据进行研究,测井曲线是一系列深度域振动信号序列的组合,它是时间域周期性变化的叠加响应。测井曲线具有等间距测

4、量的特点,而且数据序列连续、纵向分辨率高(李庆谋,1996;陈茂山,1999)。自然伽马测井是测量地层中放射性元素衰变过程中放射出的伽马射线的强度,其值大小取决于岩石中所含放射性元素的种类和数量,一般伽马高值对应泥岩,低值对应砂岩和碳酸盐岩,一般采用测井曲线半幅点的位置标定砂泥岩层界面,地层剖面中泥质含量从低到高的变化,反映出从砂岩到泥岩的沉积旋回变化。根据采集得到的测井GR数据,计算旋回厚度以及生成CCTD曲线,处理流程如下。9(1)数据选取:选取目标GR数据中的测点间距连续部分,若不连续,需

5、对不连续部分采取分段处理方法,分段部分的处理方法与连续间距测点数据处理方法一致。(2)差分信号处理:测井曲线反映了沉积地层的变化情况,测井曲线的值是深度的函数(李新虎,2006)。在没有断层或者倒转的层系中,任何测井曲线的深度轴都是地质时代的某种单调函数,为了方面准确提取地层信息,采取一阶差分法。(3)极值法提取数据:为了避免半幅点法数据处理过程中所出现的误差,故采用极值点法,得到的旋回厚度可以等同于采用半幅点法处理得到的结果,应用该方法在旋回长度的计算上可以高效快速的处理数据。处理得到的旋回厚

6、度数据,建立以深度作为X轴的坐标系,即可得到旋回厚度曲线(图1)。(4)识别异常值:依据拉依达准则(3σ准则),假设在一系列等精度测量结果中,独立得到x1,x2...,xn,算出其算术平均值x及剩余误差vi=xi-x(i=1,2,...,n),并按贝塞尔公式算出标准偏差σ,若某个测量值xb的剩余误差vb(1≤b≤n),满足下式

7、vb

8、=

9、xb-x

10、>3σ,则认为该误差为粗差,所对应的测量值为异常数值,但测井数据的缺失会掩盖真实的旋回数目,增大单个旋回厚度,故必须将异常数值降低到误差范围内,即x+

11、3σ范围内。9(5)数据校正处理:以深度和对应旋回厚度建立对应序列,通过插值重建处理,再消除趋势项,可以更加精确研究数据的变化规律,通过数据校正处理可以得出校正旋回厚度数据。(6)CCTD曲线生成:从校正旋回厚度数据序列中减去平均厚度值,得到旋回厚度偏差,同时计算旋回厚度累积偏差即CCTD;新建该数据序列作为纵坐标,以对应深度为横坐标,应用无数据点平滑线散点图,即可得到CCTD曲线(图2)。图1是根据极值点法计算得到的谭参1井砂泥岩旋回厚度数据曲线,其中谭参1井采集数据点4945个,测量间距均为

12、0.125m,检测砂泥旋回1295个,旋回平均厚度0.477m,旋回最大厚度为1.5m,最小为0.25m,标准偏差0.20。2CCTD曲线特征分析图2是根据谭参1井GR测井曲线计算得到的CCTD曲线。根据沉积物供应量与旋回周期变化关系的分析,在深度域任一级次的沉积旋回,它们在CCTD曲线上有一个共同点:上升旋回反映沉积物供应速率增加,下降旋回反映沉积物供应速率减小。可以发现这一地区晚白垩世沉积旋回变化具有如下特点。(1)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晚白垩世渔洋组地层的旋回厚度组成形式多样,是由一系列高频和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