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13.足少阳胆经详解教学讲义ppt.ppt

最新13.足少阳胆经详解教学讲义ppt.ppt

ID:62050917

大小:2.26 MB

页数:60页

时间:2021-04-13

最新13.足少阳胆经详解教学讲义ppt.ppt_第1页
最新13.足少阳胆经详解教学讲义ppt.ppt_第2页
最新13.足少阳胆经详解教学讲义ppt.ppt_第3页
最新13.足少阳胆经详解教学讲义ppt.ppt_第4页
最新13.足少阳胆经详解教学讲义ppt.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13.足少阳胆经详解教学讲义ppt.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3.足少阳胆经详解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其支者,别锐眦,下大迎,合于手少阳,抵于(出页),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街,绕毛际,横入髀厌中。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之间,循大指歧骨内,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

2、。病候原文《灵枢·经脉》: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甚则面微有尘,体无膏泽,足外反热,是为阳厥。是主骨所生病者:头痛,颔痛,目锐眦痛,缺盆中肿痛,腋下肿,马刀侠瘿,汗出振寒,疟,胸胁、肋、髀、膝外至胫、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小指次指不用。词解[1]面微有尘---形容面色灰暗,好象蒙有尘土一样。[2]膏泽---即脂滑润泽之意。[3]足外---指下肢外侧,经脉所过部分。[4]阳厥---此指足少阳经气阻逆为病。[5]主骨---少阳行头身之侧,多骨节,故主骨所生病。[6]颔痛---颔,指颞

3、部。侧头痛属于少阳。[7]马刀侠瘿---此指瘰疬生在颈项或腋下部位。颈前为“瘿”。“马刀”则在腋下。眼周穴位比较穴名定位归经主治瞳子髎目外眦,眶外缘处胆经头痛、青盲睛明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膀胱经迎风流泪、夜盲丝竹空眉梢外侧凹陷中三焦经癫痫、头痛攒竹眉头凹陷中,眶上切迹处膀胱经前额痛、眉棱骨痛承泣目视前方,眼球与眶下缘之间的凹陷处胃经近视,迎风流泪等,口眼歪斜,眼脸跳动。鱼腰瞳孔直上,眉毛正中奇穴眉棱骨痛,眼睑病球后眶下缘外1/4与内3/4交界处奇穴近视【定位】在面部,耳屏间切迹与下颌骨髁突之间的凹陷中。

4、【作用】祛风开窍本穴是足少阳胆经脉的气血从耳前循绕和从耳中外出的交会处,具有消降寒浊,益耳通络之功。【应用】耳鸣耳聋配中渚、外关、太溪。齿痛配合谷。口歪配颊车、地仓。(《大成》)【操作】张口,直刺0.5~1寸。可灸【主治概要】1.听会穴为治疗耳疾的要穴。对耳鸣、耳聋、聤耳等耳部疾患有良好的治疗效果。2.听会穴处浅层有耳颞神经、耳大神经和颞浅动脉分布,深部为面神经丛、下领神经肌支和舌咽神经腮腺支分布。且针灸有止痛,促进炎症吸收的作用,因此对齿痛,面病等耳周局部有一定的缓解。3.因本穴有清降通络的作用,故

5、可用于中风口眼斜、面神经麻痹等症。【定位】在头部,眉上1寸,瞳孔直上。【作用】祛风明目属足少阳胆经。手足阳明、少阳、阳维五脉之交会穴。《甲乙经》:“头目瞳子同,不可以视,项强急不可以顾,阳白主之”。《图翼》:“头痛,目昏多眵,背寒栗,重衣不得温。”阳白穴具有清头明目,祛风泄热之效。【应用】头痛配风池;目赤肿痛配太阳;视物模糊配球后、睛明;眼睑瞤动配四白。【操作】提捏进针,向下平刺0.3~0.5寸。【主治概要】1.阳白穴为足少阳胆经腑穴之一,该经脉循行经过头部,并有清头泻热的作用,故阳白穴对头痛、眩晕

6、等症以及面瘫有较好的疗效。2.由于阳白穴处有眶上神经(三叉神经第1支,即眼神经)的分支,和眶上动、静脉外侧支故可用于视物模糊、目痛、眼脸下垂、近视、远视、眼睑瞤动的治疗。【定位】在颈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作用】祛风解表,明目聪耳风池最早见于《灵枢·热病》。风池穴为手少阳、阳维之会。《甲乙经》曰:“颈痛项不得顾,目泣出,鼻衄,目内眦赤痛,气厥,耳目不明,咽喉偻引项筋挛不收,风池主之。”《千金方》:“诸瘿,中风发热头痛。”本穴具祛风解表,清头明日之功。【主治概要】1.风

7、池穴是足少阳胆经的腧穴,又是足少阳经与阳维脉之交会穴。阳维脉维系诸阳经,主表。故风池穴具有疏风解表之功,是祛外风之要穴,可治疗恶寒、发热、头痛、鼻塞等外感表证。灸风池穴还可预防感冒。2.风池穴位于头项部,足少阳之脉“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故对偏正头痛、颈项强痛等均有良效。3.《内经》云“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与胆相表里,因此风池又具有通经络、熄内风、清头明目的作用,以治疗肝风内动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眩晕、失眠、耳鸣、耳聋、震颤等病症。4.风池穴可调整舌咽神经功能,对咽喉肿痛

8、、吞咽困难等症也有较好疗效。应用:头痛配外关;目赤肿痛配太阳、攒竹;鼻渊、鼻鼽配印堂、合谷;感冒配风门、曲池;眩晕配太冲;疟疾配间使、大椎;颈项强痛配后溪。操作:针尖微向下,向鼻尖斜刺0.8~1.2寸,避免刺伤延髓,或平刺透风府穴。可灸。谚云:戒养小儿,慎护风池肩井【作用】祛风清热,通乳止痛。肩井穴为手足少阳、阳维之交会穴。具有祛风清热、活络消肿、理气散结之效。临床可用于催产。【定位】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主治概要】1.肩井穴位于肩部,为手足少阳、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