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4师幼互动与学前教育公平教学讲义PPT.ppt

最新4师幼互动与学前教育公平教学讲义PPT.ppt

ID:62061743

大小:356.00 KB

页数:45页

时间:2021-04-14

最新4师幼互动与学前教育公平教学讲义PPT.ppt_第1页
最新4师幼互动与学前教育公平教学讲义PPT.ppt_第2页
最新4师幼互动与学前教育公平教学讲义PPT.ppt_第3页
最新4师幼互动与学前教育公平教学讲义PPT.ppt_第4页
最新4师幼互动与学前教育公平教学讲义PPT.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4师幼互动与学前教育公平教学讲义PPT.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4师幼互动与学前教育公平一、幼儿教师的责任:促进学前教育的过程公平(过程机会均等)教师们往往以为,教育公平与自身无关,那是政府的事情。其实不然。因为,教师控制着教育过程中的教育资源,并且有绝对的权力将这些资源分配给学生。而教育过程中教育资源的分配是通过师幼互动实现的。因此,师幼互动的差异,就影响到教育过程中的机会均等。什么是教育公平?瑞典教育学家托尔斯顿·胡森(Husen):教育机会均等包括起点均等、过程均等和结果均等。什么是学前教育公平?学前教育机会均等涵盖了四种意义上的均等:第一种是“起点均等,”指儿童入学机会的均等,即每个幼儿不受性别、种族、出身、经济地位和居住条件的影响,都享有

2、平等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第二种是“过程均等,”指幼教机构的办园条件(包括经费投入、师资力量、园舍设备、玩具教具、教师的素质等),课程和师幼互动的均等,;第三种是“结果均等,”指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第四种是“效果均等,”指接受学前教育对幼儿在以后阶段发展的影响。布罗菲和古德(1974年)在教室观察的基础上,列举了教师对待不同学生的不同行为:(1)等待较差学生回答问题的时间较少;(2)当较差学生不能马上回答出问题时,常常是立即给出答案,或者叫另一个学生回答,而不是尽可能地通过启发、重复或者换一种方式提问题的方法来改进他们的回答;(3)不适当的强化:表扬较差学生的不适当的

3、行为或错误回答;(4)更频繁地批评较差学生的错误;(5)对较差学生的成功表扬较少;(6)对较差学生的公开回答不给予反馈;(7)较少注意较差学生,或与他们的互动较少;(8)较少叫较差学生回答问题,或只叫他们回答较容易的、不需要思考的问题;(9)将较差学生的座位排得离教师较远;(10)对较差学生要求低。例如,对学生期待不高的教师教他们的词汇较少,而且教他们的速度也较慢,解释的话语过长,对定义和例子的重复也过多。前面提到的不适当的增强做法显示,教师可能接受较差学生的低质量的、甚至是错误的回答。Graham(1984)认为,如果教师过分地同情,或者主动提供无偿的、学生未要求的帮助时,往往是在传

4、递“低”的期望,而不是在帮助这些学生取得成功。(11)私下地而不是公开地与较差学生互动,更密切地监督和组织他们的活动;(12)对考试或作业实行不同的管理或评分标准,如对于一些模棱两可的答案,给优等生以较肯定的批复,对较差学生则不是这样;(13)与较差学生的互动不够友善,如笑容或其他非语言的支持较少;(14)对较差学生的回答所给予的反馈较简单,内容信息较少;(15)与较差学生互动时,目光接触和其他非语言交流(如向前探身、肯定地点头)较少;(16)当时间有限时,对较差学生较少做有效但耗时的指导;(17)对较差学生的观点不易接受和采用;(18)给较差学生规定的课程十分贫乏(非常有限及重复性的

5、内容),强调背诵事实性的内容,而没有进行扩展的讨论,强调练习等作业,而不进行实际运用及高层次思维的作业。而对好学生则较少强制性教育,并给予更多的独立练习。以上分析显示,教师在师幼互动中的不同方式,可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机会。想象一下,如果这种互动到了让较差学生学到较少的内容和得到较少反馈的程度,那么几乎可以肯定的是,较差学生取得的进步要低于好学生的进步。不管较差学生是否意识到这种不同的待遇及教师对他们期望的涵义,他们的进步都会受到限制。研究也显示出同样的结果,不同的学生在师生互动的数量和质量上都存在差异:(1)优等生与教师互动的频率,要高出差生好多倍,最多的高出10倍(吴康宁,199

6、5)(2)教师与优等生互动时,更倾向于采用民主的、肯定的以及充分考虑学生个性的言语方式,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要求较高,而且表现出更大的耐性;而教师与差生互动时,则更倾向于采用专制的、否定的、控制的言语方式,较少给学生思考和充分表达的机会,提问的质量要求也较低(沈贵鹏,1994)。(3)教师与男生和女生互动的差异,则与学科性质有关。在理科课程中,教师与男生互动的机会要多与女生,而在语文等课程中,教师与女生互动的机会则多于男生(程晓樵,1994)。覃丽对某大班的20次教学活动的观察,发现:师幼互动不均等存在于语言、数学基础学科的课堂活动中,这种不均等现象主要有以下表现:(1)教师与个别幼儿

7、的互动在互动对象的选择上,互动内容的分配上,互动方式的采取上存在显著差异:班级内“明星人物”、“边缘人物”、“头疼人物”并存。教师给予“明星人物”更多的互动机会,在互动内容和互动方式上,更为积极。“头疼人物”互动次数较多,但互动内容,互动方式消极,教师在对他们的教育中,批评惩罚并存。“边缘人物”是班级中默默无闻的一群人,教师与他们的互动较少,互动内容、互动方式以中性为主。(2)教师与小组幼儿之间的互动存在显著差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用“能力分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