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6肌电图和脑诱发电位-崔丽英教学讲义ppt.ppt

最新6肌电图和脑诱发电位-崔丽英教学讲义ppt.ppt

ID:62063631

大小:6.28 MB

页数:67页

时间:2021-04-14

最新6肌电图和脑诱发电位-崔丽英教学讲义ppt.ppt_第1页
最新6肌电图和脑诱发电位-崔丽英教学讲义ppt.ppt_第2页
最新6肌电图和脑诱发电位-崔丽英教学讲义ppt.ppt_第3页
最新6肌电图和脑诱发电位-崔丽英教学讲义ppt.ppt_第4页
最新6肌电图和脑诱发电位-崔丽英教学讲义ppt.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6肌电图和脑诱发电位-崔丽英教学讲义ppt.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6肌电图和脑诱发电位-崔丽英第一部分肌电图第一节 肌电图(EMG)第二节神经传导速度(NCV)第三节重复神经电刺激(RNS)第一节肌电图(EMG)一、基本概念记录肌肉安静和随意收缩状态下及周围神经受刺激时各种电生理特性的一门技术。狭义EMG:常规EMG或同心针EMG广义EMG:神经传导速度、重复神经电刺激、运动电位计数、单纤维肌电图等五.异常EMG所见1.异常自发电位纤颤电位:神经源性和肌源性损害正锐波:同纤颤电位束颤:神经源性损害复合重复放电(CRD)复合重复放电:见于神经源性和肌源性损害2.肌强直放电肌肉受到机械刺激时产生的异常放电特点:频率、波幅、声音意义:萎缩性肌强直最常见,

2、及其他肌强直3.运动单位电位(肌肉轻收缩状态)测定指标:时限、波幅和多相波百分比异常MUAPs(1)神经源性损害时限增宽20%高波幅多相波百分比增高肌源性损害时限缩短20%低波幅多相波百分比增高上图:正常MUAP下图:肌源性损害异常MUAPs(1)运动单位小结:正常、神经源性损害和肌源性损害神经源性损害波幅高肌源性损害波幅低4.肌肉大力收缩观察募集电位的相型和波幅正常:干扰相或混合相神经源性损害:单纯相肌源性损害:病理干扰相正常单纯相病理干扰相六.异常EMG的意义1.神经源性损害自发电位(进行性失神经或病变早期)MAUP时限增宽、波幅升高和多相波百分比增高大力收缩单纯相(运动单位丢失

3、)2.肌源性损害自发电位(肌炎活动的标志)MAUP时限短、波幅降低和多相波百分比增高大力收缩病理干扰相第二节 神经传导速度(NCV)一.NCV测定1.MCV:波幅称为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s)CMAP波幅2.SCV:波幅称为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s)3.异常NCV的特点NCV:髓鞘损害波幅:轴索损害4.临床意义诊断周围神经病鉴别髓鞘或轴索损害了解病变的程度二.F波F波概念:超强电刺激神经干在M波后的晚成分,是运动神经回返放电引起的首先在足部小肌肉记录故称为F波F波潜伏期主要反映运动神经近端的传导功能,补充MCV的不足,有助于诊断神经根病变第三节重复神经电刺激(RNS)超强

4、重复刺激周围神经在相应肌肉上记录动作电位的一种技术。主要用于检测NMJ的功能。常用神经:面N、腋N、尺N、副N。根据刺激频率分为低频和高频RNS。一.低频RNS正常值计算及临床意义刺激频率:5c/s计算:第4,5波比第1波下降的百分比正常值:↓<58%或10%以内意义异常:波幅递减>10%~15%意义:诊断后膜病变—MG二.高频RNS正常值计算及临床意义刺激频率:>10c/s计算:最后波比第1波上升的百分比正常值:<30%;>56%为可疑;>100%为异常意义:诊断突触前膜病变Lambert-Eaton综合征第二部分 脑诱发电位一.诱发电位的定义指中枢神经系统在感觉外在或内在

5、刺激过程中产生的生物电活动。代表中枢神经系统特定功能状态下的生物电活动。诱发一词对自发而言。EEG为自发电位。第一节视觉诱发电位(VEP)第二节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第三节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SEP)第四节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诱发电位的记录部位诱发电位的极性和命名1.向上-N波,向下-P波2.电位的命名电位出现的顺序:BAEP的I~V波极性+出现的顺序:P1、N1、P2、N2;极性+平均潜伏期:N75、P100、N145;P14、N20等第一节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一.上肢正中神经SEP1.方法刺激:腕部正中神经记录:对侧顶点(C3'或C4')C7、同侧Erb‘s

6、点(Cz':Cz后2-2.5cm,C3':Cz'旁开7cm)2.波形辨认Erb’s:N9(臂丛电位)C7-N11,N12(颈髓后索,颈髓后角突触后电位)顶(头参考):P14,N20,P25,N353.各波起源N9:臂丛电位,属感觉神经动作电位N11:周围神经到脊髓的神经入口处P14:脑干内侧丘系,高颈髓或延髓处N18:丘脑N20、P25:顶叶后中央回P22:额叶4区;N30:辅助运动区二.下肢胫后神经刺激SEP1.方法刺激:踝部胫后神经记录:Cz‘、T12、Glut、帼窝参考电极:耳垂,髂前上棘2.波形辨认臀点:N16T12:N24Cz‘:N33,P40N48,P553.各波起源帼窝

7、和Glut:周围神经T12:腰髓后角突触后电位N33:对侧头皮中央后回P40:同侧头皮中央后回N48:顶叶后方P55:顶叶?三.SEP的临床应用(感觉通路病变)周围神经病脊髓后索病变脊髓监护MS:发现临床下病灶脑死亡第二节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一.方法刺激强度:主观听阈+70dB短声(click);频率:1030c/s刺激方式:单耳,对侧白噪音掩盖;每侧重复测定2次。记录电极:Cz,参考:乳突或耳垂二.正常BAEP波性辨认及正常值波形辨认:由5个波组成;IV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