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浅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ID:6207258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06

浅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_第1页
浅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_第2页
浅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_第3页
浅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_第4页
浅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摘要:让学生在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中,形成独特的学习方式。问题意识贯穿教学语文教学课堂始终。课前预习时,鼓励学生标出问题;揭示课题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检查预习时,指导学生整合问题;品读课文时,师生共同解决问题;总结升华时,产生新问题再学习。关键词:自主;发现;探究;提出;整合;解决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尽管学生学习是需要感知的),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

2、,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所以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因此,需要特别强调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5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相辅相成。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中有自己的问题,为解决自己的问题而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这就需要教师随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

3、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问题意识,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就会在试图精确地提出问题,以及在提出问题解决的各种思想时,积极调动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就会养成好问、多问、深问的思维品质;就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课程内容、教材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把发现、探

4、讨、研究等认识过程突显出来,让学生在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中,形成独特的学习方式。问题意识贯穿教学语文教学课堂始终,具体做法是:一、课前预习时,鼓励学生标出问题。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的第二学段(3~4年级)段的目标中,(二)阅读目标的第四条“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其中“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是课程标准(修订稿)新改动的部分。5按照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思想观念,强调让学生学会学习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学会主动地提出问题,惟其这样,才能充分挖

5、掘孩子们的潜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所以,在预习时鼓励学生在文中标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能自己解决的就借用字典或工具书自己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就提出来在师生共同品读课文时一块解决。二、揭示课题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学中,强调教师要特意为孩子们的“疑”创设空间,课学生饶有兴趣地提出问题,并在一个个问题的生成和解决过程中完美地实现教学目标,学生也不再表现为没有问题或不敢提出问题。例如:《搭石》一文,老师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的思维闸门被打开了,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诸如:“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

6、作用?谁‘搭石’?怎样‘搭石’?……学生的问题层出不穷,求知欲很强,学生们都能带着问题学习,思维被激活了。三、检查预习时,指导学生整合问题。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实际上就是检查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已经自己解决了哪一些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还有哪一些没解决?在引导学生整合出一个或两个问题。如《詹天佑》一文整合成“为什么说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引导学生解决了这一个大问题,其它的小问题也就明白了。5四、品读课文时,师生共同解决问题。教师重在引导学生品读文中的重点词句,抓关键词来体会、感悟从而解决问题。如《将相和》一文中“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

7、,让我指给您看。”想象如果把“小”去掉会怎样?从中体会蔺相如的勇敢机智。这一环节重在品读中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带着问题学习的快乐。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五、总结升华时,产生新问题再学习。解决了问题并不是本节课的最终目的,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产生新的问题,如《将相和》一文中最后廉颇负荆请罪使得将相和好,同心协力保卫赵国。学生会产生新的问题“为什么最后统一全国的是秦国而不是赵国?”等,教师借机激发学生读《史记》一书,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再读书学习。总之,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关系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8、,关系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激发,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直接推动了活跃课堂的生成,提高了教育教学效果,还能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参考文献:[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