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伤寒论》讲稿(1)教学讲义PPT.ppt

最新《伤寒论》讲稿(1)教学讲义PPT.ppt

ID:62081221

大小:526.50 KB

页数:86页

时间:2021-04-14

最新《伤寒论》讲稿(1)教学讲义PPT.ppt_第1页
最新《伤寒论》讲稿(1)教学讲义PPT.ppt_第2页
最新《伤寒论》讲稿(1)教学讲义PPT.ppt_第3页
最新《伤寒论》讲稿(1)教学讲义PPT.ppt_第4页
最新《伤寒论》讲稿(1)教学讲义PPT.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伤寒论》讲稿(1)教学讲义PPT.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伤寒论》讲稿(1)《伤寒论》这部著作成书于东汉末年(约公元200年),距今已近1800年的历史,因为它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备、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古典医籍,而其中有许多理论和方药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所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中医中药的研究都离不开《伤寒论》这部著作。《伤寒论》作为一门中医的经典著作,在中医院校本科和研究生的课程中都是作为一门必修课来学习的,大家知道中医院校本科的教材建国以来先后经过几次修订,现在基本上形成了统一的教材模式,规范化培训阶段再学习这门课程应该怎么学?孙思邈是唐代太医,被后世尊为药王,他研究《伤寒论》是方与法

2、并重,以法定方,以方分证,对《伤寒学论》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宋代名医韩祗和,师法仲景心法,而不拘泥于《伤寒论》中条文和方药。他治疗疾病,多为自拟之方,并分时候辰而用药。著有《伤寒微旨论》。宋代名医朱肱强调“治伤寒先须识经络,不识经络,不知邪气之所在。”著有《南阳活人书》。宋代名医庞安时认为伤寒的病因,是由于具有“杀厉之气”的寒毒所致,代表著作为《伤寒总病论》。许叔微,宋代名医,他发挥《伤寒论》的八纲辨证,尤其强调阴阳总纲的主导意义。代表著作有《伤寒发微论》等。郭雍,宋代名医,取伤寒学派诸家之长,于伤寒诸症的病变机理的探索,尤多独到之处成无己,宋末名医

3、,活动于金代,他是注解《伤寒论》的第一家,他根据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序》中所说“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经》”为线索,以《内经》、《难经》作为依据注释解析《伤寒论》诸证,开启了《伤寒论》研究的新途径。明代以后伤寒学形成了三大流派:以方有执、喻昌为代表的诸医家为重订错简一派。他们认为仲景《伤寒论》年代久远,历代多有讹传谬改,他们对于王叔和编集的《伤寒论》认为颠倒错乱严重,大倡重整考订之风,希望能恢复仲景所著的本来面目,虽然这一派的重新考订的结束未必被后世医家所接受,但他们对于风寒中伤,营卫虚实诸种病变,以及仲景的立法定方思想,各有新的阐发和相应的

4、成就。以张遂臣、张锡驹、陈修圆为代表的诸医家属于维护旧论一派。他们认为王叔和不仅没有乱于仲景,而且把仲景学说较完整地流传下来了,认为成无已不仅没有屈解仲景之说,而且引经析义,为诸注家所不及,他们认为只有尊重《伤寒论》旧论诸条,守其法度,才能传扬仲景之学。以柯琴、钱潢、包兴言为代表的诸医家是辨证论治一派。这一派主张,仲景《伤寒论》,即是中医学辨证论治的体系完整的经典著作,后世学者就不必陷入孰为仲景原论,孰为王叔和所增的争论中,只要有利于辨证论治的运用,便值得加以研究和发扬。这一派又有以方类证学派、以法类证学派和分经审证三个派别。辨证论治一派是伤寒学派的主

5、流。伤寒学派发展到近代,产生了有建树、有影响的大家郑钦安、曹颖甫、恽树珏、陆彭年、黄竹斋等,现代的刘渡舟在当代伤寒学派的发展中建树卓著,影响很大。3、要古为今用,正确看待古人的理论知识做到“师古而不尼于古”。既不能把古人所说的每一字句都当作金科玉律,甚至牵强附会地去解释,也不能全面否定。要去粗取精,吸收其精华,加以研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中医学术发扬广大。3、培养创新意识。前人的成果固然可贵,但那不属于我们自己,我们要善于寻找和发现中医药领域的空白或前人工作的薄弱环节进行深入研究,这样才比较容易出成果。过去我们国家的教育制度,过于注重向学生灌输前人已

6、有的知识,而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当今知识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勇于创新才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所以我希望能看到每一位同学在中医药领域都有自己的建树。《伤寒论》外感疾病治疗规律探讨《难经.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程郊倩:“太阳在六经为纲,统皮肤而主表,凡外邪之来,必先犯之,悍御在我,纵有感邪,终不能越我疆而侵彼界。”说明太阳为主护卫肌表,抗御外邪的一种生理功能。太阳病《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篇:“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可见太阳病就是指外感疾病。病变中心主要在肺卫。李时珍《本草纲目》:“……风寒之邪

7、皆由皮毛而入,皮毛者,肺之合也。肺主卫气,包罗一身,天之象也。是证虽属乎太阳,而肺实受邪气,其证时兼面赤怫郁,咳嗽有痰,喘而胸满诸证,非肺病乎?盖皮毛外闭,则邪热内攻,而肺气怫郁……是则麻黄汤虽太阳发汗重剂,实为发散肺经火郁之药也。”。1、中风2条:“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曰中风”。太阳中风的症状:有发热、恶风、汗出、脉象浮缓。而12条又对发热、恶风的特点和病机进行了具体的描述:“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2、伤寒3条:“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

8、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