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如何写读后感》PPT(1)教学讲义PPT.ppt

最新《如何写读后感》PPT(1)教学讲义PPT.ppt

ID:62082274

大小:1.03 MB

页数:49页

时间:2021-04-14

最新《如何写读后感》PPT(1)教学讲义PPT.ppt_第1页
最新《如何写读后感》PPT(1)教学讲义PPT.ppt_第2页
最新《如何写读后感》PPT(1)教学讲义PPT.ppt_第3页
最新《如何写读后感》PPT(1)教学讲义PPT.ppt_第4页
最新《如何写读后感》PPT(1)教学讲义PPT.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如何写读后感》PPT(1)教学讲义PPT.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如何写读后感》PPT(1)请你来回忆:同学们曾学过一个成语叫《滥竽充数》,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滥竽充数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

2、支300人的吹竽队中。从那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心里得意极了。从齐宣王身上,你得到了哪些启示?1、不懂装懂,自己不懂音乐还装风雅。2、做事不认真,稀里糊涂。3、视百姓如粪土,凭空养三百吹竽的人,以满足个人的喜好,浪费国力、财力。从齐湣王身上,你得到了哪些启示?优点:追求精确,实行责任到人。缺点:一个一个听,势必花更多的时间享乐,而忽视朝廷的公务。常此以往,国将不国,历史就是如此!从三百吹竽人身上你得到了哪些启示?官官相护:与南郭先生长期共事,必知道其不会吹竽,但从不向王汇报,对周围的不正之风视而不见。我来说一说:想一想:读了这

3、篇文章,你得到了哪些启示?想一想:读了《滥竽充数》这篇文章,如果让你写一篇读后感,你将怎样写呢?欣赏一篇读后感:《滥竽充数》读后感《滥竽充数》读后感《滥竽充数》讲了一个意义深刻的故事。南郭先生根本不会吹竽,却装腔作势,混进齐宣王的吹竽队里。后来,齐宣王死了,齐湣王继位,他也喜欢听竽,但却喜欢独奏,南郭先生知道后,便连夜逃走了。(引)读了这个故事,我为南郭先生感到悲哀,他如果学了真本事,不就可以舒舒服服地在宫里吗?可他没有下苦功夫,却耍起了小聪明,靠糊弄人过日子,最后只能落荒而逃。(议)《滥竽充数》似乎描写着我往日的行为。记得四年级时,语文老师要求我们多读、多背、多写,成绩才能踏踏实

4、实。然而我并不在乎,每当齐背时,我总是摇头晃脑,装模作样,因此每到考试时,我总是名落孙山。(联)现在我读了这则寓言,我知道了做人不能像南郭先生那样不学无术,经不住考验,这种人始终会被时代淘汰,成为“二等废物”。要想干一番大事业,就必须有真才实学。学习也一样,决不能华而不实、弄虚作假、自欺欺人。(结)请你想一想:1、这篇读后感的开头是怎写的?读后感的开头,要用少量的文字先概括介绍你所读的内容。因为你读的作品并不一定为广大读者所熟悉,不作任何介绍就发表议论会使人感到莫名其妙。而精要地简介,会使读者对陌生的作品有所了解,即使对于熟悉作品的人来说,也能起到引发思索的作用。这是读后感的第一步

5、“引”。2、故事大概介绍完后,第二段又写了什么?根据原文的内容进行议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这就是读后感的第二步“议”,“议”是对“感”的直接的、初步的论证。3、根据原文内容进行了议论,表明自己的观点之后,第三段又写了什么?把体会与自己的实际联系起来,既可以联系自己的实际,又可以联系社会实际。这是读后感的第三步“联”。1、联系自己的实际,要反映自己的切身体会;2、联系社会实际,可以包括古今中外的事例;3、还可以联系原文,要扣住原作的有关的内容,克服只在开头提一下原文,以后就甩掉原文的毛病,在语言表达上,要不时地把原文的词句“点缀”在论述中。4、联系实际之后,作者在结尾进行了总结,

6、看一看结尾有什么特点?结尾要归纳看法,点明主题,总结全篇。请你来总结:读后感一般有哪几个步骤?引:引原文议:对“感”直接的初步的论证联: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也可以联系原文结:结尾归纳看法,总结全篇请你来欣赏:请欣赏另一篇《滥竽充数》读后感!读《滥竽充数》有感暑假期间,乘学校放假的机会,我有幸阅读了爸爸给我买的《寓言故事》一书。不时被书中那绝妙的故事惹的捧腹大笑。其中有篇《滥竽充数》的故事,是我最喜欢的。《滥竽充数》是讲的战国时期,齐国国王齐宣王很喜欢听吹竽,又好讲排场,常常组织起三百人的吹竽乐队,让他们一起吹给他听。有个南郭先生,本不会吹竽,但他乘机混在里边吹,南郭先生就

7、这样混日子。后来,齐宣王死了,齐泯王接替了王位,他很喜欢听吹竽,但不喜欢大家一起吹,而是喜欢吹竽的一个一个地吹给他听。南郭先生一看,可傻眼了,让他南郭先生吹,必然会露出马脚,怎么办呢,南郭先生想来想去,没什么良方妙策,只得趁别人不注意偷偷地跑了。这则寓言故事,读起来引人入声,读罢使人有感而发:对下层体察不明,好坏不分,常常会给投机取巧的人留下可乘之机。只有通过实际工作认真进行考察,哪些不学无数的骗子就无法混下去。是的,在当今时代,我们太需要有真正的伯乐,那样才会有真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