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心理效应在高校班级管理中应用

浅议心理效应在高校班级管理中应用

ID:6208354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1-06

浅议心理效应在高校班级管理中应用_第1页
浅议心理效应在高校班级管理中应用_第2页
浅议心理效应在高校班级管理中应用_第3页
浅议心理效应在高校班级管理中应用_第4页
浅议心理效应在高校班级管理中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心理效应在高校班级管理中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议心理效应在高校班级管理中应用  【摘要】高校的班级建设与管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工作之一。高校班级管理是学生管理的首要基础,班级管理中又以班团干部的培养为重心。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基础也是成功的前提,有效地运用心理效应能推动和指导教育工作,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效,提高学生干部的自立、自理意识,更好地帮助低年级学生走上适应大学生活的正常轨道,引导高年级学生使用认识自我的管理策略。【关键词】班级管理心理效应高校【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9-0045-02一“首因效应”与适当“晕轮”:军训是最好的观察时期6

2、首因效应是指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第一次见面所形成的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强烈的影响作用;晕轮效应(光环效应)则指当对一个人某种特性形成好或坏的印象之后,人们可倾向于据此推论其他方面的特性。虽然首因效应和晕轮效应可以适当运用,但绝不可全信,不可以偏概全。首因效应会使人们容易忽略、不注意后面的信息;会把后面的信息的重要性打折扣。晕轮效应使用不当时,就使认知对象被一种“坏”的光环笼罩着,他所有的特性都会被认为是坏的,称作“负晕轮效应”,也称作“扫帚星效应”。高校新生的第一课就是军训,这一课被认为是最体现吃苦耐劳的一门必修课。一方面,多注意在军训中屡次缺勤的学生,这类学生可分为两类:一类确实身体状

3、况欠佳,需要暂停训练的,辅导员应多对其进行健康状况的关注。因为大部分体质孱弱的学生,性格内向,内心渴望关爱程度也较高,人际交往中也表现得被动。另一类学生则是因“侥幸心理”,编造事假、病假作为逃避军训的借口。面对此类学生切忌直接拆穿谎言,而应多为其树立正直诚实的榜样,通过教化或诱导的方法将其认知思想纠正过来。因为此类学生大多好动,思维活跃,交际能力较强,辅导员一方面助其摒弃惰性,一方面能使其为班级提升活跃指数。二“罗森塔尔效应”,从班干开始:以感恩激发责任感“罗森塔尔效应”和“皮格马利翁效应”都反映了期望的作用,所以又称为期望效应,也可称“爱的效应”。罗森塔尔通过实验,随机挑选一些学

4、生作为“大器晚成者”观察,结果发现老师们对“大器晚成的学生”予以特别照顾和关怀,能使他们的成绩得以改善。6期望效应的运用机制就是通过这种“默认期望”来激发个体潜能、激励个体成功。大一新生在班干竞选中表现出的热情和激情是最浓厚的,然而这种热情会随着年级的递增而递减。新生在竞选演讲时充满激情,并擅于把曾经的优异成绩展现于老师、同学面前,而往往同学们会以这些难以考证的功绩来衡量一个候选者的能力,然而这样的判断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无论是通过民主投票选出或是指定任命的新生班干部,在刚踏上班干部道路时都会如履薄冰、忐忑不安、兢兢业业地执行命令、履行职责,源于他们对任务的使命压力和对自身的自信不足

5、。此时最需要老师的鼓励和期望,就如罗森塔尔所做的实验那样,把他们看成“晚成”的“大器者”,现时没表现出的潜能会在酝酿后爆发。除了选拔形式外,鼓励和肯定才是真正激发学生感恩之心的良药,积极的鼓励性言语对学生干部有着巨大的肯定作用,就如同协助当事人做出客观、认可的心理暗示一样,这种心理暗示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当事人的责任感。三争当学生“自己人”:师生“相似”无距离人际交往中有一个规律:如果交往双方有较多类似的地方,相互之间就较容易吸引,能促进双方关系的发展。俗语中“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指的就是“相似定律”现象。“自己人效应”具有“相似定律”的异曲同工之妙,在人际交往中,如果双方关系良好,

6、一方就更容易接受另一方的观点、立场,甚至对对方提出难为情的要求,也不太容易拒绝。6由于在很多高校中都会出现“一辅多班”(一名辅导员带300~400名学生,约5~6个班级)的情况。而每个班级的情况不一致,当辅导员需要根据不同的班级安排工作、处理问题时,尽量避免使用“你们班……”、“你们班比不上其他班……”等句式来进行沟通。因为,这样以“你们”作开端的语句很容易为师生隔阂埋下隐患,甚至成为工作的阻力,追溯缘由就是“相似定律”和“自己人定律”。因为上述的表达方式会让学生感觉老师与学生的立场不同,老师并没有真正站在“自己人”立场去认识、思考问题。因此,辅导员表述时若能与学生一致,使用“我们

7、班……”、“我们班的同学……”等句式,正好表明了“自己人”的立场,使学生倍感亲切,引发师生间更深层次的情感互动。此时,师生所思所想都是以共同利益作为出发点,所谈所议都是共同相关之事,双方具备良好关系的基础,才能真正敞开心扉,真正将心比心地沟通。四充分利用“负强化”:异曲同工的“惩罚”6强化理论也称行为修正理论,美国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利用正强化或负强化的办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从而修正其行为。所谓正强化指的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给予报酬,它在一定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