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医内科教研室——心悸-药学医学精品资料.ppt

最新中医内科教研室——心悸-药学医学精品资料.ppt

ID:62089603

大小:570.50 KB

页数:90页

时间:2021-04-15

最新中医内科教研室——心悸-药学医学精品资料.ppt_第1页
最新中医内科教研室——心悸-药学医学精品资料.ppt_第2页
最新中医内科教研室——心悸-药学医学精品资料.ppt_第3页
最新中医内科教研室——心悸-药学医学精品资料.ppt_第4页
最新中医内科教研室——心悸-药学医学精品资料.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中医内科教研室——心悸-药学医学精品资料.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最新中医内科教研室——心悸-药学医学精品资料内容概述(定义和起源)范围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治疗原则转归预后中医内科教研室一、定义以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说文解字》释“悸”为“心动也”包括惊悸和怔忡《证治准绳》曰:“怔忡者,本无所惊,自心动而不宁;惊者,因外有所卒动。中医内科教研室病因病机1、体质虚弱2、饮食劳倦3、情志所伤4、感受外邪5、药物中毒中医内科教研室病因病机1、体质虚弱中医内科教研室病因禀素赋体不亏足虚脾化胃源虚不弱足久劳病欲失过养度气血不足心失所养气虚及阳损,心阳

2、受损无力鼓动血行血脉瘀阻肺气虚,不能助心以治节,心脉运行不畅损及脾胃之阳,水湿不得运化,成痰成饮上逆心血虚至阴亏年老体弱肝肾阴亏失其温煦心悸心火独亢中医内科教研室病因病机2、饮食劳倦中医内科教研室病因嗜食高粱厚味煎炸炙煿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运化失施蕴热化火生痰痰火扰心水液停聚,滋生痰浊痰阻心气心悸中医内科教研室病因病机3、情志所伤中医内科教研室病因平素心虚胆怯,暴受惊恐,惊则气乱,恐则气下思则伤脾长期抑郁怒则伤肝心气不敛心神动摇暗耗阴血脾胃运化失施生化之源不足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肝火上炎,气血逆乱,夹痰上攻于心气血两虚心失

3、所养心脉不畅心神失养心神不宁心悸中医内科教研室病因病机4、感受外邪中医内科教研室病因心气素虚,风寒湿热邪合而为病,内舍于心湿毒,疫毒痹阻心脉,心血瘀阻灼伤营阴心失所养耗伤心气心阳心悸中医内科教研室病因病机5、药物中毒中医内科教研室病因药物过量毒性较剧损及于心心悸相关药物有附子、乌头、西药锑剂、洋地黄、奎尼丁、肾上腺素、阿托品等中医内科教研室病因病机病因与辨证分型的关系中医内科教研室体质虚弱气血亏虚阴阳两虚饮食劳倦伤脾停湿化火生痰感受外邪风寒湿热毒内舍于心情志所伤突遇惊恐忧思郁怒药物中毒用药过度毒性药物心神不宁或心失所养

4、心虚胆怯心脾两虚肝肾阴亏心阳不振水饮凌心血瘀气滞痰浊阻滞邪毒犯心心悸中医内科教研室病位与病性病位在心,与肺脾肝肾四脏功能失调相关病性:以虚症居多,亦由虚致实,虚实夹杂中医内科教研室诊断主要症状:自觉心慌不安,心跳剧烈,不能自主兼有症状:胸闷不适,气短、乏力、头晕,甚至喘促,肢冷汗出,或见晕厥中医内科教研室诊断听诊:心搏或快速、或忽跳忽止,或伴有心音强弱不等脉象:可有数、疾、促、结、代、沉、迟等变化中医内科教研室诊断检查:测血压、X线胸部摄片及心电图等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诱因:发作常由情志刺激:惊恐、紧张、劳倦过度、饮酒饱

5、食等因素而诱发中医内科教研室鉴别诊断1、胸痹心痛与心悸共有症:心慌,发作有诱因区别症:胸痹心痛:以心前期疼痛为主心悸:无心前期疼痛中医内科教研室鉴别诊断2、奔豚与心悸共有症:心中躁动不安,诱因皆有惊恐区别症:奔豚:上下冲逆,发自少腹心悸:心慌不安,无上下冲逆感中医内科教研室鉴别诊断3、卑惵与心悸共有症:自觉心慌不安区别症:卑惵:以神志异常为主的疾病,听诊及脉象一般正常心悸:无神志异常中医内科教研室辨证要点1、分清虚实2、脉象变化3、辨病辩证4、辨惊悸怔忡中医内科教研室辨证要点分清虚实辨脏腑的虚实虚:气、血、阴、阳实:痰

6、、饮、瘀、火中医内科教研室辨证要点脉象变化快:数、疾、极、脱、浮合慢:缓、迟、损、败、夺精脉律不整:促、结、代中医内科教研室辩证要点辨病辨证功能性心律失常心胆气虚心神动摇冠心病阳虚血瘀痰瘀交阻心悸风心病风湿热邪杂至合而为痹痹阻心脉病毒性心肌炎风温干犯肺胃气阴两虚脉络瘀阻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阳不振心搏无力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肾阳虚为本水饮内停为标中医内科教研室辨证要点辨惊悸怔忡惊悸怔忡病因情绪因素(惊恐、恼怒)久病体虚,心脏受损病性功能性病变多有器质性病变症状阵发性,可自行缓解持续心悸,心中惕惕,不能自控,活动后加重预后较好

7、,久不愈易成怔忡较差中医内科教研室治疗原则虚证:补益气血,调理阴阳实证:化痰、涤饮、活血化瘀中医内科教研室用药得(1)从肺治心:肺主气而朝百脉,肺气旺盛,可以资助心气运行,血流通畅,促进其大小循环。心中医内科教研室用药得(2)以补为通:本病以虚为本,虽有血瘀、水饮、痰浊等病理产物,但多为虚实夹杂证。祛邪之药,切忌猛峻。心中医内科教研室用药得(3)平调阴阳:治疗阴虚、阳虚证,阴中求阳,阳中求阴,阴平阳秘。(4)辨病用药心中医内科教研室转归预后1.偶发、短暂、阵发者、病程短者,病轻易治。2.反复发作、持续发作者,病重较难治

8、。3.仅有心悸、脉象变化不明显者,易治。4.心悸而有脉象变化明显者,较难治。5.脉象乍疏乍数、忽强忽弱或有变证者,病危难治,预后不良。中医内科教研室预防及护理措施1、治疗引起心律失常的疾病2、患者应保持精神乐观,坚定信心3、轻症从事适当的体力活动,以不觉劳累为度;重证宜卧床休息4、饮食有节,宜低脂低盐饮食。中医内科教研室分证论治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