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药学2(清热药)-药学医学精品资料.ppt

最新中药学2(清热药)-药学医学精品资料.ppt

ID:62092458

大小:1.01 MB

页数:91页

时间:2021-04-15

最新中药学2(清热药)-药学医学精品资料.ppt_第1页
最新中药学2(清热药)-药学医学精品资料.ppt_第2页
最新中药学2(清热药)-药学医学精品资料.ppt_第3页
最新中药学2(清热药)-药学医学精品资料.ppt_第4页
最新中药学2(清热药)-药学医学精品资料.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中药学2(清热药)-药学医学精品资料.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最新中药学2(清热药)-药学医学精品资料第六章解表药发散风寒药发散风热药各论解表药(发表药)发散风寒药:发散风寒——风寒表证。掌握:麻黄桂枝紫苏荆芥防风羌活熟悉:生姜香薷白芷细辛苍耳子辛夷藁本发散风热药:发散风热——风热表证。掌握:薄荷牛蒡子 桑叶 菊花 蝉蜕葛根柴胡熟悉:蔓荆子升麻升阳提举下陷之中焦阳气使之上升,用于中气下陷之久泻脱肛、子宫脱垂或内脏下垂。或称升阳举陷、升举中气、升提中气。药如柴胡、升麻、葛根、黄芪。和解调和少阳经半表半里之邪正交争,以解除寒热往来之证。又称和解少阳、和解退热。药如柴胡、黄芩。解鱼蟹毒解除

2、鱼、蟹的“毒性”,主要指预防或减轻食鱼蟹引起的腹痛、吐泻。药如紫苏、生姜。中药功效术语简释第七章清热药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解毒药清热凉血药清虚热药各论清热泻火药:清泄气分邪热--高热烦渴等气分实热证掌握:石膏 知母 栀子 夏枯草熟悉:天花粉芦根淡竹叶 决明子了解:青葙子清热燥湿药:清热燥湿--泻痢、黄疸等湿热病证掌握:黄芩 黄连 黄柏熟悉:龙胆苦参穿心莲了解:秦皮白鲜皮中药功效术语简释2.清热类清热清解热邪,用于热证,或解除发热症状。药如石膏、黄芩。泻火清泄火邪,用于火热亢盛之证。药如石膏、山栀。又称清热泻火、清火。泻

3、火属清热功效范畴,但比一般清热作用要强,主要用于温热病气分大热之证,又称清气分热,药如石膏、知母;或脏腑火热之证,又称清脏腑热,详见下述各条。清肝明目为通过清泄肝火而达到明目的功效,主要用于肝热目赤肿痛,药如夏枯草、决明子。部分清肝明目、祛风明目药可用于目生翳障,有明目退翳功效,如蝉衣、谷精草。清心火清泄心经火热,用于心火亢盛之烦躁失眠,心火上炎之口舌生疮,心火下移之热淋涩痛,热入心营之壮热神昏等证。药如黄连、山栀。中药功效术语简释清肝火清泄肝经火热,用于肝火亢盛之头痛目赤,肝经热盛之胁痛口苦或黄疸,肝经湿热下注之小便黄赤

4、、阴痒阴肿。又称凉肝、泻肝。药如夏枯草、龙胆草。清胃火清泄胃经火热,用于伤寒阳明经证,或温病热入气分之壮热烦渴。药如石膏、黄连。或胃火上炎之头痛、牙痛、牙宣、口臭,或胃热呕哕、吐血。又称清胃止呕,药如黄连、竹茹。清肺火清解肺经火热,用于肺热、痰热咳喘。又称泻肺火、清肺止咳。药如黄芩、桑白皮。中药功效术语简释清肾火清泄肾经火邪,用于下焦水虚火盛,相火偏亢之潮热盗汗,遗精早泄,下肢痿弱或阳痿。又称泻相火、制相火、泻火坚阴、苦味坚阴。药如知母、黄柏。清三焦火清泄三焦火邪,用于三焦火盛,一身大热烦躁。药如山栀。清暑热清解暑热之邪,

5、用于暑温病、暑湿病之身热烦渴。或称清热解暑、清热祛暑。药如滑石、荷叶。中药功效术语简释生津滋生津液,用于津液不足之口渴、消渴。包括:清热生津清泄热邪,滋生津液,用于热盛津伤之证,又称清热保津,药如石膏、知母;养阴生津甘寒养阴以滋生津液,用于热病后期,阴液已伤,余热未清之证,如沙参、麦冬。清热燥湿既能清泄热邪,又能苦燥湿邪,用于湿热互结的泻痢、黄疸、淋浊及湿温病。味苦性寒,又称苦寒燥湿。药如黄连、黄柏。中药功效术语简释清热解毒药:凡能清解热毒或火毒的药物---于清热泻火之中更长于解毒。主要用于痈肿疔疮、丹毒、瘟毒发斑、痄腮、

6、咽喉肿痛、热毒下痢、虫蛇咬伤、癌肿、水火烫伤以及其它急性热病等。毒为火热毒盛所致,有热毒和火毒之分,根据热毒的证候,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当清热解毒药;根据病情随证配伍:热毒邪气在于血分+清热凉血之品;挟湿者+燥湿或利湿药物等;体虚者+补益药以固护正气,以提高疗效。注意:药性寒凉,中病即止,不可久服,以免伤及脾胃。掌握:金银花 连翘板蓝根 鱼腥草蒲公英射干白头翁熟悉:大青叶贯众土茯苓 熊胆红藤山豆根重楼了解:青黛紫花地丁野菊花败酱草马勃马齿苋鸦胆子半边莲白蔹白花蛇舌草金银花:(15~30g)功效:清热解毒,疏风热,解暑热。主治:

7、1.温热病及外感风热证:善散肺经热邪,透热达表温热病初起+荆芥、薄荷、牛蒡子(银翘散);温热病热入气分+石膏、知母、连翘等(银翘白虎汤);善清心、胃热毒,有透营转气之功热入营血+生地、玄参、水牛角等(清营汤);2.疮痈、咽喉肿痛、痢疾等热毒证:为治热毒疮痈、咽喉肿痛之要药疔疮肿毒初起+皂角刺、穿山甲、白芷(仙方活命饮);痈疽疔毒+紫花地丁、蒲公英、野菊花(五味消毒饮);肠痈腹痛+当归、玄参、黄芩、薏苡仁(清肠饮);肺痈咳吐脓血+鱼腥草、芦根、桃仁等;热毒痢疾,下利脓血+黄芩、黄连、白头翁等;3.暑热证:发热烦渴,头痛无汗+

8、荷叶、西瓜翠衣、扁豆花(清络饮);注意:脾胃虚寒及气虚疮疡脓清者忌用;疏散风热、清泄里热以生品为佳;热毒血痢宜用于炒炭;暑热烦渴多用露剂连翘:(10~15g)功效:清热解毒,疏风热,清心热。主治:1.温热病风热外感:长于清心火,散上焦风热风热外感+金银花、薄荷、荆芥(银翘散);温热病热入心包,高热神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