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医用化学-第9章-胶体课件PPT.ppt

最新医用化学-第9章-胶体课件PPT.ppt

ID:62108992

大小:2.23 MB

页数:76页

时间:2021-04-16

最新医用化学-第9章-胶体课件PPT.ppt_第1页
最新医用化学-第9章-胶体课件PPT.ppt_第2页
最新医用化学-第9章-胶体课件PPT.ppt_第3页
最新医用化学-第9章-胶体课件PPT.ppt_第4页
最新医用化学-第9章-胶体课件PPT.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医用化学-第9章-胶体课件PPT.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医用化学-第9章-胶体第5章胶体ColloidalDispersion内容提要胶体分散系胶体分散系的制备胶体分散系的表面特性溶胶溶胶的基本性质胶团结构及溶胶的稳定性气溶胶第一节胶体分散系(二)分散系的分类1、按物质状态分类分散质分散剂气-气分散系(空气)液-气分散系(雾)气态气态固-气分散系(烟尘)气-液分散系(氨水)液态液态液-液分散系(酒精)固-液分散系(泥浆)固态固态气-固分散系(海绵)液-固分散系(湿土)固-固分散系(矿岩)第一节胶体分散系(二)分散系的分类2、按均匀程度分类(1)相: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均匀部分,称为一相

2、。特点:以物质最小单位(分子或离子)互相混匀。如:生理盐水、酒精、氨水、盐酸、蛋白液(2)均相(单相)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混合成一相。如:生理盐水、酒精、氨水、盐酸、蛋白液(3)非均相(多相)分散系:含两相或两相以上的分散系如:泥浆、烟尘。两相之间有交界面。第一节胶体分散系(二)分散系的分类3、按分散质粒径分类(1nm=10-7cm=10-9m)分子(离子)分散系:粒径<1nm,均相,真溶液(2)粗分散系:粒径>100nm,多相,浊液(3)胶体分散系粒径1~100nm,介于真溶液与浊液之间,假溶液*胶体溶液(溶胶):粒子由难

3、溶物质多分子聚集而成*高分子溶液:粒子由单个大分子构成三类分散系比较第一节胶体分散系二、胶体分散系的制备(一)分散法1、研磨法:胶体磨、球磨机等2、超声波粉碎法:3、胶溶法:沉淀+胶溶剂。如Fe(OH)3沉淀,加入FeCl3(胶溶剂)4、电弧法:金属+电弧→原子蒸汽→在分散剂中冷却凝聚。第一节胶体分散系二、胶体分散系的制备(二)凝聚法1、物理凝聚法。如:将硫的无水酒精饱和液,滴入水中。2、化学凝聚法。各种生成沉淀的反应。沉淀反应。AgNO3+NaCl→水解反应。FeCl3+3H2O→加热氧化还原反应。HAuCl4+还原剂→Au

4、第一节胶体分散系三、胶体分散系的表面特性1、胶粒的表面积1cm3的立方固体,表面积为6cm2;若将其切割成边长为10nm胶体粒子,就有1012个小立方体,总表面积高达60000cm2,增大一万倍。2、分散度:分散相在分散介质中分散的程度,分散度常用比表面S0来表示。S0=物质总表面积S/物质的体积V第一节胶体分散系3、表面能——表面层分子比内部分子多出一部分能量,称为表面能。第一节胶体分散系表面能液体有自动缩小表面积的趋势。小的液滴聚集变大,可以缩小表面积,降低表面能。表面积减小过程是自发过程。这个结论对固体物质同样适用。高度

5、分散的溶胶比表面大,所以表面能也大,它们有自动聚积成大颗粒而减少表面积的趋势,称为聚结不稳定性。第二节溶胶溶胶的基本性质溶胶的胶粒是由数目巨大的原子(或分子、离子)构成的聚集体。直径为1~100nm的胶粒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基本特性:多相性、高度分散性、聚结不稳定性第二节溶胶溶胶的基本性质溶胶的光学性质—TyndallEffect上:溶液下:溶胶第二节溶胶Tyndall现象产生的原因当分散粒直径<入射光波长,光波可绕过粒子前进且迫使粒子振动:二次波源向各方发射散射光。特性散射光强度与单位体积内胶粒数成正比;散射光强度与胶粒体积成

6、正比;散射光强度与波长成反比;分散相与分散介质折射率的差愈大,散射光愈强。第二节溶胶溶胶的基本性质溶胶的动力学性质BrownMovement—由于介质分子的热运动不断地撞击着胶体粒子所引起的现象。第二节溶胶Brown运动产生原因:处于热运动状态的介质分子不断撞击胶粒。某一瞬间胶粒受到各方撞击力不均,向合力方向移动。第二节溶胶溶胶的基本性质扩散和沉降平衡扩散:胶粒存在浓度差时,胶粒将从浓度大的区域向浓度小的区域移动的现象称扩散。沉降:密度>分散介质的胶粒,在重力作用下下沉而与流体分离的过程称沉降。第二节溶胶沉降平衡:当沉降速度=

7、扩散速度系统达平衡,形成一个浓度梯度,此状态称沉降平衡。第二节溶胶溶胶的电学性质电泳在外电场作用下,带电胶粒在介质中定向移动的现象称电泳。第二节溶胶溶胶的电学性质电渗在外电场作用下,液体介质通过多孔膜向其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方向定向移动的现象。第二节溶胶胶团结构及溶胶的稳定性胶粒带电原因胶核界面的选择性吸附例如:制备氢氧化铁溶胶FeCl3(l)+3H2O(l)→Fe(OH)3(s)+3HCl(l)溶液中部分Fe(OH)3与HCl作用,Fe(OH)3(s)+HCl(l)→FeOCl(l)+2H2O(l)FeOCl(l)→FeO+(

8、aq)+Cl-(aq)第二节溶胶胶团结构及溶胶的稳定性胶粒带电原因胶核表面分子的离解例如:硅胶的胶核由xSiO2.yH2O分子组成,表面的H2SiO3分子可以离解。H2SiO3(l)HSiO3-(aq)+H+(aq)HSiO3-(aq)SiO32-(aq)+H+(aq)第二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