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儿异常生命体征的监测ppt课件.ppt

最新小儿异常生命体征的监测ppt课件.ppt

ID:62119559

大小:416.50 KB

页数:56页

时间:2021-04-17

最新小儿异常生命体征的监测ppt课件.ppt_第1页
最新小儿异常生命体征的监测ppt课件.ppt_第2页
最新小儿异常生命体征的监测ppt课件.ppt_第3页
最新小儿异常生命体征的监测ppt课件.ppt_第4页
最新小儿异常生命体征的监测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小儿异常生命体征的监测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儿异常生命体征的监测体温(T) 脉搏(P) 呼吸(R) 血压(BP)体温部位正常范围腋下36.0~37.0口腔36.3~37.2直肠36.5~37.7正常儿童腋下温度平均为36℃~37℃,一日内的最高与最低体温的相差幅度依年龄而增加,1个月时约0.25℃,6个月约0.5℃,3岁以后约1℃发热过程及症状体温上升期特点:产热大于散热表现:皮肤苍白、畏寒寒战皮肤干燥高热持续期特点: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趋于平衡.表现:皮肤潮红、灼热、口唇干燥,呼吸心律增快退热期特点:散热大于产热表现:皮肤潮湿大量出汗常见的热型:稽留热(A)弛张热(B)间歇热(C)不规则热(D)发热的观察护理:1.病情观察

2、定时测量体温,高热病人4小时测量一次。2.降温可选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的方法。3.及时解除病人发热的原因及诱4.补充营养和水分5.口腔护理6.皮肤护理7.休息与活动8.心理护理体温过低体温低于正常范围。当体温低于35℃时称为不升。原因:①体温中枢发育未成熟②长期暴露在低温环境下③疾病或创伤④低温麻醉和药物中毒体温过低的分度:根据体温水平及病情分为轻、中、重三度。轻度:32~35℃中度:30~32℃重度:30℃以下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临床表现:发抖、皮肤苍白冰冷、血压降低、心跳及呼吸减慢、患者躁动不安、意识模糊、嗜睡甚至昏迷。护理措施(1)环境温度提供合适的环境温度。(2)保暖措施可以提供棉

3、被热水袋等提高机体温度。(3)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4)及时去除引起体温过低的原因和诱因。脉搏年龄正常范围新生儿120~140次/分1岁以内110~130次/分2~3岁100~120次/分4~7岁80~100次/分8~14岁70~90次/分成年人60~100次/分脉搏的影响因素1.年龄越小,心率越快。2.小儿心率易受各种因素影响,如在进食、哭闹、活动、精神紧张等情况下,心率均可明显增加。3.小儿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心率可增快10~15次/分。4.肺炎、哮喘及其他疾病影响到心脏功能,出现心功能不全时,就会有心率过快,肝脏迅速增大、呼吸急促、口唇青紫等情况。5.贫血严重的患儿,心脏搏动的频率

4、也会增快以满足全身对血液供应的需要。6.服用阿托品、肾上腺素等药物时,也会出现心率过快。而心脏本身的疾病,如心肌炎、心包炎等,也会使心率加快。7.病理性的心律失常常因先天性心脏病、感染、心脏手术后、心肌炎、药物、电解质紊乱、中毒等因素。异常心率1.窦性心律不齐。心率随呼吸而改变,吸气时心率增快,深吸气时更为明显,呼气末期心率减慢。在发热、运动、情绪紧张、哭闹或用阿托品后心律不齐消失。2.窦性心动过速。小儿正常心率因年龄而异,若新生儿心率超过200次/分;1岁以下超过160次/分;1~2岁超过140次/分;2~6岁超过130次/分;7~12岁超过120次/分,则称为窦性心动过速,常见于运动、紧

5、张、哭闹、发热、贫血、出血、休克、心肌炎、心力衰竭等,其它如甲状腺机能亢进及某些药物如阿托品、麻黄素等影响也可引起。3.病窦综合征。是由于窦房结功能衰竭而引起的激动产生和传导发生障碍。小儿可由心肌炎、心肌病、洋地黄中毒、先天性心脏病引起。临床特点是持久而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不随运动、哭闹、发热而增加。除心动过缓外还可出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所以也称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症,简称“快—慢综合征”。4.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见于上呼吸道感染、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缺氧、洋地黄中毒、甲状腺功能亢进等。4个月以下小婴儿多见,常突然发作,此时可出现烦躁不安、而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凉、呼吸急促、

6、拒奶、呕吐、口唇发绀等症状,可持续数秒、数分或数小时而突然停止,血压低,听诊时可发现心音弱,心率快而规则,新生儿可达300次/分,婴儿可达200~300次/分,年长儿可达160~180次/分。5.期前收缩:正常心脏跳动的起搏点是在心脏窦房结,而期前收缩是由异位节律点提前发出激动而引起的心脏搏动。按异位节律点出现的部位不同,可分为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及交界性期前收缩。这些可以通过心电图检查来明确诊断。6.房室传导阻滞:可由心肌炎、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药物中毒如洋地黄、低血钾等原因引起,按受阻程度可分为Ⅰ度、Ⅱ度和Ⅲ度。Ⅰ度一般无症状,心电图仅表现P—R间期延长。Ⅱ度可出现

7、心脏漏跳现象。Ⅲ度由于心率过慢,可出现急性心源性脑缺氧综合征。护理措施1.休息病人心律失常发作引起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时应保证病人充足的休息和睡眠,避免患儿哭闹。2.饮食给予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防便秘;避免饱餐及摄入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浓茶等3病情观察连接心电监护仪,连续监测心率、心律变化,及早发现危险征兆4抢救配合准备抢救仪器(如除颤器、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临时心脏起搏器等)及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和其他抢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