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常用穴位简介5.25(1)教学讲义ppt课件.ppt

最新常用穴位简介5.25(1)教学讲义ppt课件.ppt

ID:62125033

大小:1.09 MB

页数:56页

时间:2021-04-17

最新常用穴位简介5.25(1)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1页
最新常用穴位简介5.25(1)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2页
最新常用穴位简介5.25(1)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3页
最新常用穴位简介5.25(1)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4页
最新常用穴位简介5.25(1)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常用穴位简介5.25(1)教学讲义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常用穴位简介5.25(1)足三里: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外膝眼下3寸),胫骨边缘(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1,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2,可促进脑细胞机能的恢复,提高大脑皮层细胞的工作能力。3,可以改善心功能,调节心律,增加红细胞、白细胞、血色素和血糖量。4,良性调节内分泌系统,提高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5,足三里的中医作用:足三里穴能生发胃气、燥化脾湿。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所以说足三里为全身强壮要穴之一,防病保健可取穴足三里。6,针必

2、取三里,灸必取关元。——应用广泛。主治1.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妇科病;2.隐疹、湿疹、丹毒等血热性皮肤病;3.膝股内侧痛。三阴交,人体穴位。位于足太阴脾经穴位,位于小腿三阴交内侧,踝关节上三寸。对于妇科疾病有很好的疗效,是针灸治疗妇科疾病的常用穴位。主治:腹痛,肠鸣,腹胀,泄泻,便溏,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阴挺,经闭,不孕,难产,遗精,阳痿,遗尿,疝气,足痿,瘾疹,失眠,神经衰弱,荨麻疹,神经性皮炎。肾俞穴: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遗精、阳痿、早泄、不孕、不育、遗尿、月经不调、白带、腰背酸痛、头昏、耳鸣、耳聋、

3、小便不利、水肿、喘咳少气。肾病蛋白尿肺俞: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功能主治1、咳嗽,气喘,咳血,鼻塞;2、骨蒸潮热,盗汗;3、皮肤瘙痒,瘾疹。脾俞: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病症】1.消化系统疾病:胃溃疡,胃炎,胃下垂,胃痉挛,胃扩张,胃出血,神经性呕吐,消化不良,肠炎,痢疾,肝炎;2.其它:贫血,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肝脾肿大,慢性出血性疾病,肾下垂,月经不调,糖尿病,肾炎,小儿夜盲,荨麻疹等。天枢:在腹部,横平肚脐中央,前正中线旁开2寸处。主治疾病:便秘、腹泻、细菌性痢疾、腹痛、腹胀肠鸣、呕吐、虚损劳弱

4、、伤寒、中暑呕吐、急性阑尾炎、月经不调、不孕、带下,以及肠道蛔虫症,肠梗阻,阑尾炎,细菌性痢疾,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等。涌泉穴,在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下肢瘫痪、头顶痛、咽喉痛、失音、舌干、小儿惊风、癫痫、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病、精神分裂症、奔豚气等。阳陵泉: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主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膑肿痛,脚气,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

5、风。现多用于坐骨神经痛,肝炎,胆囊炎,胆道蛔虫症,膝关节炎,小儿舞蹈病等。阴陵泉: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侧髁后下方凹陷处(将大腿弯曲90度,膝盖内侧凹陷处)主治疾病1.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遗尿,尿潴留,尿失禁,尿路感染,肾炎,遗精,阳痿;2.消化系统疾病:腹膜炎,消化不良,腹水,肠炎,痢疾;3.妇产科系统疾病:阴道炎,月经不调;4.其它:失眠,膝关节炎,下肢麻痹。定位在脐中部,脐中央。主治泄痢,绕脐腹痛,脱肛,五淋,妇人血冷不受胎,中风脱证,尸厥,角弓反张,风痫,水肿鼓胀,肠炎,痢疾,产后尿潴留。关元穴: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

6、下3寸。主治少腹疼痛,霍乱吐泻,疝气,遗精,阳痿,早泄,白浊,尿闭,尿频,黄白带下,痛经,中风脱症,虚痨冷惫,羸瘦无力,眩晕,下消,尿道炎,盆腔炎,肠炎,肠粘连,神经衰弱,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保健要穴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治疗男子性功能障碍、尿潴留、肾炎、膀胱炎、前列腺炎、功能性子宫出血、阴道炎、遗尿、低血压、神经衰弱、肠炎等。取穴方法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具体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主治疾病胃脘痛,腹胀,呕吐,呃逆,翻胃,吞酸,纳呆,食不化,疳积,膨胀,黄疸,肠鸣,泄利,便秘,

7、便血,胁下坚痛,虚劳吐血,哮喘,头痛,失眠,惊悸,怔忡,脏躁,癫狂,痫证,尸厥,惊风,产后血晕。谢谢!痉湿暍病脉证治 第二概述病因:均由感受外邪(风、寒、湿、暑)诱发证候:初起皆可见太阳表证辨证与治法:类于《伤寒论》一、合篇意义二、概念:1.痉病:以颈项强急、卒口噤、背反张为主症的一类疾病。2.湿病(外湿):以发热身重、骨节疼烦为主症的一类疾病。病位:肌肉、关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病因病机:素体阳气不足,感受外湿,或兼风挟寒,侵犯肌表,流注关节所致。3.暍病:即伤暑,非中暑。以发热身重,汗出烦渴、

8、少气脉虚为主症。湿病一、治法 (一)  微发汗【原文】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盖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