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影像诊断课件-五官影像诊断学课件ppt.ppt

最新影像诊断课件-五官影像诊断学课件ppt.ppt

ID:62128643

大小:4.22 MB

页数:97页

时间:2021-04-17

最新影像诊断课件-五官影像诊断学课件ppt.ppt_第1页
最新影像诊断课件-五官影像诊断学课件ppt.ppt_第2页
最新影像诊断课件-五官影像诊断学课件ppt.ppt_第3页
最新影像诊断课件-五官影像诊断学课件ppt.ppt_第4页
最新影像诊断课件-五官影像诊断学课件ppt.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影像诊断课件-五官影像诊断学课件ppt.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影像诊断课件-五官影像诊断学眼和眼眶解剖及影像基础软组织眼球视神经眼外肌球后其它组织1.眼球:左右对称,呈球型,直径24mm眼球壁和晶体:CT值+35~+80Hu高密度浓白影眼外肌和视神经:+12~+30Hu中密度灰白影玻璃体:-25~+5Hu低密度灰白影球后脂肪:-50Hu无密度黑色影眶骨外观上以视神经为中心,呈四面椎形上壁:额骨水平板及蝶骨小翼组成, 前外上方有一凹陷----泪腺窝1×2cm大小下壁:上颌骨眶面,颧骨眶面及腭骨眶突构成内侧壁:上颌骨额突、泪骨、筛骨眶板、蝶骨 体。内侧壁前部----泪囊窝外侧壁:颧骨、蝶骨大翼眶上裂:蝶骨大小翼之间狭长,三角形裂隙动

2、眼滑车外展三叉神经第一支眼静脉肌维内外间隙:四条直肌起于秦氏肌腱环,止于球壁,将椎形眶腔分为内、外两部分检查方法眼眶正侧位像:主要观察眶内容物及钙化视神经孔像:左右对称,直径5mm左右两侧相差1mm有临床意义横断面及冠状面增强CT扫描:鉴别眶部软组织病变性质三维CT重建:眼眶部骨折的最佳方法眼球MRI检查:脉络膜和网膜在T1WI中显示比玻璃体稍高的信号,清晰可见炎性假瘤临床原因不明的眼眶内软组织的非特异性炎症发病年龄10~60岁,中年男性多见以突眼、疼痛、复视,运动障碍经抗生素及皮质激素治疗有效CT检查根据病变部位及受累范围分四型泪腺型:弥漫性增大,密度均匀,眶窝一般

3、不大。骨质无破坏。眼外肌型:内外上下直肌由多到少顺序发生,肌腱附着处眼环可有增厚模糊,少部分病例仅肌腹肿大,肌腱正常外均可发生。边界不清晰的规则或不规则肿块。弥漫型:病变广泛,眼球壁、泪腺、眼外肌、视神经及球后脂肪,形成所谓“冰冻眼眶”炎性假瘤的鉴别诊断泪腺型----泪腺肿瘤眼外肌型----Grave’s病肿块型----眶内肿瘤弥漫型----眶内神经纤维瘤、血管瘤眶内肿瘤根据解剖特点眼眶有四个间隙,各间隙的病变各有特点:介于巩膜和球筋膜下间隙:球内肿瘤、视神经脑膜瘤眼外肌及肌间膜围成----肌锥内间隙:视神经胶质瘤、脑膜瘤、血管瘤直肌与眶骨膜间----肌锥外间隙:泪腺

4、肿瘤、炎性假瘤、淋巴瘤眶骨膜下的病变:表皮样或皮样囊肿、骨源性肿瘤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onblastoma)视网膜核层起源的胚胎性恶性肿瘤,具有先天性和遗传倾向,绝大多数在3岁以下或新生儿•眼眶内显示细小钙化斑点或斑块,可确定诊断,约95%有钙化•CT见球后壁有肿块突向玻璃体。有时肿块较大可占据整个眼球•视神经可受累增粗,视神经孔开大,表示病变向颅内蔓延泪腺肿瘤(Tumoroflacrimalgland)眶内肌锥外间隙最常见的肿瘤,半数以上为混合瘤,混合瘤中约80%良性,20%恶性泪腺区限局或弥漫增大呈软组织肿块型,边界清楚泪腺窝处骨质可受压,骨吸收或变形,亦可呈

5、虫蚀状破坏肿块有轻度强化皮样囊肿及表皮样囊肿 (DermoidandEpidermoidCyst)纤维组织囊壁,内含皮脂腺样油质和角化物,如有毛发称皮样囊肿好发于眶骨膜的各个骨缝中,及眉弓外下眶缘处表现为表面光滑,囊壁均匀的肿块,肿块内密度均低可显示骨缝增宽或骨缺损血管瘤(CavernousHemangioma)绝大部分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位于肌锥内间隙肿块呈不均匀质略高密度,典型者有明显强化若肿块内出现圆形小钙化斑块(静脉石)可定性诊断少数形态不整,边缘不锐利,位于肌锥内外间隙,可轻度强化原发眼眶脑膜瘤 (OpticMeningioma)球后肌锥内圆形或椭圆形高密度

6、肿块,边缘光滑锐利肿块有异常对比强化典型者CT见到细小砂粒状钙化可单独侵犯视神经形成典型的双轨征或电车轨道征(TramTrackSign)神经鞘瘤(Neurilemoma)起源于颅神经鞘膜细胞的良性肿瘤大多位于肌锥内间隙呈圆形或椭圆形并有较厚的包膜肿块中等密度,伴有囊变区,多发囊变区是此瘤的典型表现可有轻中度强化黑色素瘤(Melanoma)成年人发病的恶性肿瘤多起源于脉络膜,亦可发生于虹膜、睫状体球内软组织肿块,多有强化,钙化可有可无MRI可定性诊断鼻和鼻窦鼻腔上壁(顶):前部与鼻梁平行,中部是筛板下壁(底):硬腭、上颌骨腭突、腭骨水平板内壁:鼻中隔,筛骨垂直板和梨骨

7、构成外壁:三个贝壳状突起,游离缘卷曲或垂直,称上、中、下鼻甲 从上向下依次增大1/3,各自下方的间隙称上中下鼻道鼻窦颅骨和面骨内的含气空腔----鼻窦共四对依所在位置命名:额窦、蝶窦、筛窦、上颌窦依据开口部位不同:前组鼻窦:额窦、上颌窦和前组筛窦----开口于中鼻道后组鼻窦:蝶窦和后组筛窦----开口于上鼻道检查方法鼻骨侧位像----诊断鼻骨骨折鼻骨轴位像----观察两侧鼻骨克瓦氏位像----观察鼻窦CT检查----冠状位CTMR检查----炎症或肿瘤化脓性鼻窦炎(SupprativeSinusitis)急性期表现为窦腔内云雾状改变慢性期窦壁增厚,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