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待人之礼幻灯片.ppt

最新待人之礼幻灯片.ppt

ID:62128709

大小:700.50 KB

页数:60页

时间:2021-04-17

最新待人之礼幻灯片.ppt_第1页
最新待人之礼幻灯片.ppt_第2页
最新待人之礼幻灯片.ppt_第3页
最新待人之礼幻灯片.ppt_第4页
最新待人之礼幻灯片.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待人之礼幻灯片.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待人之礼法国作家大仲马说过:“有些人学习了一生并且学会了一切,但没有学会怎样才是有礼貌。”一个人的行为就好像照镜子,反映他的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水平。文明礼仪常识中国是文明古国,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周恩来总理一向被人们称为礼貌待人的楷模。有一次,周恩来总理请一位理发师给他刮脸,一不小心,刮了一个小口子,师傅忙说:“对不起。”总理笑着宽慰他。事后,总理还一再向那位师傅道谢,尽力消除了他的顾虑。我们小学生就应该讲文明,懂礼貌,语言和行为都要彬彬有礼,文雅而不粗野,要学会使用文明用语。对长辈,对老师表示尊敬时,要称呼“您”,请求别人

2、做什么或给予帮助时,要说“请”,别人帮助了自己时,要说“谢谢”,当别人感谢你或有事向你道谢时,要说“别客气”或“没关系”,当你无意中防碍了别人或给别人添麻烦时,要主动说:“对不起”。早晨上学或路上遇到老师、同学、朋友或其他熟人时,要主动打招呼,说“您早”“你好”,分手时互相说“再见”。说话时要和蔼、谦让、文雅、得体,决不可以说脏话、粗话。向师长、家长、客人或朋友递送物品,要起立双手呈上。接受奖品、礼物或其他物品,起立用双手接过,并鞠躬致谢。递接物品待人接物礼仪送客礼节,重在送出一份友情。无论是接待什么样的客人,当客人准备告辞时,一般应婉言相留,客人告辞时,在客

3、人起身后再起身。客人告辞时,要送出家门,并充满热情地招呼客人“慢走”、“走好”“再见”、“欢迎”再来等等。送客有道待人接物礼仪礼貌要怎样培养文明行为,贵在实践。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增强自己的素质修养。文明就餐、文明用语、文明交往……看上去都是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小事,但真正做起来并不容易。我们每位同学都要少说漂亮话,多做实事,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做到举止得体、言行文明、品德高尚、尊敬师长、尊重他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告别各种不良行为,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别忘了,我们中华民族一向被称为“礼仪之邦”,意思是说我们中华民族是

4、一个有礼节、讲道理的高尚民族。别忘了,你是一名少先队员,你是一名中华民族的一员。希望通过“待人之礼”活动,使同学们的日常行为真正规范起来。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一点一滴开始。谢谢第十七章祛痰剂一、概念:组成:以祛痰药为主;作用:排除或消解痰涎;—属“消法”的范畴。治证:痰证。(1)痰的产生与脏腑的关系:脾—由湿而生,聚湿成痰,“脾为生痰之源”;痰肾—痰之本为水,水泛成痰饮,“主水在肾”,“肾为生痰之根”;肺—因气而聚,滞留于肺,“肺为贮痰之器”;咳喘*《活法机要》:“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谓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痰也,咳嗽是有痰而有声,盖因伤于

5、肺气而咳,动于脾湿因咳而为嗽也”。(2)常见的痰证寒痰证热痰证一般之痰证湿痰证风痰证燥痰证痰证中风、癫痫、流注于脏腑、痰核、瘰疬、经络之痰证肿瘤、眩晕。二、分类、适应证及代表方。1.燥湿化痰—用于湿痰证;—二陈汤、温胆汤。2.清热化痰—用于热痰证;—清气化痰丸。3.温化寒痰—用于寒痰证;—苓甘五味姜辛汤。4.润燥化痰—用于燥痰证;—贝母瓜蒌散。5.治风化痰—用于风痰证:*外风挟痰证(风痰咳嗽)—止嗽散;*内风挟痰证(风痰上扰)—半夏白术天麻汤。三、使用注意:1.注意配伍健脾祛湿药,“治痰先宜治脾”;“治痰必先祛湿”2.肺燥咳血者,不宜辛燥之剂,以免动血;外感痰

6、多者,慎用滋润之品,以免留邪。3.常配伍理气药,使气顺痰消。“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证治准绳》4.注意痰之兼夹,如兼寒、湿、燥、热、风的不同,配用相应之药治之;根据不同证型,可结合燥湿、清热、温里、润燥、熄风、散结、开窍等法联合运用。二陈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白茯苓三两甘草炙,一两半【用法】上药口父咀,每服四钱,用水一盏,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渣热服,不拘时候。【主治】1、湿痰咳嗽证。2、痰湿眩晕、瘿瘤。痰湿滞肺,肺失宣降:咳嗽痰多色白;痰阻气滞:胸膈痞满;脾失健运,痰湿中阻,胃失和

7、降:恶心呕吐;湿聚成痰痰湿上凌于心:心悸;阻滞清阳:眩晕。【病机】脾失健运,湿聚成痰, 阻滞气机,胃失和降。*《医方集解》“脾虚不能健运,则生痰饮,稠者为痰,稀者为饮,水湿其本也,得火则结成痰,随气升降,在肺则咳,在胃则呕,在头则眩,在心则悸”。【治法】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方解】君: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臣:橘红—理气和胃,使气顺则痰消咳止;—燥湿化痰;*君臣相配即为“二陈”,旨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佐:茯苓—健脾渗湿,使湿去则痰无以生(杜绝生痰之源)。生姜—合半夏即小半夏汤。①助二陈以化痰降逆和胃;②制半夏之毒。乌梅—敛肺止咳,与半夏相配散收并用,祛痰

8、而不伤正。使:炙甘草—调和诸药。*配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