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研究能力培养

略论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研究能力培养

ID:6212974

大小:2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1-06

略论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研究能力培养_第1页
略论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研究能力培养_第2页
略论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研究能力培养_第3页
略论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研究能力培养_第4页
略论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研究能力培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略论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研究能力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略论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研究能力培养  摘要: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史料分析能力的培养是高中历史学习的重要任务。现行高中历史教材中引入了大量形态各异的史料,这些史料一方面增强了教材的生动性和说服力,另一方面拓展了教材的深度与广度,这也对学生史料分析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对史料分析能力的培养过程,大致可分为阅读能力培养、分析能力培养及综合运用能力培养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史料分析能力培养阶段史料是指“研究和编纂历史所用的资料。主要来源有实物的(如古迹、文物、地下发现的遗物等)、文字的(如各种著作、文献、铭刻等)和口传的(如传说、访问、民歌等)。在阶级社会中史

2、料有鲜明的阶级性。因此,研究历史时,必须以科学的观点正确处理和运用史料。”[1]历史是一门严谨的科学,讲求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孤证不立,作为论证依据的“史料”在这门学科中的重要性就可想而知了。纵观高中历史教材中所涉及的史料,无一不是围绕重点、难点精心选取的相关内容。在高考文科综合试卷中,史料阅读把握能力、分析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一项测试内容,这就使得史料教学成为高中历史教师日益关注的教改重点。7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阅读史料、分析史料及综合运用史料是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作为历史学科的基础,客观、翔实的史料能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历史真实,在与史料的近距离接触中

3、,从史料中挖掘有效信息资源,从而实现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并最终实现历史观的合理建构。史料的阅读、分析与运用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这种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其领悟及探究能力,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作为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史料的分析与把握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高中历史课程的教改目标就是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

4、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3]作为基础学科的基础,史料分析能力的培养大致可以分为史料阅读、史料分析及史料运用三个阶段:一、史料阅读能力的培养7史料阅读能力是史料分析、运用能力的基础,没有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是无法正确地分析解读史料的。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依赖于日积月累的良好读书习惯,这也是初高中阶段各门学科的共同要求。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史料阅读能力的培养,第一步应该是激发学生对史料阅读分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一历史问题表现出浓厚

5、兴趣时,教师应该及时加以鼓励,并利用多媒体等新颖的教学手段,加以风趣生动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历史事实,并由此产生一种探究真相的成就感。在日常授课中,涉及本地历史风情的内容,应鼓励学生挖掘、搜集史料。如讲到抗日战争,可鼓励学生深入当地百姓,找寻抗战勇士的故事,了解日本侵略者贪婪凶残的本性。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在史料分析过程中,最忌讳的就是不求甚解、一知半解强以为知。史料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有意识地选择史料,对学生似是而非的历史事件加以澄清,改变学生不求甚解的学习态度,进而达到教学目的。7史书的记载崇尚的是“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但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历史是一个

6、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胡适语),因而在历史资料的表述中,虽然不至于像鲁迅所言都写着“吃人”二字,但也不可避免地掺杂为尊者讳、为贤者讳等虚假表象。同时由于著述者的阶级立场、学术水平和时代局限性等原因,很多史料夹杂个人臆断等主观因素。再加上中国古代史料的佶屈聱牙,生涩难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理解、分析都存有一定难度。历史的把握也不是一朝一代的线性叙述,需要学生把握历史规律,树立正确的大历史观。上述种种,都需要高中历史教师在史料分析时,不仅要把握字词含义等微观知识点,还要深入史料,全面整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史料阅读和理解能力。如讲述“洋务运动”,不仅要把握“师夷长技以制夷”,还要理解所谓

7、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师夷长技的过程分为三步走:“始则师而法之,继则比而齐之,终则驾而上之,自强之道,实在乎是”,在学习西方列强的过程中逐步超越他们。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是“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冯桂芬《校邠庐抗议》)。由此可见,洋务派的改革,仅仅是在形而下的科技方面进行取法西方,而在政治体制上仍然维持满清帝制,这就为以后洋务运动的失败埋下伏笔。如讲到曾国藩对洋务运动的看法,可参见“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谭思之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