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感染性休克再认识课件教学讲义ppt.ppt

最新感染性休克再认识课件教学讲义ppt.ppt

ID:62132970

大小:924.50 KB

页数:53页

时间:2021-04-18

最新感染性休克再认识课件教学讲义ppt.ppt_第1页
最新感染性休克再认识课件教学讲义ppt.ppt_第2页
最新感染性休克再认识课件教学讲义ppt.ppt_第3页
最新感染性休克再认识课件教学讲义ppt.ppt_第4页
最新感染性休克再认识课件教学讲义ppt.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感染性休克再认识课件教学讲义ppt.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感染性休克再认识课件一、休克——定义(SHOCK)由多种病因引起,最终以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为主要病理生理改变的综合征实质——氧输送不能满足组织代谢的需要休克是很多病理过程造成心血管衰竭和死亡的最终途径,是常见死亡原因之一休克引起的细胞损伤最初是可逆的,如果时间延长则进展成不可逆性过程二、休克——分类(1975)血流动力学分类:1、低血容量性休克(hypovolemicshock)2、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shock)3、分布性休克(distributiveshock)4、梗阻性休克(obstructiveshock分类四分布性休克

2、(血管源性休克)周围血管张力↓各器官血流分部不均匀常见:高排低阻PCWP↓→CO↑MAP↓SVR↓原因:脓毒症,中毒性休克综合症、过敏、类过敏反应、神经源性、药物中毒发病机制1.低灌注导致细胞缺血,ATP↓影响细胞代谢,后期致细胞损害,加重休克2.局部或循环炎性介质对休克造成器官功能障碍起重要重要,触发炎性级联反应的一般是革兰氏阴性细菌内毒素和细菌抗原及细胞损伤本身(TNF-α,IL-1b、IL-2、IL-6、补体等),循环中心肌抑制因子也起作用。3.再灌注或中性粒细胞激活诱导的自由基损伤是细胞核器官损害的另一机制感染性休克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等产物所引起的脓毒血症伴休克,也

3、称脓毒性休克。严重脓毒血症和感染性休克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每年全世界有数百万人发病,病死率约25%以上,并有逐年上升趋势。严重脓毒血症早期若不能逆转休克,可致组织缺氧代谢紊乱细胞损害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但如果在最初几个小时内得到及时和适当的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感染性休克发病机制发病机制:机体遭受各种感染时,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及毒素激活机体免疫炎症系统,导致全身炎症反应,引起组织细胞的自身破坏,最终发生感染性休克。感染——始动因子机体炎症反应失控——感染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诊断临床诊断符合以下标准:1、明确感染灶;2、全身炎症反应;3、SBP<90mmHg,或较原来基

4、础值下降40mmHg,经积极液体复苏(20-40ml/kg)后血压没有反应,或需血管活性药物维持;4、伴有器官组织的低灌注,如尿量小于30ml/h,或有意识障碍等;5、血培养可能有致病微生物生长。SIRSSepsisSevereSepsisSepticShock感染性休克及相关概念SIRS=systemicinflammatoryresponsesyndrome1.BoreRC,etalChest,1992,101:1644-1655SIRS及可疑或明确的感染sepsis+急性器官功能不全或组织的低灌注液体复苏难以纠正的低血压非特异性损伤引起的全身性临床反应,满足2条标准:T>

5、38Cor<36CHR>90bpmRR>20bpmWBC>12,000/mm3or<4,000/mm3or>10%未成熟中性粒(杆状核)SCCMandESICMIntensiveCareMedSSC指南2002年,多位世界知名专家共同发表了巴塞罗那宣言,倡议开展全球拯救全身性感染运动(survivingsepsiscampaign,SSC)。2004年,拯救全身性感染运动发布了严重全身性感染与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指南,并于2008年进行了第一次修订。近年来,随着临床和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严重全身性感染与感染性休克的诊断与治疗也取得了新的进展。2012年再次对指南进行了更新。2

6、013年2月第3版《拯救全身性感染运动的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以下简称2013版SSC指南)》已经发布SSC指南一.初始复苏与感染控制二.血流动力学支持与调整治疗三.严重全身性感染的其他支持治疗四.儿科内容SSC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治疗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的指南,但不能取代医生面对患者病情独特变化而做出的临床决定。指南中大部分建议适用于ICU及非ICU中的严重脓毒症。早期复苏脓毒症所致休克的定义为组织低灌注,表现为经过最初的液体复苏后持续低血压或血乳酸浓度≥4mmol/L。此时应按照本指南进行早期复苏,并应在确定存在低灌注第一时间、而不是延迟到患者入住ICU后实施。乳

7、酸的测定乳酸是糖无氧氧化(糖酵解)的代谢产物。乳酸产生于肌肉,脑和红细胞。经肝脏代谢后由肾分泌排泄。血乳酸测定可反映组织氧供和代谢状态以及灌注量不足。乳酸水平的增高可见于多种临床疾病乳酸性酸中毒乳酸中毒是无氧酵解的结果,反应组织灌注的不足、反应休克的严重程度、是生存率的可靠预测指标;在动物模型中显示:乳酸中毒降低心肌收缩力,减少心输出量;动物和临床研究显示:血清乳酸水平、碱缺失、血清乳酸恢复到正常的时间间隔与创伤后的死亡率密切相关。2012版SSC早期复苏最初6小时内的复苏目标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