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字画鉴赏《渔庄秋霁图》.docx

中国好字画鉴赏《渔庄秋霁图》.docx

ID:62152016

大小:53.58 KB

页数:2页

时间:2021-04-19

中国好字画鉴赏《渔庄秋霁图》.docx_第1页
中国好字画鉴赏《渔庄秋霁图》.docx_第2页
资源描述:

《中国好字画鉴赏《渔庄秋霁图》.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好字画鉴赏《渔庄秋霁图》中国画家强调山水画要画出“道”的意味来,让人从中感觉到绘画的气韵美。这种对气韵的重视是当时普遍性的审美情趣。这种构图注重虚实相生,从虚无处见气韵,实际上是道学思想的渗透。有了气韵,自然而然就会神似,如果画作只有形似则不能称之为一幅好画。这种对绘画的神似和气韵运的强调,是当时“道”之精神的艺术体现。《渔庄秋霁图》就体现了当时“道”之精神,此画卷描绘江南渔村秋景及平远山水,以其独特的构图显露个人特色,即所谓的“三段式”。画面以上、中、下分为三段,上段为远景,三五座山峦平缓地展开;中段为中景,不着一笔,以虚为实,权作渺阔平

2、静的湖面;下段为近景,坡丘上数棵高树,参差错落,枝叶疏朗,风姿绰约。整幅画不见飞鸟,不见帆影,也不见人迹,一片空旷孤寂之境。《渔庄秋霁图》,作于至正十五年(1355),为倪赞五十五岁时所作。倪赞的山水,不取黄公望那一种辽远寥廓之势,不作王蒙郁然深秀之姿,好作疏林坡岸、浅水遥岑之景,萧散简逸,那是画家远离尘嚣、避俗就隐的生活写照。此画构图简洁,为典型的两段式,即一河两岸式构图。画之上端为远岫闲云;近处坡石上有树数株,参差错落,亭亭玉立,删去繁茂,独留雅枝;中间是茫茫太湖,由画内拓展至画外,渺渺天涯;上下两段之间题有五律一首,连接上下两段景物,点明

3、画意:江城风雨歇,笔研晚生凉。囊褚未埋没,悲歌何慨慷。秋山翠冉冉,湖水玉汪汪。珍重张高士,闲披对石床。画山石用他独创的折带皴法,侧锋勾勒,干笔皴擦,苍劲斑驳。倪赞为太湖山石找到了一种最佳的表现手法,也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技法体系。倪赞自称其画“聊写胸中逸气”,“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一个散尽家财、身杂渔夫野叟间的“高士”,太湖的水可以滋润他的生命,却洗不尽天下尘滓,身处乱世,一腔逸气中掺杂着些许的孤寂与落寞。此幅《渔庄秋霁图》采用简笔淡墨、运用得出神入化,运用它创造出的空寂、荒寒的境界在画史上再无来者,树木往往并非佳木,石也非奇石,远处的山坡

4、更是平淡无奇,然而在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之中竟有几分缥缥缈缈的仙。简约的构图、剔透松灵的笔墨、幽淡荒寒的意境,对明以后的文人画家产生很大的影响。清代布颜图在《画学心法问答》中这样评价倪瓒的山水画:“高士倪瓒师法关全,绵绵一脉,虽无层峦叠嶂,茂树丛林,而冰痕雪影,一片空灵,剩水残山,全无烟火,足成一代逸品。我观其画,如见其人。”《渔庄秋霁图》近处坡石上植数株枯木,中景不着一笔,空阔平淡是为湖水,远处山坡如带境界萧疏,空旷中含有孤傲之气在山野杂树虽看似简淡,但静静弥漫出的高贵脱俗之气,留给后人无法启及,这里面承载了太多学养、悟性、才情以及卓尔不群的

5、高贵气质融入了画中,使这幅画更有韵味。画远山坡石,用硬毫侧笔横擦,浓淡相错,颇有韵味。其画中之树也用枯笔,结体有力,树头枝丫用雀爪之笔型点划,带有书法意味。画的中右方以小楷长题连接上下景物,使全图浑然一体,达到诗、书、画的完美结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