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智能家庭系统结构探究

基于物联网智能家庭系统结构探究

ID:6216237

大小:2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1-07

基于物联网智能家庭系统结构探究_第1页
基于物联网智能家庭系统结构探究_第2页
基于物联网智能家庭系统结构探究_第3页
基于物联网智能家庭系统结构探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基于物联网智能家庭系统结构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物联网智能家庭系统结构探究  摘要:本文根据物联网常用体系架构,裁剪物联网三层架构的细节内容,并研究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庭系统结构,逐步深入研究家庭物联医疗子系统、家庭物联视频监控子系统和智能电器控制子系统,分析其中存在的潜在问题。关键词:智能家庭物联网感知层中图分类号:TP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16(2013)10-0095-01物联网技术是新时期的一代高新科学技术,其建立物物相联和物物智能管理的高等应用系统,减少人力劳动资源的浪费,为未来智能化科技的发展指明方向。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仍然在萌芽阶段,其应

2、用层次不穷,标准仍然不够规范,物与物相连的安全问题也需要考虑,未来仍然需要对物联网技术的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本文主要对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庭应用系统结构进行设计,以物联网的三层系统结构为基础,从而设计智能家庭的应用系统。1物联网体系架构4本文结合现有物联网的分成架构,裁剪物联网的层次的划分,以便于更加适合智能家庭系统。通过对物联网三层架构的研究与分析,并结合智能家庭系统的应用方向,本文裁剪并重新规划了三层架构中的细节问题,如图1物联网体系架构所示。(1)感知层通过数据采集获取数据信息,即通过传感器、RFID和条形码等采集模块获

3、取,组网与信息处理主要完成节点组网、数据压缩、数据预处理和降低信息的冗余度等任务。(2)网络层承担感知层节点设备的信息网络传输和基础网络环境,网络层中的业务网是业务实现能力和系统运营支撑的核心网络。(3)应用层主要针对行业背景、行业领域和行业特色,设计物物相连的应用方案,本文主要针对智能家庭系统结构。2智能家庭的应用系统基于物联网的启发,智能家庭可创造物联网控制平台,其控制平台可实现常用电器远程控制、室内远程监控和远程医疗等服务,最终建设有线接入的安防、医疗、娱乐、教育和购物等的综合服务系统。智能家庭将物与物相连的家庭,内部安装

4、物联家电,可随时无线控制,也可通过网络远程控制,外部连接有高速数据通信线路。家庭人员可通过电脑控制室内设备,也可通过手持终端控制,当出现异常现象时,可智能向用户和物业报警,用户也可通过手持终端远程控制室内设备。本文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庭系统主要分为三大子系统,即家庭物联医疗子系统、家庭物联视频监控子4系统和智能电器控制子系统。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庭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1)家庭物联医疗子系统。社会的发展以及计划生育的实践,造成很多孤寡老人一人在家,而孤寡老人的健康问题将成为一大问题。中国的老龄化加快,也必然对医疗提出更多要求,即家庭

5、物联医疗子系统。家庭物联医疗子系统可对孤寡老人或者不方便去医院的人员进行每天监测和实时监测,免除病人就医难的问题。(2)家庭物联视频监控子系统。家庭物联视频监控子系统主要完成对家庭室内的实时监控,当遭遇盗窃异常现象时,家庭物联视频监控子系统则将相关视频信息发送给用户或物业管理部门,其有效的制止盗窃事件的发生,同时家庭物联视频监控子系统要确保视频内容的安全和用户个人的隐私问题。(3)智能电器控制子系统。智能电器控制子系统则完成家用电器的远程控制,可通过手持终端对家用电器远程控制,并能够实时查看家用电器使用状况。3结语本文裁剪物联网

6、的三层架构细节内容,并设计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庭系统结构,逐步深入研究设计家庭物联医疗子系统、家庭物联视频监控子系统和智能电器控制子系统。参考文献4[1]张明杰,韩建亭,胡冰松,刘文超,用家庭网关打造物联网家庭应用系统[J].电信科学,2010.[2]王保云.物联网技术研究综述[J].2009,(25)12:1-7.[3]彭巍,物联网业务体系架构演进研究[J],移动通信,2010.[4]吕建东,马睿翔,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0,15(6):81-82.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