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教学设计.doc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教学设计.doc

ID:62162914

大小:35.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2-26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教学设计.doc_第1页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教学设计.doc_第2页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教学设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榆中九中李锦川一、课题的提出:《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的学校教育打下基础。 目前,我校学生的数学整体水平教低,通过分析上学期的期末质量检测成绩可以发现学生的及格率不足50%。通过课堂听课发现,一节课教师只提问十来个人,有近50%的学生不能掌握当堂的内容,长此以往,这部分学生根本不具备将来学习其他技能的基础。 究其原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两种倾向

2、:一是有的教师不重视探究的过程,而是将结论直接告诉学生,导致学优生的探究能力得不到培养。二是有的教师注重探究过程,但缺少必要的方法总结,导致学困生接受困难,学生两极分化严重。 经课题组成员调查研究,决定开展《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这一小课题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在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从而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实现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现状分析我现在任教八年级数学,这届学生我已经教一年半了。通过参加《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小课题研究,发现我在自身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热情等

3、方面存在以下问题,现反思总结如下: 1.自身观念:心中想面向全体学生,但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通过调查了解到仍有近30%的学生认为我并没有充分关注他们。 2.教学方法:我在平时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的设计更多的考虑教材的内容,很少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接受水平。3.教学效果:阶段性检测的及格率不足50%。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有近一半的学生表示我上课讲的内容并不能完全明白。 4.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有近30%的学生对数学学科并不感兴趣,但近100%的学生想学好数学,他们希望老师改变教法,照顾全体

4、学生。 三、实施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意义 1.促使教师在教学中将“面向全体学生”这一教育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1)在教学目标制定上,分层设计目标; (2)在教学环节的不同环节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 (3)分层设计练习题、作业题。2.极大的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实现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使全体学生的自尊心得到尊重,让每一名学生每一节课有所收获,使全体学生的自信心逐步树立,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3.为农村中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借鉴意义。当前,农村中学普遍存在教学质量整体水平低,学生厌学情绪严重等突出问题

5、,本教学模式从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等方面做出大胆尝试,研究成果对农村中学将会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四、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教学设计 年级:八年级 学科:数学 课题:等腰三角形的识别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继上一节《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之后。首先由“等边对等角”逆用是否成立引出;之后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探究;然后得出“等角对等边”定理;接着进行应用;最后是关于等边三角形的识别的“大家谈谈” 学情分析:学优生(A层)通过启发引导探究出几何推理的方法得到“等角对等边”;

6、中等生(B层)、学困生(C层)通过动手操作验证“等角对等边”。在复杂图形中正确运用“等角对等边”的方法应予以指导。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优生(A层)掌握“等角对等边”的几何推理方法,并能够综合运用有关定理解决三步几何说理题。 2.中等生(B层)学会运用全等的方法证明“等角对等边”,并能运用有关定理解决二步几何说理题。 3.学困生(C层)学会正确运用“等角对等边”,并能够区分“等角对等边”与“等边对等角”。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优生(A层)经历用几何推理方法得到“等角对等边”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几何推

7、理能力。 2.中等生(B层)、学困生(C层)经历动手操作方法验证“等角对等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全体学生的探究热情,体验探究成功的快乐,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教师提问学困生(C层):(如图1)在△ABC中,如果AB=AC,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2.教师提问中等生(B层):(如图2)在△ABC中,如果AB=AC,AD=BD=BC,你能得到哪些等角? (二)探究新知 1.问题解决 (1)提出问题:(如图3)在△ABC中,如果∠B=∠C,那么AB=AC吗? (2)学生

8、讨论验证方法:折叠法;测量法;几何推理法(师引导辅助线的添加) (3)自主解决:学优生(A层)写出几何推理过程;学困生(C层)动手操作验证;中等生(B层)自愿选择。 (4)交流总结:先找学困生(C层)动手操作演示;然后找学优生(A层)口述几何推理过程;之后,师生共同总结出“等角对等边”性质定理。 2.同类变换 找中等生(B层)依次回答下列问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