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七章+社会态度教学讲义ppt课件.ppt

最新第七章+社会态度教学讲义ppt课件.ppt

ID:62171557

大小:1.00 MB

页数:80页

时间:2021-04-20

最新第七章+社会态度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1页
最新第七章+社会态度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2页
最新第七章+社会态度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3页
最新第七章+社会态度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4页
最新第七章+社会态度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第七章+社会态度教学讲义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七章+社会态度第一节概述一、态度的一般概念(一)定义与内涵态度(attitude)----是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做出反应时所持的评价性、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内涵:1.态度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倾向,态度一般都分为内部准备阶段和外部完成阶段。2.态度总有一定的对象,对象是态度的客体。3.态度具有价值判断和感情色彩,任何态度对特定事物的意义或重要性进行估量,并产生看法与情感体验。4.态度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与持续性。一旦形成,不易改变,叫做态度的抗变性,因它是客体的特征与主体需要与习惯的相互作用。2.个体

2、态度与群体态度个体态度(individualattitude)---处于社会关系中某个个体对某一对象的态度。群体态度(groupattitude)----是指某一社会群体多数成员或全体成员对某一对象的态度。群体态度会产生心理压力,对个体态度有改造作用。3.认知性态度、情感性态度与行为性态度认知性态度(cognitiveattitude)----建立在对态度对象有关事实的认知基础上的态度。情感性态度(affectiveattitude)----以情感和直觉为基础形成的态度。行为性态度(behavior

3、alattitude)---通过行为的观察而形成的态度。(五)态度的功能态度的功能是指态度对主体本身的心理功能。人们形成态度主要基于其具有以下的两种功能:1.态度的认知功能/理解功能态度给人们提供建构意义感的参照框架,满足人们理解和支配自己所处世界的需要。由于有了态度,人们才能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信息进行汇集、整理和分类。2.态度的社会适应功能(1)调节/适应功能他人理解他人给予(2)自我防御/自尊功能态度有助于创建和维持积极的自我形象态度有助于个体获得自尊(3)价值表达功能人们在社会适应中,对生命和

4、生活的意义都有自己的理解,而这种对生命和生活的意义的理解,就构成了态度的价值内涵,从而使态度表达出一个人的价值观和自我概念。(六)态度的作用1.态度影响社会性判断2.态度影响耐力3.态度影响学习效果(1)积极态度导致良好的学习效果(2)当个体学习与既有态度相符合的材料时,容易被吸收、同化、记忆;而与个体的态度、信念相违背的材料,则被阻止和歪曲,态度有过滤的作用。4.态度影响工作效率二、态度与行为(一)一致性假设1.在预期和推论中一般都遵循一种假设:态度与行为一致,但二者并非一一对应。同样的态度对应不

5、同的行为,同样的行为对应不同的态度。2.拉皮尔(R.T.Lapiere,1934)的研究打破了态度与行为一致的观点3.费希本和艾赞(M.Fishbein&I.Ajzen,1974,1975)多重行动尺度的研究(1)认为态度并非对应单一的行动,但与同类许多不同的行动(多重行动)的执行有紧密的相关。(2)多重行动尺度---由同类几个行动组成的行为叫做多重行动,用它来作为衡量态度的工具,称为多重行动尺度。(3)多重行动是许多单一行动的均数,是一般态度与一般行为的倾向。(二)态度与行为的关系1.一般态度预示

6、一般行为;2.特殊态度预示特殊行为;3.态度测量与行为之间间隔时间越小,一致性越高。(三)行为意向模型费希本和艾赞在其“合理行动理论”基础上提出了“行动意向模型”,认为预测人们是否采取某种行动,最好的办法是了解其意向(intention),不要单纯地追求态度与行为的一致性,而是关心态度如何影响行为。影响意向的因素:1.对行为的态度(赞成或反对这样做),由个人对这种行为会导致某种后果以及他对这种后果评价的信念所决定;2.主观规范(subjectivenorms,头脑中存在的某些行为准则),由特定的个人

7、或群体认为他应否去执行这种行为和促使他去遵守这种规定的信念决定。合理行动模型(四)影响一致性的因素1.态度的具体性费氏的合理行动意向模型2.态度的成分(1)态度的认知成分(重要性)与工具性行为密切相关;态度的情感成分(趣味性)与任务应付性行为相关。(2)工具性行为(instrumentalbehavior)----有特定的外在目的的行为。任务应付性行为(consummatorybehavior)----凭自己的喜好而完成任务。态度成分与行为的关系3,态度的强度强烈的态度比微弱的态度对行为更有预测力,

8、也即是态度的强度与态度和行为一致性呈正比。影响态度强度的因素;1。直接经验与态度的强度有关。2。态度客体中是否有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东西,也影响态度的强度。3。自我意识也是影响态度强度的因素,自我意识越强,态度与行为的一致性越强。4.态度的可获得性/通达性(1)态度的通达性(attitudeaccessibility)------指人们提取具体态度并把它们带入意识中的容易程度。(2)态度通达性与态度与行为一致性呈正比,态度通达性高的人,他们的态度与行为的一致性高;态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