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六章--中药外治法(改)(1)教学讲义PPT课件.ppt

最新第六章--中药外治法(改)(1)教学讲义PPT课件.ppt

ID:62174391

大小:1.46 MB

页数:52页

时间:2021-04-20

最新第六章--中药外治法(改)(1)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1页
最新第六章--中药外治法(改)(1)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2页
最新第六章--中药外治法(改)(1)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3页
最新第六章--中药外治法(改)(1)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4页
最新第六章--中药外治法(改)(1)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第六章--中药外治法(改)(1)教学讲义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章--中药外治法(改)(1)掌握中药外治法的定义和禁忌证;熟悉中药外治疗法的治疗原理和分类;了解各种中药外治疗法的操作及注意事项。导学第一节中药外治法简介中药外治法是指利用中药的各种外治方法介入疾病康复治疗,以促进病人更快恢复各种功能的疗法;具有作用迅速、简便廉验、易学易用、容易推广、使用安全、毒副作用少的特点。热敷疗法熏蒸疗法熏洗疗法敷贴疗法脐疗法膏药疗法第二节中药外治的方法热敷疗法是采用药物和适当的辅料经过加热处理后,敷于患部或腧穴的一种方法。它借助温热之力,将药性由表达里,通过皮肤毛孔,循经运行,内达脏腑,温中散寒,畅通气机,镇痛消肿,调整脏腑阴阳,从而达到治病目的。一、热

2、敷疗法通过热力与药力联合作用于肌表,内传经络脏腑,达到祛邪扶正,疏畅气机,调理脏腑之目的。(一)治疗原理局部及腧穴刺激作用调节经络系统平衡的作用药物的自身作用(二)疗法分类普通热敷热水袋敷、水湿热敷、沙热敷、铁末热敷、泥热敷、蜡热敷、盐热敷法、姜热敷法、姜热敷法、醋热敷法;药物热敷药包热敷、药饼热敷、药末热敷、药液热敷、药渣热敷(三)注意事项严格掌握热熨的温度和熨引手法力量的大小;操作过程中要经常检查熨剂的温度,询问患者的反应;皮肤感染、破损处,不得施以本法,以防感染;由于治疗时要充分暴露患处或治疗部位,寒冷季节应有取暖设备,以免着凉感冒。熏蒸疗法是利用药物加水煮沸后产生的蒸汽熏蒸患

3、处,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用薤和酒煮沸,以其热气熏蒸治疗伤科疾病;《内经》:用椒、姜、桂和酒煮熏治关节肿胀、疼痛、伸屈不利等痹证。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许胤宗治柳太后中风不语,用大剂量黄芪防风汤熏蒸而苏醒。二、熏蒸疗法(一)治疗原理及范围熏蒸疗法是通过热疗、药疗的双重作用而取效。热疗能疏松揍理,开发汗孔,活血通经,松弛痉挛的肌筋,药疗能对症治疗,疗病除疾;两者配合而用,发挥散寒除湿、发汗祛风、温通经络、除痛止痒的作用,加速血液、淋巴液的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加快代谢产物的清除,同时由于热能的作用,促使皮肤、粘膜充血,有利于对药物的吸收,提高体内药物

4、浓度。适用于脑卒中患者关节痉挛僵硬、运动系统疾病、慢性风湿性疾病、周围血循环障碍等疾病。(二)疗法分类全身熏蒸法室内熏蒸法、简易熏蒸法局部熏蒸法(三)注意事项全身熏蒸者要注意室温,随时观察患者情况,尤其是在炎热季节,以防汗出过多,室内窒闷而晕厥。可在熏蒸时适当饮水,治疗后应适当休息。局部熏蒸时,患部与药液之间要保持适当距离,以温热舒适为度,以防烫伤。严寒季节应用本疗法,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局部熏蒸者,应让患者盖上毛巾或棉毯,防止受冷感冒。恶性肿瘤、癫病、急性炎症、心功能不全、肺心病、孕妇等禁用此法。熏蒸器具一般应专人专用,特别是用于皮肤病治疗,更当注意。熏洗疗法是利用药物煎汤的热蒸汽熏

5、蒸患处,待温度稍低后以药液淋洗局部的一种治疗方法。它是借助药力和热力,通过皮肤粘膜作用于肌体,促使腠理疏通,脉络调和,气血流畅。药液的淋洗又能使疮口洁净,祛除毒邪,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三、熏洗疗法(一)治疗原理解毒消肿,促使成脓消毒杀菌,祛腐生肌活血通络,行气止痛(二)疗法分类熏洗疗法按其操作方法分为熏洗法、淋洗法、浸渍法。根据药液熏洗人体的部位不同分为全身熏洗法、头面熏洗法、手足熏洗法、坐浴熏洗法等。(三)注意事项药物煎煮加水要适量,太多则浓度降低。蒸煮时间据药物性质而定,芳香性药物一般煮沸5~10分钟,块状和根茎类药物多煮沸30分钟。药液温度一般以40℃~50℃为宜,太高易烫

6、伤皮肤或粘膜,太冷易影响疗效或产生不良刺激。熏洗后要用干毛巾擦干患部,并注意避风和保暖。妇女经期和妊娠期不宜坐浴和熏洗阴部。注意药汤温度要适宜,不可太热,以免烫伤皮肤。敷贴疗法亦称外敷法,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将中药制成丸、散、膏、糊、饼等剂型,施于皮肤,敷贴于患处、孔窍或腧穴等部位的治病方法。通过药物作用于局部皮肤,疏通经络,调理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强身保健的作用。外敷能使药力直接作用于患处治疗局部病证,还能使药力由表及里或通过穴位作用于全身,治疗全身性疾病。四、敷贴疗法(一)治疗原理敷贴疗法以经络学说为基础经络腧穴作用经络腧穴的刺激与调节作用药效作是药物吸收后的药效作用综合

7、作用是两者的综合叠加作用(二)疗法分类敷贴法薄贴法发泡法(三)注意事项贴药部位常规使用75%乙醇消毒,换药时洗净残余药物,消毒后再更换敷药。敷药后要覆盖固定,以防脱落或药物流失,敷料纸宜柔软。穴位贴药时,选穴不宜过多,每穴药量宜少,敷贴面积不宜过大。对敷药有过敏者(如出现皮疹、瘙痒等)应停止使用,严重过敏者可应用抗过敏药治疗。小儿皮肤娇嫩,不宜使用刺激性过强的药物,敷药时间不可过长;孕妇禁用芳香走窜类药物外敷,以防流产或影响胎儿;年老体虚者不宜过份使用峻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