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六讲(上)理性情绪疗法课件PPT.ppt

最新第六讲(上)理性情绪疗法课件PPT.ppt

ID:62174595

大小:889.50 KB

页数:73页

时间:2021-04-20

最新第六讲(上)理性情绪疗法课件PPT.ppt_第1页
最新第六讲(上)理性情绪疗法课件PPT.ppt_第2页
最新第六讲(上)理性情绪疗法课件PPT.ppt_第3页
最新第六讲(上)理性情绪疗法课件PPT.ppt_第4页
最新第六讲(上)理性情绪疗法课件PPT.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第六讲(上)理性情绪疗法课件PPT.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讲(上)理性情绪疗法理性情绪疗法理性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RET)是Albert Ellis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理性情绪疗法其基本的理论假设是:人既是理性的,又是非理性的。人的精神烦恼和情绪困扰大多来自于其思绪中的非理性信念。它使人逃避现实,自怨自艾,不敢面对现实中的挑战。当人们长期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时,便会导致不良的情绪体验;而当人们接受更加理性与合理的信念时,其焦虑及其他不良情绪就会得到缓解。ABC理论艾利斯的ABC概念:A代表发生的与己有关的事件,可能是既成的客观事实,也

2、可能是别人的态度或行为,可能是人际关系的改变,也可能是自己行为的后果。C代表个人对事件的情绪反应后果,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可能是适当的,也可能是不适当的。在艾利斯看来,无论个人情绪反应后果是什么样子,均非由事件本身所引起,而是个人对既成事实所持的信念B所引起。换言之,事件本身的刺激情境并非引起情绪反应的原因。ABC理论两个秀才见到赶考前见到棺材的不同反应。ABC理论两个人遭遇到同样的激发事件――工作失误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产生了很大的情绪波动,在总结教训时,甲认为吃一堑长一智,以后一定要小心谨慎,防止再犯错误,努力

3、工作,把造成的损失弥补回来。由于有了正确的认知,产生合乎理性的信念,所以没有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后果。而乙则认为发生如此不光彩的事情,实在丢尽脸面,表明自己能力太差,怎好再见亲朋好友,由于有了这样错误的或非理性信念,再也振作不起精神来,导致不适当的甚至是异常的情绪和行为反应。ABC理论正如叔本华所言,事物本身不会影响人,影响人的是对事物的看法。决定于对事物有权作出评价的我们自己,让我们不在抱怨,因为我们就是一切的根源!对事物的看法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但是他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每个人都必定会为自己的看法承担最后的结果。ABC理

4、论消极思维的人总能为事物找到消极的解释,总能找到抱怨的借口,最终他会得到消极的结果。消极的结果又会逆向强化他消极的思维,从而使他更加消极。积极思维者恰恰相反。我们无法调掌握风向,但至少我们可以调整风帆,我们无法左右事情,但至少我们可以调整心情!理性情绪疗法此疗法适用于各种神经症和某些行为障碍的病人。不合理的信念1.要求的绝对化(demandingness)这是非理性信念中最常见的一个特征,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认为某一事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常用“必须”(must)或应该(should)的字眼,然而客观事物的发生往往不依个

5、人的主观意志所转移,常出乎个人的意料,因此怀有这种看法或信念的人极易陷入情绪的困扰。不合理的信念2.过份的概括化(overgeneralization)即对事件的评价以偏概全,表现在一方面在自己的非理性评价,常凭自己对某一事物所作的结果的好坏来评价自己为人的价值,其结果常导致自暴自弃、自责自罪,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一钱不值而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另一方面对别人的非理性评价,别人稍有差错,就认为他很坏,一无是处,其结果导致一味责备他人,并产生敌意和愤怒情绪。不合理的信念3.糟糕透顶(awfulizing)认为事件的发生会导致非常可怕

6、或灾难性的后果。这种非理性信念常使个体陷入羞愧、焦虑、抑郁、悲观、绝望、不安、极端痛苦的情绪体验中而不能自拔。这种糟糕透顶的想法常常是与个体对已、对人、对周围环境事物的要求绝对化相联系的。不合理的信念上述三个特征造成了病人的情绪障碍,因此本疗法是以理性治疗非理性、帮助病人改变其认知,用理性思维的方式来替代非理性思维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由非理性信念所带来的情绪困扰的不良影响。   此疗法的治疗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不合理的信念有人会因为失败跳楼,也有人会因为失败而成就一番更大的事业;有人会因为对手强大而畏惧,也会有人因为挑

7、战巨人而是自己迅速成为巨人;有人因产品销售不出去抱怨产品公司也有人因此而创新出新产品,有人因为上司严厉而跳槽走人,也有人因为严师出高徒,而使自己胜任更复杂的工作,晋升到高位。病例一徐某,男,36岁,某学院工厂的技术厂长,4个月前左眼视力下降,去医院检查时医生说有“恶性病变”可能,顿感情绪紧张、失眠,后虽查明疾病为视网膜陈旧出血,并非恶性,但因医生表示无法恢复视力,出现抑郁、疲乏无力,认为今后无法工作,整日愁眉苦脸、呆坐、兴趣索然。曾在某医院诊治近4个月,诊断为“抑郁症”,先后服用阿密替林、多塞平等药物,仍无好转,更感失望,认

8、为病已无法治好,萌生自杀念头,前耒咨询。治疗的第一阶段(1~3次会谈)首次会谈重点在于进行临床评估,特别是详细询问抑郁发生发展的过程。通过了解未发现轻躁狂证据,会谈时发现有抑郁、自责,并有自杀念头,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评分为27分。考虑为“非精神病性单相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