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十三章利水渗湿药(4)课件ppt.ppt

最新第十三章利水渗湿药(4)课件ppt.ppt

ID:62174792

大小:1.07 MB

页数:86页

时间:2021-04-20

最新第十三章利水渗湿药(4)课件ppt.ppt_第1页
最新第十三章利水渗湿药(4)课件ppt.ppt_第2页
最新第十三章利水渗湿药(4)课件ppt.ppt_第3页
最新第十三章利水渗湿药(4)课件ppt.ppt_第4页
最新第十三章利水渗湿药(4)课件ppt.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第十三章利水渗湿药(4)课件ppt.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三章利水渗湿药(4)第十三章利水渗湿药概述:一.定义凡能通利水道,渗泄水湿,治疗水湿病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利水渗湿药。因其本类药性味大多是甘淡平,故又称淡渗利湿药。二.功效利水渗湿,消肿,通淋,利湿退黄,部分药物有止泻作用。性味:甘淡平归经:膀胱、肾、小肠止泻味淡-渗湿利水利水渗湿-消肿入膀胱肾小肠性寒-清热清利湿热-通淋退黄三.适应范围:水湿病证。小便不利、水肿、痰饮、淋证、黄疸、湿疮、湿温、泄泻、带下、湿痹等湿邪或湿热所致病证。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利水渗湿药大多具有利尿、抗病原体、利胆、保肝、降压、抗肿瘤等作用)茯苓茯苓菌核药材

2、茯苓(块)药材茯苓(个)茯苓Fuling《神农本草经》要点:利而兼补,健脾,安神。命名:原名伏灵。本品乃松之神灵之气伏结而成,故名。俗作茯苓。指天然野生的茯苓与松树的关联现象。(据说凡根下结苓之松树,叶必黄,或发红色,松树附近地面有白色菌丝,此即松之精气凝聚结苓之兆。别名:云苓、白茯苓、茯菟、松苓来源: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产地:多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等根上。野生或栽培。产于云南、安徽、湖北等采集炮制:每年7~9月在长有松树的山坡上寻找茯苓采挖,去掉泥土,晒干,去皮,生用。分为:茯苓皮:为茯苓菌核的黑色外衣—利水消肿,用于

3、水肿。白茯苓:为茯苓菌核内部白色部分—健脾、利水、安神,治脾虚水湿诸证及心神不宁。茯神:为茯苓菌核中间带有松根的白色部分—宁心安神,治疗心悸、失眠。性味:甘、淡,平。归经:心、脾、肾。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安神。分析:淡渗利—入脾肾—利水渗湿甘能补—入脾——健脾脾健,气血化源充足—入心——宁心安神临床应用:1.水肿、小便不利。病因病理:水湿停聚,困阻中焦,脾运化功能失常而致。本品有良好的利水渗湿、消肿作用。其特点,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为利水渗湿要药,可治寒热虚实各种水肿。(1)水肿、小便不利,多与猪苓、白术、泽泻等配伍,如五苓散。(2

4、)脾肾阳虚水肿,常配附子、白术、生姜等,如真武汤。(3)水热互结,热伤阴津,小便不利、水肿,可与滑石、猪苓、泽泻等同用,如猪苓汤。茯苓即能利水渗湿,又能健脾,故对脾弱运迟,水湿停蓄者用之,有标本兼顾,一举两得之妙。茯苓还可用于痰饮,前人的经验是“痰饮必用茯苓”取其有利水和健脾作用,如苓桂术甘汤加减治脾虚停饮,胸胁支满,目眩心悸。2.脾虚诸证。见脘满、食少、便溏、体倦。本品有健脾之功,故临床多用。治脾胃虚弱,食少纳呆,体倦乏力,便溏等配人参、白术、甘草,即四君子汤。治脾虚泄泻,多与人参、白术、山药等配用如参苓白术散。茯苓有两方面作用,一是

5、健脾补中,二是利水渗湿,肠道水分因而减少,使稀溏的大便变稠。平素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食后或吐或泻,均可用茯苓。3.心悸,失眠。本品能益心脾而宁心安神。治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常与黄芪、当归、远志等,如归脾汤。治水气凌心之心悸,常与桂枝、白术、生姜等同用,如茯苓甘草汤。朱雀丹:茯神12g沉香6g研末,每服6g,治心悸、失眠、多梦。交感丹:茯神10g香附10g水煎服,治心悸、失眠、多梦。用法用量:煎服,10一15g。性能特点:本品甘淡平,入心、脾、肾经。甘补淡渗,作用平和,无寒热之偏,利水而不伤正,善治各种水肿,为利水渗湿

6、要药。且善健脾,宁心安神,治脾虚诸证及心悸、失眠等,为健脾安神之常品。尤其是脾虚湿盛证,更有一举两得之妙。药理作用本品煎剂有镇静、抗溃疡、防止肝细胞坏死、保肝、增加心肌收缩力的作用。茯苓醇浸剂有明显利尿作用,能增加尿中钾、钠、氯等电解质排出。茯苓多糖有增强免疫功能,抗肿瘤作用。4.临床报道现代以本品煎服(每次60g,日1剂),治精神分裂症;以本品烘干研细末内服(每次服6g,日2次)治斑秃;茯苓还可用于斑秃、小儿秋季腹泻、内耳眩晕症等。薏苡仁药材薏苡仁薏苡仁猪苓药材猪苓猪苓泽泻药材泽泻泽泻薏苡仁Yiyiren《神农本草经》来源:为禾本科多

7、年生草本薏苡的干燥成熟种仁要点:利水渗湿,健脾止泻,利水而不伤正,补脾而不滋腻,为淡渗清补之品。清热排脓,除痹用于肺痈、肠痈,湿痹拘挛。可作粥食用,为食疗佳品。鉴别比较:茯苓利水渗湿,健脾止泻。治脾虚湿证常相薏苡仁须为用。(水肿、泄泻)然茯苓性平,健脾作用强,兼宁心安神,用于痰饮、心悸失眠。薏苡仁性凉,祛湿作用强,兼清热排脓,除痹,用于湿痹拘挛,肺痈肠痈。第二节利尿通淋药性能特点:性味:甘淡寒或苦寒(苦能降泄,淡能渗利,寒能清热)归经:膀胱、肾经。走下焦,尤善清利下焦湿热功效:清利下焦湿热-利尿通淋适应范围:淋证(小便短赤,淋漓灼痛,如

8、热淋、血淋、石淋及膏淋等)。现代医学泌尿系感染(膀胱炎、尿道炎)、泌尿系结石(肾结石、膀胱结石)、泌尿系肿瘤及前列腺病症。重点药:车前子。熟悉药:木通、滑石车前药材车前子药材车前子(平车前)车前子车前子Ch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