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十三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1)教学讲义PPT课件.ppt

最新第十三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1)教学讲义PPT课件.ppt

ID:62174811

大小:4.33 MB

页数:102页

时间:2021-04-20

最新第十三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1)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1页
最新第十三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1)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2页
最新第十三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1)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3页
最新第十三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1)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4页
最新第十三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1)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第十三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1)教学讲义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三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1)教学目标:1、了解细菌变异的现象2、熟悉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3、熟悉细菌变异的机制4、了解细菌变异的实际意义遗传:子代与亲代间的生物学特征相似变异:子代与亲代间的生物学特征差异变异类型:遗传性变异(基因型变异):基因结构改变特点:个别细菌,产生新性状可遗传,不可逆。非遗传性变异(表型变异):环境条件变化,无基因结构的改变。特点:菌群中所有细菌,不遗传,可逆。葡萄球菌L型变异细菌L型油煎蛋样菌落(二)结构变异细菌的特殊结构可发生变异而失去。有鞭毛的变形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弥散生长,菌落似薄膜,称H菌落。将此菌接种在含有1%苯酚的培养基上,细菌失

2、去鞭毛,形成单个菌落,称为O菌落。H-O变异:将细菌失去鞭毛的变异。荚膜变异芽胞变异42-43℃ 炭疽杆菌────→失去形成芽胞能力,毒性10-20天降低鞭毛变异鞭毛细菌无鞭毛菌形态结构变异(单个菌落)(迁徙生长)(点种在含0.1%石碳酸的培养基)细胞壁变异:有→无go荚膜变异:有→无如:肺炎链球菌芽胞变异:有→无如:炭疽杆菌鞭毛变异:有→无(H-O变异)β棒状噬菌体白喉棒状杆菌────→产生白喉毒素增强(二)毒力变异表现:减弱或增强胆汁、甘油、马铃薯培养基牛型结核杆菌────────→卡介苗                    13年(230代)(BCG)减弱1921

3、年AlbertCalmetteCamilleGuerin三、耐药性变异概念: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由敏感变成耐药。多重耐药:有些细菌还表现为同时耐受多种抗菌药物,甚至产生药物依赖性。含链霉素培养基痢疾杆菌─────→依链株(耐药菌株)长期培养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1)避免盲目使用抗菌药物。2)用药前应尽量做药敏试验,并根据结果选择用药。四、抗原性变异肠道杆菌细胞壁表面的多糖重复单位,为该菌的O抗原,具有属的特异性;鞭毛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为该菌H抗原,具有种的特异性,在该菌的血清学鉴定方面很重要。由于O或H抗原的变异,如H抗原可由Ⅰ相变为Ⅱ相,或由Ⅱ相变为Ⅰ相,其种的特异性就发

4、生相应改变。五、菌落变异菌落有两种:光滑型(S):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粗糙型(R):表面粗糙、干皱、边缘不整。S-R变异:菌落从光滑型变为粗糙型的变异。多见于肠道杆菌。一般S型菌的致病性强,少数细菌如结核杆菌、炭疽杆菌R型菌的致病性强。菌落变异(S-R变异)在陈旧培养基中长期培养光滑(S)型菌落─────→粗糙(R)型菌落或在有免疫力的人体内一般,S型菌落致病力强。第二节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细菌的遗传物质包括:染色体染色体外遗传物质:质粒转位因子噬菌体等一、细菌的染色体细菌染色体:环状双螺旋DNA,缺乏组蛋白,无核膜包围。大肠埃希菌整个染色体约含5000多个基因。

5、二、质粒(plasmid)概念: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是环状闭合的双链DNA,编码生物学性状,能自行复制,位于胞浆。质粒的特征自我复制能力,为复制子决定细菌某些性状可自行丢失与消除(非细菌生命活动必需)可转移性:通过结合、转化、转导可分为相容性和不相容性有两种:大质粒:含几百个基因。小质粒:含20-30个基因。质粒基因可编码产生很多重要的生物学性状。(二)医学上重要的质粒1、F质粒(致育质粒)编码性菌毛,介导细菌间的结合能力2、耐药性质粒:编码细菌对抗菌药物或重金属盐类的耐药性。包括:结合性(R质粒)和非结合性耐药质粒带有R质粒的细菌有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志贺菌、铜绿假

6、单胞菌等革兰阴性菌。3、毒力质粒(Vi质粒):编码与致病有关的毒力因子,如:ST质粒如破伤风梭菌痉挛毒素、炭疽毒素等均由相应的毒力质粒编码产生。4、细菌素质粒:编码细菌素,如大肠菌素质粒Col质粒细菌素对同品系或近缘细菌具有抑制作用。三、转位因子(transposableelement,Te):概念:存在于细菌染色体或质粒DNA分子上的一段特异性核苷酸序列片段,能在DNA分子中移动,不断改变它们在基因组的位置。从基因组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个位置---即转位。转位因子转位因子分为3类⑴插入序列(IS):最小的Te,仅含与转位相关的基因,两端为反向重复序列。⑵转座子(Tn):含

7、转位相关基因及耐药性基因、抗金属基因、毒素基因等其他结构基因。--Tn可引起插入失活,也可带入耐药基因,导致耐药性的播散。(3)转座噬菌体:ISISResistanceGene(s)ISISResistanceGene(s)1、插入序列:不携带任何已知信息,往往在插入后与插入点附近的序列共同起作用。2、转座子:除携带与转位有关的基因外,还携带耐药性基因、毒力基因及其他结构基因等。转座子携带的耐药性基因在细菌的染色体和质粒之间或质粒和质粒之间转移,导致耐药性基因的播散是自然界中细菌耐药性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3、转座噬菌体:是具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