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经方皮肤科应用【共享精品-】教学讲义ppt.ppt

最新经方皮肤科应用【共享精品-】教学讲义ppt.ppt

ID:62177682

大小:478.00 KB

页数:41页

时间:2021-04-20

最新经方皮肤科应用【共享精品-】教学讲义ppt.ppt_第1页
最新经方皮肤科应用【共享精品-】教学讲义ppt.ppt_第2页
最新经方皮肤科应用【共享精品-】教学讲义ppt.ppt_第3页
最新经方皮肤科应用【共享精品-】教学讲义ppt.ppt_第4页
最新经方皮肤科应用【共享精品-】教学讲义ppt.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经方皮肤科应用【共享精品-】教学讲义ppt.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经方皮肤科应用【共享精品-】学习《伤寒论》心得:熟记经典遵经旨,规矩定法不可违。症情万变病机一,匠心独运方证对。众方博采但求效,经方时方巧接轨。无效总是辨未精,索幽探微方无愧。熟记经典遵经旨, 规矩定法不可违。案例一:马XX,男性,25岁(患者为60余岁老人,此用其子医疗卡)。初诊:05年7月9日。因全身泛发红色风团伴瘙痒3天来诊。之前在外院予打针吃药抗过敏治疗未效。现见躯干、四肢泛发红色风团,伴瘙痒甚,口干、心烦躁、无汗、恶寒、无发热,二便可。舌暗红苔根白厚微腻,脉浮稍数。问:此属何方证?该用何方?经典原文复习:《伤寒论》大青龙汤服法: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之。一服汗者,停

2、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问:为什么次日改用桂枝加葛根汤?次用桂枝加葛根汤依据:《伤寒论》第14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伤寒论》第57条: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受曹颖莆《经方实验录》启发。二诊:05年7月11日。风团瘙痒明显减轻,恶寒消失、心烦消,口干多饮,小便少,不甚通畅感,舌暗,舌前部无苔,根黄厚而剥,脉浮细稍数。问:此属何方证?该用何方?经典原文复习:《伤寒论》第71条: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

3、之。《伤寒论》第72条: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伤寒论》第73条: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伤寒论》第74条: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伤寒论》第156条: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烦躁,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经典原文复习:《伤寒论》第223条:阳明病……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伤寒论》第224条: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二诊:05年7月11日。风团瘙痒明显减轻,恶寒消失、心烦消,口干多饮,小

4、便少,不甚通畅感,舌暗,舌前部无苔,根黄厚而剥,脉浮细稍数。处方:五苓散合猪苓汤加味:猪苓10g,茯苓12g,泽泻15g,白术10g,桂枝10g,滑石15g,阿胶7g(烊化),苡仁30g,荆芥10g,白蒺藜15g,炙甘草5g。3剂,水煎服。三诊:05年7月14日。风团已不再起,瘙痒消失,仅夜间轻痒,口干明显好转,小便通畅。舌暗苔少根黄腻减,脉浮细略弦。继以桂枝加葛根汤3剂巩固: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5g,大枣10g,葛根15g,生石膏30g,荆芥10g,白蒺藜15g。案例二:吕XX,男性,21岁。初诊:05年3月17日。发热3天,身起丘疹、水疱2天来诊。在外院予打针吃药抗病毒及退

5、烧治疗发热稍减。现测T38.4,时恶寒、汗出、乏力甚,自感疲乏至意识模糊、摇摇欲坠感。2日未进食,无食欲,大便2日未解,小便黄,口干多饮,后颈部酸痛,头面躯干四肢散发较多丘疹、水疱,部分结痂,舌稍红苔白厚,脉细弦数。病情较重,建议患者住院治疗。但无床位,且患者父亲考虑经济原因亦不愿住院治疗。故建议留门诊观察。处方:小柴胡汤加味(考虑病情急重,故中药予免煎颗粒剂,现折算为饮片剂量):柴胡18g,法夏12g,党参10g,黄芩10g,大枣10g,炙甘草6g,生姜3g,葛根20g,生石膏60g,桔梗6g,板兰根15g。1剂。嘱患者立即开水冲服。另静滴1次阿昔洛韦针0.5。外搽三黄洗剂+氯霉素。当

6、天下午二诊,患者自感精神好转很多,无感发热,但测T38.3,无感恶寒,乏力明显好转,且知饥索食,意识模糊感消失。仍口干,舌稍红苔白厚,脉弦细稍数。遂继予前方改成水煎剂(减生石膏30g,柴胡15g,去板兰根)。1剂,嘱患者当晚水煎温服。不再用任何西药。次日三诊,精神佳,发热已退,测T36.5,乏力消失,纳可,大便已畅,无恶寒、汗出,稍口干,皮疹部分好转,无新发皮疹。继予前方(减柴胡12g,生石膏25g,去葛根,加茯苓15g,苍术12g)3剂而愈。此案第1日中药连服2剂。其中柴胡共用量33g,石膏用量90g,并无不良反应。故重病宜重剂。症情万变病机一, 匠心独运方证对。案例三:杨XX,女性,

7、51岁。初诊05年5月13日。SLE病史。长期双下肢关节痛,背痛,不能缓解已2-3年。怕冷,口稍干不欲饮,小便少,舌暗红苔中白,脉沉细。现强的松用量10mg/日。问:此属何方证?该用何方?经典原文复习:《伤寒论》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金匮要略·疟病》附方(三):柴胡桂枝干姜汤方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服一剂如神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