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脑电图基础知识及判读 课件课件PPT.ppt

最新脑电图基础知识及判读 课件课件PPT.ppt

ID:62181224

大小:3.56 MB

页数:128页

时间:2021-04-20

上传者:U-140648
最新脑电图基础知识及判读 课件课件PPT.ppt_第1页
最新脑电图基础知识及判读 课件课件PPT.ppt_第2页
最新脑电图基础知识及判读 课件课件PPT.ppt_第3页
最新脑电图基础知识及判读 课件课件PPT.ppt_第4页
最新脑电图基础知识及判读 课件课件PPT.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脑电图基础知识及判读 课件课件PPT.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脑电图基础知识及判读课件 脑电图基础知识 定义脑电图是借助电子放大技术,将脑部神经元的自发性生物电活动加以放大百万倍并记录,以研究大脑功能有无障碍的一种技术方式。将脑电活动的电位作为纵轴,时间作为横轴,把电位与时间的相互关系记录下来。 Fp1CzT3T4Fp2O1O2F7T5T6F8PzOzPpzFzC3C4P3P4F3F4鼻根点枕外粗隆点A1A220%20%10%20%20% Fp1/Fp2=左/右额极(frontalpole)F3/F4=左/右额(frontal)C3/C4=左/右中央(central)P3/P4=左/右顶(parietal)O1/O2=左/右枕(occipital)F7/F8=左/右前颞(anteriortemporal)T3/T4=左/右中颞(mid-temporal)T5/T6=左/右后颞(posteriortemporal)Fpz=额极中线(frontalpolemidlinepoint)Fz=额中线(frontalmidlinepoint)Cz=中央中线(centralmidlinepoint)Pz=顶中线(parietalmidlinepoint)Oz=枕中线(occipitalmidlinepoint) 脑电图导联的种类单极导联(参考导联):一个作用电极与一个非作用电极(参考电极)之间的电位差。最标准,但易受颞部脑电活动影响。一般只能使用耳垂、鼻尖和乳突部等相对零电位点的电极作为参考电极。 双极导联:头皮上两个作用电极之间的电位差。用于异常波定位。平均导联 头皮以外部位的电极蝶骨电极:从颧弓与下颌切迹间刺入针电极,尖端达到卵圆孔外侧部的头颅底。记录颞叶前极部和颞叶眶面附近的脑电活动。鼻咽电极鼓膜电极 脑电图判读 脑波的分类0.5~3Hz(不足4Hz)→δ波4~7Hz(不足8Hz)→θ波慢波α波8~13Hz不足14Hz快波14~17Hz(不足18Hz)→中间快波18~34Hz(不足35Hz)→β波35Hz~→γ波 正常脑电图要求滤波:0.5-100Hz走纸速度:每秒3cm位相:脑电波各部分之间的时间关系。同位相:两个波的波顶与波顶、波底与波底完全一致。位相倒置:波的周期和波幅相等,但方向相反(呈针锋相对)。 脑电波波形波形:是由波的周期,波幅,时间等因素决定的,他们之间的不同组合构成不同的波形。正常波形:安静闭目状态下所见的波形:正弦波或类正弦波半弧状波锯齿状波后头部孤立性慢波复合波和多形波 正常波形 正常成人脑电图 清醒期EEG正常成人在觉醒、安静闭目时,由α波和快波构成,有少量θ波散在出现,不出现明显的θ波和δ波。10Hz左右,波幅50μV左右的α波连续在枕部优势出现,其中常混有波幅10~20μV的快波。8Hz左右时称为慢α活动。 多数情况,α波及快波在左右大脑半球的相同部位大体左右对称。一般枕区α波有左右波幅差时,多为右侧波幅高,正常情况下两侧波幅差不超过20%。α波波幅的递增、递减(waxingandwaning) α波对于睁眼、感觉刺激、精神活动等有抑制反应。α波和快波不显示异常的高波幅。不出现尖波、棘波等爆发性异常波。 正常清醒期EEG α波泛化:α波不仅在枕部,而且在额、中央、顶、颞部等全导联部位都持续出现。多见于脑外伤后遗症、脑动脉硬化患者,提示存在有脑的广泛性轻度功能低下。 α波泛化 正常成人睡眠期脑电图1期睡眠(思睡期)α波逐渐解体,慢波渐增多,双侧顶部出现顶尖波。 2期睡眠(浅睡期)睡眠纺锤波(14Hz左右)与K复合波显著,可见低幅θ波、δ波。 3期睡眠(中度睡眠期)4期睡眠(深睡眠期)2Hz以下、波幅在75μV以上的慢波增多。纺锤波时出现,时不出现。3期和4期睡眠合称为慢波睡眠。 快速眼动睡眠期(REM睡眠期)脑电图类似1期睡眠表现,出现快速眼球运动,肌张力明显下降,被唤醒后多诉在做梦。 异常脑电图 异常脑电的出现方式按部位分:广泛性:出现于两侧脑的全部区域里局限性:出现于脑的某一部分半球性、区域性、局灶性按时间分:(多指慢波)散在性:混在基本节律中间歇性、爆发性:突然开始突然结束,区别于背景脑电活动,主要用于描述癫痫样异常放电。连续性:基本节律为慢波 异常脑电主要波形尖波:时限为1/14~1/5s(80~300ms),波幅高而尖锐,区别于背景脑电。棘波:时限为1/50~1/14s(20~80ms),波幅高而尖锐,区别于背景脑电。向上的波峰为负相,向下的波峰为正相。多棘波:连续出现2个以上的棘波。 棘慢波:在棘波之后跟随一个300ms左右的慢波。多棘慢波:棘慢波中的棘波成分为多棘波。尖慢波:慢波接着尖波后形成的复合波。 尖波、棘波的极性波峰向上——负相波峰向下——正相 异常波波形 左侧中央部尖波 左枕、颞后尖波 棘波(左额、中央、前中颞) 棘慢波(双额为著) 无关(参考)电极活化使用电极导联描记EEG,当颞叶内侧出现高幅异常波时,影响其附近的耳电极,可在耳电极记录到高幅异常波。在无异常波部位(如顶、枕部等)记录到正相尖(棘)波。提示颞叶尖波,可通过蝶骨电极明确。 无关电极活化(1) 蝶骨电极(1) 无关电极活化(2) 蝶骨电极(2) 背景中慢波增多 慢波背景 单、双极导联比较单极导联—最标准,可观察到活化现象双极导联—伪差少,利于定位 常用诱发试验 睁闭眼试验在脑电图记录中指示被检者睁眼,经过10秒钟左右让其闭眼。正常表现为α波抑制。背景脑电活动中的慢波、局灶性棘波等常不被抑制。 过度换气诱发试验让被检者闭眼,以20~30次/分的速率进行3min过度换气。多数小儿及一部分成人可见脑电图慢波增多、波幅增高,通常在过度换气结束后30秒内恢复背景。该试验对于癫痫失神发作是最为有效的诱发试验,可诱发出典型的3Hz棘慢波。 闪光刺激诱发试验将闪光灯置于被检者眼前15~30cm处,嘱其闭眼,给予某个频率的闪光5~10s,刺激中止后10s用下一个频率刺激。一般由低频逐渐转换至高频。光驱动:顶、枕部的脑电频率出现与闪光节律一致的变化或与此成比例的变化。 睡眠诱发试验自然睡眠药物诱导睡眠一般癫痫患者中,棘波或棘慢波等爆发异常波大多数在清醒时不清楚,进入睡眠期即开始明显出现。 常见伪差的识别 心电伪差多见于肥胖患者。若改为双极导联记录,此伪差往往消失。 心电伪差(1) 心电伪差(2) 肌电伪差多见于额极、前颞部,轻轻张口或放松后消失;以及急救过程中心脏按压、各项仪器设备产生的伪差。 肌电伪差(1) 肌电伪差(2) 咀嚼所致伪差(1) 咀嚼所致伪差(2) 电极质量不佳及与头皮接触不良所致的伪差电极完全或将要离断头皮部脱脂不完全,致电极的电阻增高 电极与头皮接触不良所致的伪差 改为双极导联 接触不良所致伪差(2) 改为双极导联 眨眼或眼球运动产生的伪差在单极导联,睁眼时出现负相(向上),闭眼时出现正相(向下)的电位变化。在额极、额部最为明显。 眼动伪差(1) 眼动伪差(2) 出汗所致的伪差基线缓慢漂移;多见于额、颞部等易出汗的部位。 临床常用检查方法普通脑电图(无纸或走纸)动态脑电图(Holter)录像脑电图(Video-EEG) 动态脑电图(Holter)将脑电信号记录于随身携带的磁带记录盒或微型数字磁盘,可以连续记录24小时或更长时间,而后重放分析。优点:观察到的是自然活动及自然睡眠状态的长时间记录,对于发作性异常的捕捉有意义。缺点:在脑电图有变化时看不到当时患者的行为或病情变化伪差较多是其缺点。 录像脑电监测(Video-EEG,VEEG)在一个荧光屏上同时显示脑电图变化和患者的视频图像优点可以进行长时间监测并可现时观察到患者的情况和脑电图变化对于发作性疾病特别是癫痫的正确诊断和癫痫起源的确定极有价值对危重患者的病情监护也有重要意义。可及时排除干扰和伪差 缺点病人活动不方便摄像范围有限小儿难以长时间监测监测环境的限制,影响病人的生物发作规律 适应症鉴别癫痫及非癫痫性发作确定发作类型判断发作起源适用于发作频繁的病人 69岁,男,心跳呼吸骤停复苏后,昏迷状态。 EEG示以δ活动为主的普遍性非同步慢波。 54岁,慢性酒精性肝硬化。EEG描记时肝昏迷,数日后死亡。EEG示普遍性慢活动及三相波。 女,26岁,代谢性酸中毒,低钠血症伴水中毒。EEG示连续同步性慢波混有尖波。 女,65岁,3天前心搏停止,缺氧后昏迷,无自主呼吸,脑干反射消失。EEG示电静息状态,可见心电及血管搏动伪差(电极间距大,高敏感度)。 共同摸索共同提高谢谢! 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大连水泥集团特种水泥有限公司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培训●安全生产---企业无上的管理责任■人一生80%以上的幸福指标和安全、健康紧密相连,失去安全,就意味着失去幸福。■事故的损失巨大。2007年全国一年的事故损失2500亿,相当于1000万职工劳动化为乌有,近亿农民一年颗粒无收;多少个家庭毁于一旦,多少个孩子流离失所?(伤亡资料) 平安生活——安全你我她或他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各种需要归纳为五个基本层次,并认为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这五个需要的序列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的人的需要层次论将安全的需要列为人的第二需要。广义的人的安全需要,是存在于人的各个层次需要中。追求自我实现是人的本能,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处于追求自我实现需要的人,安全的需要显得更加重要,他们需要安全地施展才华,实现自我抱负。 平安生活——安全你我她或他安全是我们的工作重点和优先领域。 安全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安全是健康与幸福的体现。 安全是每个人的责任。因为,你不仅属于自己,更属于你的家人。你的安全就是10000前面那个1,有1存在后面可以无数添0,而一旦失去了1,后面就全是0的集合了。(交通资料) 安全生产---企业无上的管理责任■本质安全---企业为员工提供的最大福利●岗前安全培训●安全意识培训●安全技能提升培训●标准化作业培训、岗位作业安全培训●应急事故处理培训●提供本质安全的作业条件 事故形成的机理■事故看上去是在某个瞬间发生的,但瞬间发生的事故不是孤立的,是一连串互为因果的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时间空间理论:某一特定环境下,当时间与空间重合于一点时,事故就不可避免的发生。■圆盘漏洞理论:人、机、料、法、环人:指人为个体因素。如人的技能生疏,经验不足,文化水平低,责任心差,培训不到位,规程不熟悉,麻痹大意,管理混乱,身体条件等人为因素。 事故的形成机理■机:指设备、器材不能满足条件。如设计缺陷,维护操作不便。■料:指材料、工具本身有问题。■法:指安全管理的法律规章。比如操作规程、作业标准不健全,对技术手册、标准的制定和理解存在偏差。■环:指环境因素,包括维护环境和使用环境,物理的环境因素有:湿度、冰雪环境、光照、震动、噪声、辐射等;化学因素有:粉尘、气体、熏烟、蒸汽等。 ■五个圆盘,各自都能出现漏洞,可谓是“漏洞百出,险象环生”。五个圆盘穿在一根轴上,但又按着自己的规律在圆盘上运行,每个圆盘都已经存在或者正在出现漏洞,不安全因素就像一个光源,当这束光源穿透所有圆盘时,事故就发生了。■造成这种“漏洞百出,险象环生”的主要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事故占事故总数88%---90%。人永远是第一位的,人人尽到职责,圆事故的形成机理 事故的形成机理盘就不会透光,就不会发生事故。■人机结合理论:操作者与设备、设施、工器具结合的紧密程度。结合的程度越紧密,事故发生率就越高。●设备检修事故发生率占到50%以上,各岗位和其它岗位配合作业事故发生率又占到20%以上,剩余30%都是自身违章冒险作业造成。 事故是累计出来的■海因里希理论说:一个死亡重伤害事故的背后,有30起轻伤事故,30起轻伤事故背后,有300起无伤害虚惊事件,以及大量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存在。这组数字是通过55万起工伤事故统计、分析后总结出来的。(违章一百例)■1万起不安全的行为方式,孕育着3千起被忽视的隐患,再上一层使3百起可记录在案的隐患,这些隐患会导致30起严重的违章操作,30起违章操作必然导致严重事故的发生。(德国叉车案例) 10000起不安全的行为方式重伤工亡300起可以追溯的违章30起轻伤或未遂事故3000起被忽视的隐患 防止事故发生的手段、对策●针对物的不安全状态:■整改,消除安全隐患(第一选择)。■采取隔离方式,防止事故发生(护栏、护罩、挡板、盖板、快速开关等,现场大量采用)。■延缓事故发生时间,降低事故发生后的风险。■制定管理制度,培训岗位人员,被动防范。 防止事故发生的手段、对策■针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全面培训●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事故占事故总数88%---90%。只有通过不间断的培训,使岗位职工深入了解各项管理规定,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把培训结果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随时、随地按规章制度操作,事故一定会大幅减少,每一位作业长,班组长应该清楚这一环节的重要作用。●劳保用品的穿戴是确保安全的最初级一步。 防止事故发生的手段、对策■管理缺陷的弥补●整改隐患,实现本质安全。●落实作业区三级安全检查制度(建立安全检查表)。●落实作业区,班组安全考核,实现自主管理。●加强重点岗位,重点作业环节,重点人群管理。主要管理责任在作业区,班组是安全管理的立足点;一个安全管理称职的班组长能够保班组不发事故。■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对每一项作业活动进行划分,找出所有的岗位风险,制定对策,组织培训,使全体员工掌握岗位风险。 防止事故发生的手段、对策控制措施,懂得防护方法,才能主动规避作业风险。■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受到考核,只能证明受到考核的单位安全管理工作没有真正落实到位,通过经济考核,推进各项制度落到实处。■每一名职工在做任何一项工作时都觉得不安全,都有各种风险的时候,那你就相对安全了(危险预知)。■抓好每一件小事,大事故都是因为小违章引起的。■怕出事才是好员工。 作业环境的危险有害因素■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1)原煤●可燃固体,遇明火可导致火灾;●堆积时间过长可自燃;●被油类污染,在进入煤粉制备装置中后,可增大煤粉爆炸的危险性。 作业环境的危险有害因素(2)煤粉●可燃固体颗粒,分散度高,大部分粒径为20—30μm,着火温度520℃,自燃温度120~150℃,60℃以下较安全。●煤粉在煤粉仓等处积存时间过长可自燃。●在悬浮状态下与空气的混合物具有爆炸性,遇激发能源(明火、高温、静电火花等)可发生爆炸。(丽华淀粉厂爆炸) 作业环境的危险有害因素(3)一氧化碳●比空气略轻,即是一种窒息性有毒气体,又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经呼吸道进入体内破坏血液的携氧功能使机体组织缺氧,导致急性中毒或死亡。与空气的混合物达到爆炸极限时,遇火源发生爆炸。工作场所的最高允许浓度为30mg/m3或24PPM。爆炸极限范围为:12.5~74%.(普阳1.04事故)●在立窑的煅烧过程中可产生一氧化碳;煤粉仓等处积存自然氧化或自燃时也可产生一氧化碳。●如果没有很好地控制进入窑尾废气处理电除尘器的一氧化碳浓度,有发生一氧化碳爆炸的危险。(动画案例2) 作业环境的危险有害因素(4)机械伤害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刺、割等伤害。(动画案例4)水泥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机械设备较多,特别是以下部位,更容易造成机械伤害: 作业环境的危险有害因素1)带式输送机、链式输送机、斗式提升机、链斗输送机、螺运机等物料输送设备的易挤夹部位,传动件、运动件等如果缺乏有效的防护装置或生产过程中违反规程操作,均可能对值班人员造成夹击、卷入、绞、剪切等机械伤害。 作业环境的危险有害因素2)物料破碎机的下料口和出料口如果缺乏防护装置可能造成绞、割、卷入等机械伤害和物体打击伤害。3)高速旋转而又突出于轴外的法兰盘、键、销及连接螺栓等常会绞带衣服对人造成伤害。4)少数裸露于机器外部的齿轮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作业环境的危险有害因素5)如果设施布置不合理,场地缺陷狭小等均有可能发生挤、碰、压、擦、刮等伤害。另外,由于场地、通道和作业面的异物、不平整引起作业人员的滑动、摔倒引发的人员伤害事故。 作业环境的危险有害因素(5)触电触电,包括雷击伤亡事故。水泥厂发生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有:1)人身触及漏电的导线、电缆和绝缘破坏或接地安装不合理的设备。 作业环境的危险有害因素2)误触带电体或在小于安全距离下接近高压,如携带过长工具碰触电线、架线、靠近高压线路等;3)违反操作规程,如带电作业。(电厂安全资料触电)4)停电检修时未停电、停错电或与邻近的带电体间未加防护遮栏; 作业环境的危险有害因素5)检修工作未完提前送电,或停电后未挂停电检修标志牌,未加闭锁或闭锁不可靠,未设专人看管,其他人员误以为掉闸而误送电等;6)配电设备未设避雷针(带)或避雷器(柜)引起直接雷击或感应雷击。 作业环境的危险有害因素(6)高处坠落高处坠落是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在高处作业或行走,可能因以下因素造成高处坠落事故。●窑尾烟囱高处作业缺乏安全措施存在坠落危险●工作平台临空边缘存在高处坠落危险(动画案例9) 作业环境的危险有害因素●生料储存库、熟料储存库、熟料均化库等高大建筑物上作业时可能会造成高处坠落危险。●应设置护栏、扶手而未设置;●作业人员疏忽大意,疲劳过度;●高空支撑体不牢固;●使用梯子不当。 作业环境的危险有害因素(7)火灾导致火灾的主要原因有:1)电动机的绕组绝缘不合格或严重老化,造成一点接地。(动画案例3)进而发展成短路,产生电弧,引起绝缘材料燃烧;2)电焊的高温引燃电缆等可燃物;3)电气设备短路、静电火花引起火灾; 作业环境的危险有害因素4)变压器高压套管内部长期存在隐患;5)变压器内部故障时未能及时切断电源,油箱内产生大量可燃气体,导致变压器起火;6)控制室、通信室等未按规程要求接地或接地不良,当过电压时,引起室内电气设备绝缘击穿,产生电弧或火花,引起火灾。 作业环境的危险有害因素7)电线、电缆绝缘破损、老化或容量过小造成短路或发热,可能导致电气火灾。(9)灼烫伤害灼烫是指火焰烧伤、高温体烫伤等。1)水泥厂使用的电焊、氧焊及球磨机、破磨机、电机、空压机、风机、提升机、皮带运输机等传动,转动部分经过长时间工作未及冷却,人体无意或有意触及,都有可能引起人体被高温体烫伤伤害。(承钢2011.5.12事故) 作业环境的危险有害因素2)生料预热分解及煅烧、煤烘干等均采用的高温工艺,在排除堵料故障、检修作业时,可能发生高温气流及炽热粉料的灼烫伤害。3)看火工操作时,从窑内冲出的火球能烧伤皮肤。4)发生窑喷时,会将高温热气流和炽热的物料喷出窑外,一旦操作人员躲避不及就会被灼烧,造成严重烧伤事故,甚至死亡。 作业环境的危险有害因素(10)起重伤害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本厂手动葫芦,在吊运物料、设备时,如起吊物的重量超过吊具、吊索的允许负荷范围断裂等,有发生伤害的可能。(动画案例1) 作业环境的危险有害因素(11)车辆伤害车辆伤害是指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伤亡事故。导致车辆伤害的原因有:●车辆故障●路面坍塌●无安全标志●视距障碍●驾驶员操作失误●路面狭窄(动画案例8)(交通安全案例) 作业环境的危险有害因素(12)粉尘危害水泥生产过程中一系列的生产工艺都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在主要产尘点如果不选用合适的收尘设备来防治粉尘,既污染环境,又严重危害作业工人的身体健康。人体吸入生产性粉尘后,可刺激呼吸道,引起鼻炎、咽炎、支气管炎等上呼吸道炎症,严重的可发展成为尘肺病;同时,生产性粉尘又可刺激皮肤,引起皮肤干燥、毛囊炎、脓皮病等疾病。 作业环境的危险有害因素特别是粉尘中含有游离的二氧化硅,人体吸入过量会导致矽肺。矽肺是职业病学中最严重的病种之一,临床一般表现为气短、胸闷、胸痛、咳嗽和咯痰等呼吸功能障碍症状,最终可因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开胸验肺) 作业环境的危险有害因素(13)噪声危害水泥厂产生较高的噪声的设备主要有:破磨机、提升机、球磨机、空压机、通风机和电动机等。噪声会对现场作业人员带来健康危害,长期在高噪声环境中作业会对人听觉系统造成损伤。在噪声环境下工作,人们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工作易出差错,不仅影响工作进度,而且容易引起工伤事故。 作业环境的危险有害因素(14)高温水泥厂产生高温设备主要有:破磨机、提升机、窑炉、锅炉等。高温会影响到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及物质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轻者影响劳动能力,重者可引起血液浓缩、尿液浓缩、尿量减少,这样就增加了心脏和肾脏负担,严重时引起循环衰竭和热痉挛。高温还可以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使工人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力分散,肌肉工作能力降低。 作业环境的危险有害因素总结危险有害因素可对人员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发生,综上所述,控制住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控制作业环境的变化,弥补管理上的漏洞,基本就可以确保一个安全生产的作业环境。 安全管理责任▲每一个企业上自经理,下至员工每人都制订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每一名管理者的护身符,能够按安全生产责任制履行职责是每一名管理者和员工“重于泰山”的管理责任实现安全生产是每一名职工的责任,是每一级领导的职业底线! 平安一路陪伴培训到此结束。预祝大家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平安工作、快乐工作!每天把你的笑声都带回你们温馨的家!让健康平安陪伴家人一生!谢谢大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