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埋土质大断面隧道开挖顺序三维数值模拟探究

浅埋土质大断面隧道开挖顺序三维数值模拟探究

ID:6218141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07

浅埋土质大断面隧道开挖顺序三维数值模拟探究_第1页
浅埋土质大断面隧道开挖顺序三维数值模拟探究_第2页
浅埋土质大断面隧道开挖顺序三维数值模拟探究_第3页
浅埋土质大断面隧道开挖顺序三维数值模拟探究_第4页
浅埋土质大断面隧道开挖顺序三维数值模拟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埋土质大断面隧道开挖顺序三维数值模拟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埋土质大断面隧道开挖顺序三维数值模拟探究  摘要:金普快速轨道线路DK28+160-DK28+890设计为地下暗挖双车道大断面隧道,下穿沈大高速公路。该区域地质复杂,围岩为黏土,性质比较差。本文基于弹塑性Mohr-Coloumb本构模型和三维拉格朗日数值模拟方法,对开挖顺序和施工过程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开挖顺序和支护条件下的围岩应力、位移和破损区情况,并对于地面沉降情况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不同方案施工结果的比较与评价,为合理的方案选择提供基础,对于施工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关键字:隧道;浅埋;大断面;开挖顺序;数值模拟中图分类号:U45文献标识

2、码:A一、引言5金普线位于辽东台隆和华北断坳两个二级构造单元的交接部位。金普快速轨道线路第六标段位于三十里堡,施工里程为DK28+160-DK28+890,长750米。隧道拱顶离地面最深为5米,由于下穿沈大高速公路,地表沉降控制比较严格。隧道设计采用CRD法施工,部分区段为Ⅵ级围岩。鉴于隧道结构和所处地质体的复杂性,为了对施工方案进行评价,基于弹塑性Mohr-Coloumb本构模型和三维拉格朗日数值模拟方法,对开挖顺序和施工过程进行三维数值模拟。二、工程概况隧道洞身揭露地层结构主要由粘性土、砂类土、碎石类土组成,断面的开挖方法选用CRD法进行施工。根

3、据钻探揭示,该场地地层结构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l)及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及震旦系中统(Z2)基岩组成。工程地质纵断面图见图1。图1地质断面图三、有限元数值模拟(一)有限元模型的建立计算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依照施工图纸,建立数值模型如图2,本次计算范围选取为:上部取至地表5.35m左右,下部边界取至离隧道外缘周边约24.6m,模型长10m;左右为水平约束边界,下部为垂直、水平约束边界,地表为自由边界。计算模型总单元数为24400个,总节点数为27566个。图2数值模型(二)参数取值5根据围岩的地质勘察报告及支

4、护体系的经验取值。以表1的参数取值为本模型的计算参数。表1围岩及支护体系的物理力学参数四、不同支护条件的计算结果分析(一)有支护条件的不同开挖顺序在地质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地下工程往往不能全断面开挖,一蹴而就,这就需要在施工中采用合理的施工顺序。另外,在地铁、公路铁路隧道中,由于受地形限制,往往不得不在距离较小的条件下实施两孔或多孔隧道的施工。多孔隧道的不同开挖顺序,效果往往有所差异[1],尤其是地质条件比较特殊的情况。本模型考虑开挖次序对地表沉降的影响,先采取支护条件下1-2-3-4的开挖顺序,本次开挖顺序由右向左,支护条件不变。软件记录地表历史沉降

5、。变换开挖顺序1-3-2-4,即调换第2步跟第3步。开挖顺变为由上往下。1-2-3-4开挖顺序1-3-2-4开挖顺序图3地表沉降曲线对比图由图3看出,开挖完第一步时的位移大约在14mm,若以第一种开挖顺序继续开挖至第二步,地表的位移沉降值表现出明显不同。1-2-3-4方案的竖向最大位移比1-3-2-4方案的减少约3.3mm。由此可见从右向左的开挖顺序能够有效的减小地表沉降,两种方案的结论均满足施工的要求。5(a)从右往左的开挖顺序(b)从上往下的开挖顺序图4开挖第二步塑性区对比不同的开挖顺序造成不同的塑性区。由图4可以看出,1-2-3-4方案中塑性区

6、明显比1-3-2-4方案塑性区范围大。前一方案由于先开挖竖向洞,使得偏压隧道周围塑性区增大,破坏形式剪切破坏为主。后一方案中,由于先开挖上部隧道,横向开挖面大,造成对隧道塑性区范围影响不大。由此可见两种开挖方式造成了两种不同的塑性区破坏形式。相对而言前者是具有相对风险的开挖顺序[2]。(二)无支护条件的不同开挖顺序1-2-3-4开挖顺序(b)1-3-2-4开挖顺序图5地表沉降曲线对比图由图5可见,在无任何支护条件下,两种开挖方案产生的位移都较大,1-2-3-4方案的最大竖向位移约为64mm,最大水平位移约为54mm;1-3-2-4方案的竖向最大位移约

7、为160mm,洞周最大水平位移约为20多mm,两种开挖方案围岩发生大量塑性变形,围岩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事故。四、结论51)按照设计的支护条件,开挖上半部形成的地表沉降位移为19mm,开挖侧半部地表沉降位移为16mm。都满足稳定性要求。2)如果不加支护开挖上半部形成的地表沉降位移159mm,开挖侧半部地表沉降位移为64mm,都不满足稳定性要求。开挖上半部形成的地表沉降位移远远大于开挖侧半部方式,也就是说开挖侧半部的方式更容易保持稳定。3)开挖上半部方式如果注浆效果不好,仰拱不及时,单纯靠上半部分的钢格栅,地表沉降位移为52mm。因此在施工中应加强小导

8、管注浆效果,及时施加底板仰拱。尤其注意中隔板的强度和牢固性。参考文献:[1]丛恩伟.多目标规划理论在新建隧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