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损伤-急救ppt教学讲义ppt课件.ppt

运动损伤-急救ppt教学讲义ppt课件.ppt

ID:62195538

大小:717.00 KB

页数:50页

时间:2021-04-21

运动损伤-急救ppt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1页
运动损伤-急救ppt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2页
运动损伤-急救ppt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3页
运动损伤-急救ppt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4页
运动损伤-急救ppt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运动损伤-急救ppt教学讲义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运动损伤-急救ppt第一节概述一、概念:运动损伤是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伤害。它是保健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健指导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它研究损伤的预防、治疗、康复。并通过统计学方法,总结损伤发生的原因、机制及规律,用以协助改进运动条件,改善教学、训练方法,提高运动成绩。二、运动损伤的分类(一)按损伤组织种类分:肌肉、韧带、皮肤、关节、骨折、神经、血管、内脏等损伤。(二)按损伤组织有无裂口与外界相通分:1、无裂口与外界相通称为闭合性损伤;2、有裂口与外界相通称为开放性损伤。(三)按损伤的程度分:1、轻度伤:伤后不损失工作能力,仍能完成教学训练计划。(七)诱

2、因1、各运动项目的特点:(1)过多的半蹲动作可致髌骨损伤;(2)过多的支撑项目可致肩、肘、腕损伤;(3)长跑中髂胫束前后滑动,磨擦股骨外侧髁,可致膝外侧疼痛综合症。2、人体解剖特点与弱点:(1)冈上肌受大结节与肩峰的挤压;可致肩袖伤。(2)关节在一定的屈曲位,稳定性下降,易引起损伤。第二节运动损伤的预防一、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 和态度运动损伤不仅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学习和工作,还会影响运动员的系统训练和运动成绩,影响运动寿命。因此,积极预防运动损伤对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增强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和迅速提高我国的运动技术水

3、平具有积极的作用。预防为主、积极治疗、抓早抓小、练治结合。二、运动损伤的预防原则(一)加强思想教育:(二)遵守教学、训练原则,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三)加强保健指导:意义对意外或突发的伤病事故,进行紧急的初步的临时性的处理,用以保护伤病员的生命安全,避免再度伤害,减轻伤病员的痛苦,预防并发症,为转运和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急救是否及时、正确,直接影响生命安全和今后的治疗效果。第三节运动损伤的急救与处理一、出血与止血(一)止血的重要性人体血量因性别、时间、机能状况发生变化。一个人的总血量一般达到4000~5000ml。成人血液总量占体重的0.8%(如:50kg

4、×0.8%=4L)。失血达总血量的五分之一,即会出现乏力、头晕、口渴、面色苍白等急性贫血症状。如果失血达总血量的三分之一,就会有生命危险。1、按出血的部位分:(二)分类与鉴别(1)内出血:血液由损伤的血管内流出至皮下组织、肌肉、关节腔、胸腔、腹腔和颅脑等部位。(2)外出血:损伤后血液从皮肤创口处向体外流出(是运动员损伤中最常见的一种)。两种出血比较,内出血的性质较为严重,因为内出血的早期不宜被察觉,容易被忽视。2、按出血的性质分血管出血点特点危险性毛细血管静 脉动 脉较小在伤口的远心端缓慢持续外流暗红色在伤口的近心端喷射状间歇外流鲜红色较大较小在创面呈点

5、状渗出介于动静脉之间(三)止血方法1、抬高伤肢:使出血部位高于心脏,出血部位血压降低,减少出血(辅助其他止血方法)。2、加压包扎:以按压住创伤部位的血管而达到止血的效果(小静脉和毛细血管)。3、冷敷:使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降低组织温度,抑制神经的感觉。有止痛、止血、防肿胀的作用(常与前两者同时使用,越及时效果越好)。4、压迫止血(指压):用于体表动脉出血的止血方法,简单有效。最容易的压迫部位称为压迫点。一般是在出血部位的上方。5、止血带止血法:(用于肢体出血)重点:急救包扎(实习操作)目的:保护伤口、压迫止血、支持伤肢、固定敷料、预防感染。方法:绷带

6、(纱布、弹力)包扎、三角巾包扎绷带包扎法:(1)环行包扎:躯体粗细均匀部位的包扎(2)螺旋形包扎:肢体粗细差不多部位的包扎(3)螺旋反折形包扎:肢体粗细相差较大部位包扎(4)“8”字形包扎:适宜关节处包扎(肘、膝、踝)三角巾包扎法:(1)头部(2)手、足部(3)大、小悬臂带(小悬臂带用于锁骨、肱骨骨折)二、骨折(一)概念:在外力的作用下,骨的连续性遭到了破坏,叫骨折。(二)骨折的分类:1、从骨折周围软组织情况分:(1)开放型骨折:骨折端与外界相通;(2)闭合型骨折:骨折端不与外界相通。2、从骨折的程度分:(1)完全性骨折:骨小梁完全断裂;(2)不完全性骨

7、折:骨出现裂缝;也称骨裂。3、从骨折的时间分:(1)新鲜骨折:从骨折时开始至2—3周内。(2)陈旧性骨折:骨折后2—3周以后。(三)骨折的性质1、损伤性骨折受到外力所导致的骨折。其原因:(1)直接暴力:力量直接触及骨折部位引起的骨折。(2)间接暴力:力量不直接致伤,而是受力较远的部位骨折。例如:倒地手撑地,上臂与地面构成不同角度,可发生桡骨远端肱骨髁上骨折和锁骨骨折。(3)肌肉强力收缩:肌肉猛烈收缩引起撕脱性骨折。例如:踝关节内翻,可引起外踝尖撕脱性骨折;突然下跪,股四头肌猛烈收缩,可发生髌骨骨折。(4)疲劳性骨折:长时间的反复的直接或间接的力作用于骨骼

8、的某一点上,致使局部骨质发生组织改变而导致骨折。2、病理性骨折骨组织因病变而引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