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要点

浅谈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要点

ID:6219600

大小:2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1-07

浅谈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要点_第1页
浅谈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要点_第2页
浅谈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要点_第3页
浅谈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要点_第4页
浅谈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要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要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要点  摘要:文章先分析了互通式立体交叉型式的确定,然后重点深刻进一步研究互通设计的要点,以供参考。关键词: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Abstract:Thesepapersfirstanalyzesthedeterminationofinterchangetype,pointsandthenfocusontheprofoundstudyfurthercommunicationdesign,forreference.Keywords:highwayinterchange;design;中图分类号:U412.36+6文献标

2、识码:A文章编号:前言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发展是随着高速公路的迅速兴起而逐步发展的,高速公路的兴起标志着我国经济建设持续、稳定、快速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作为高速公路及城市快速路车辆出入门户和转换枢纽的互通式立体交叉从而大量修建。它是解决高等级道路与干道交叉口拥挤,减少交通事故,行车便捷的重要措施。下面从平面设计、纵面线形设计、匝道超高及变速车道等几个方面剖析了互通设计中的若干问题,为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提出参考。1互通式立体交叉型式的确定8影响互通型式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出入交通量、交通流向、被交路等级、匝道行车速度、收费型式、互

3、通立交的场地条件等。1.1互通型式的种类较多,常用的有菱形、喇叭形、环形、苜蓿叶形和半苜蓿叶形、涡轮形和定型等几种基本形式,必要时可将上述中的某些形式进行组合而成复杂型互通。1.2常用的型式及其特点1.2.1双喇叭形其收费站仅为一处,便于管理,但造价较高,某些方向的车流需绕行。适用于两条高等级公路的交叉,而只有一条公路收费或两条公路均收费但收费方式不同的情况。1.2.2单喇叭形它具有对收费道路仅设一处收费站,平交口也仅有一处,左转匝道在次要道路上的特点。较适用于封闭式收费方式,被交路为二级公路以下,交通流集中于某一象限的情况。由于这种形式在高速公

4、路修建初期造价较省,能满足一段时期的需要,当地方路等级提高后,单喇叭互通可以较方便地通过二期修建析成为双喇叭互通。因此,喇叭形特别是单喇叭形互通是收费公路中的首选型式。1.2.3半苜蓿叶形其特点是主要道路的直行畅通,被交路设两处平交,比喇叭形互通多一处收费站。适用于封闭式收费及被交公路为二级以下的情况。8相比单喇叭形互通而言,由于半苜蓿叶形互通有两个平交口,它可将一个平交口的交叉和冲突情况进行分散。因此,当平交口转弯交通量较大,采用单喇叭互通,平交口却成为影响互通功能正常发挥的障碍时,可采用半苜蓿叶形。通过选择合适的平交位置,使平交中的冲突大大减

5、少,从而提高该互通的使用效率。2互通设计注意要点互通式立交的设计是在方案设计基础上针对地形、地物、交通量及技术规范等要求对互通式立交匝道布局的进一步深化,是互通式立交设计的参数化和指标化。2.1平面设计8互通式立交平面线形设计,要根据互通式立交的重要性、地形、用地条件等因素确定,保证车辆能连续运行。互通式立交平面线形的要素主要有直线、缓和曲线和圆曲线。匝道及其端部在圆曲率变化较大处应采用缓和曲线,一般缓和曲线采用回旋线。在匝道与匝道、匝道与主要道路拼接处,如采用缓和曲线,要注意回旋线参数要稍大一点,主要是便于超高过渡和适应汽车行驶速度的变化,特别

6、是分流点处更应注意。在反向S型曲线处,选择回旋线参数时注意超高过渡的协调一致,否则容易形成反超高。此外,匝道平面线形要与其交通量相适应,转向交通量大的匝道平面线形技术指标应高一些,驶出匝道的平面线形技术指标应高于驶入匝道的平面线形技术指标。2.2纵面线形设计纵面线形应与地形相适应,设计成视觉连续、平顺而圆滑的线形,避免在短距离内出现频繁起伏。互通式立交的纵面线形设计实质是匝道的拉坡,不少设计人员将匝道拉坡范围整个与匝道的线位长度一致起来,这是不合适的。因为这样处理会在车流分合流端部形成剪刀差,影响路容,甚至造成排水上的困难。所以,匝道纵坡的范围应

7、该以车流分合流端部开始或结束,分合流端部以前的变速车道部分随主线的横坡和纵坡变化而变化。在具体确定分合流匝道的起点和终点高程以及横坡时,要综合考虑主线的纵坡和横坡。匝道在该处的纵坡、横坡不能简单地取主线的纵坡、横坡,这样至少在理论上是不连续的。另外,确定分合流点处的高程、纵坡、横坡时还须注意,当主线为曲线且有超高时,主线外侧变速车道先做成向外的横坡,然后根据变速车道形式向超高过渡。如果是直接式车道,则在变速车道范围内过渡;如果是平行式车道,则在端部至匝道线位与主线“切点”范围内过渡。确定拉坡范围还应注意,对首尾相接的匝道,其拉坡范围应统一考虑。另

8、外,在拉坡时还要遵循平、纵配合的设计原则,注意平纵组合,注意线形与自然环境和景观的配合与协调。2.3匝道超高8互通式立交范围内的平曲线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