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夏代建筑.ppt

中国建筑史:夏代建筑.ppt

ID:62196424

大小:383.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1-04-21

中国建筑史:夏代建筑.ppt_第1页
中国建筑史:夏代建筑.ppt_第2页
中国建筑史:夏代建筑.ppt_第3页
中国建筑史:夏代建筑.ppt_第4页
中国建筑史:夏代建筑.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建筑史:夏代建筑.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2夏代建筑(公元前2070-前1600年)一·概况由夏启开创的父死子继的世袭制王朝,历史上称为夏代。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时代。但从司马迁开始,史学家们大多将夏代的开始从禹算起。共十四世、十七王,前后经过了四百余年。夏朝的活动区域,主要是黄河下游一带,中心在河南西北部与山西西南部,帝都阳城。河南登封王城岗发河南登封王城岗发掘的「奠基坑」·是夏朝建立了军队、修城郭、制定了刑法、修监狱,筑宫室台榭。·夏朝使用了铜器,史籍中有禹铸九鼎记载。二里头遗址中,不但发现了青铜器,而且还发现冶铜、铸铜遗址。·近代夏史一度被视作虚构的

2、——疑古派目前夏朝的史料不足,还看不到它的全貌。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有这样的文字二·夏代建筑考古资料1·河南偃师二里头1号宫殿遗址从发现的遗迹、出土的遗物以及地层叠压关系来判断,二里头文化是介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与商代文化早期之间的一种文化。而且三者之间是相互衔接的。在河南龙山文化晚期之后是二里头文化,二里头文化之后紧接着是商代文化。二里头遗址的文化层次。本身可分成四期,用一期至四期分别出土的遗物,经碳14测定,确定其考古年代约为公元前1900年至公元前1600年,正好在夏王朝的纪年范围内。二里头宫殿建筑遗址已发掘两

3、座。一号宫殿庭院呈缺角横长方形,东西108米、南北100米,东北部折进一角。在整个庭院范围用夯土筑成高出于原地表0.4~0.8米的平整台面,可见为在湿陷性黄土地上建大屋而不致沉陷,此时建筑上已大量应用夯土技术。殿顶可能是重檐庑殿顶。《考工记》和《韩非子》都记载先商宫殿是“茅茨土阶”,遗址也未发现瓦件,故殿顶应覆以茅草。前是平坦的庭院,院南沿正中有面阔七间的大门一座,在东北部折进的东廊中间又有门址一处,围绕殿堂和庭院的四周是廊庑建筑。2·河南偃师二里头2号宫殿遗址·2号宫殿基址在一号遗址东北,殿堂同样建在长方形基座上,可复原为

4、面阔三大间、进深一大间,带有廊的宫殿建筑。·殿堂南面是庭院,发现有地下排水管道。围绕殿堂和庭院有北墙、东墙、东廊、西墙、西廊,南面亦有廊和大门。大门中间是门道,两侧为塾。这种由殿堂、庭院、廊庑和大门组成的宫殿建筑格局,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对后世很有影响。3·河南登封王城岗位于河南登封市告成镇西北约0.5公里处的土岗上,俗称“望城岗”。东西并列两座城堡,西城的东墙也就是东城的西墙。东城因被冲毁,只剩下南墙西段,残长约30米。西墙南段残长约65米西城垣略呈正方形,周长约400米。城墙基保存较好。可见出为卵石夯具夯筑。它的地望与文献

5、记载中的“禹居阳城”相符。遗址内还出土大量的陶器、石器、骨器等生活用具和生产用具。陶器多砂质与泥质,陶色多灰色,并有棕陶与黑陶。表面多饰有篮纹和方格纹,并有指甲纹和弦纹。另外还发现有早期青铜器遗物。城址内残留着与城墙同期的夯土建筑和“奠基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