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区域金融风险产生机理

浅谈区域金融风险产生机理

ID:6219918

大小:33.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1-07

浅谈区域金融风险产生机理_第1页
浅谈区域金融风险产生机理_第2页
浅谈区域金融风险产生机理_第3页
浅谈区域金融风险产生机理_第4页
浅谈区域金融风险产生机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区域金融风险产生机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区域金融风险产生机理  当前对区域金融风险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从现实看,我国金融一体化远未实现,全国经济金融发展状况差异很大。因此,很难出现全国范围的金融风险,未来防范金融风险的重点之一就在于区域金融风险。区域金融风险与分析视角区域金融风险过去并没有得到严格的定义。从形式上看,区域性金融风险区别于个体风险和总体风险,介于“中观”层面,但这并非区域金融风险的本质。从本质上看,区域性金融风险更接近于总体风险,即它更算是系统性风险,只不过主要表现在区域范围内,尚未波及全国。针对区域金融风险的产生机理,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分析:既可以从金融本身的特性寻找,

2、也可以从与之密切关联的经济层面来分析,更深入的经济金融分析则需要从体制方面切入,而一切又最终归结于文化。其中,金融维度是最基本的维度。众多事例早已证实,无论就金融机构个体来说,还是就金融体系整体来说,它们都有一种内在的不稳定性或脆弱性(海曼·明斯基,2010)。这由此也导致了通过金融风险的累积带来的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可谓是“顽疾难治”(查尔斯·金德尔伯格,2008)。11不过,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此类基于实例和历史的研究往往被排除在主流研究之外。例如,金德尔伯格的权威著作一度被主流贬称为“文献经济学”。主流经济学和金融学一度忽视了本应得到更大和更多关注的风险、泡

3、沫乃至危机现象。正如张晓晶(2009)指出,当代主流经济学认为金融市场只是一个“余兴表演”,从来不是主角,因此多将其处理成外生变量。但出乎意料的是,次贷危机的爆发有望改变这一情形。从金融体系自身特征出发,研究其所蕴含的风险,不仅是研究金融风险形成的首要起点,而且有望成为未来一段时期内经济金融理论研究与实践应对中最热门的主题之一。基于此,本文将其作为区域性金融风险形成机理的第一观察视角。区域金融风险分析的逻辑起点——从明斯基模型说起明斯基模型的启示与三个“关键词”明斯基模型简单来说,就是某种刺激带来了经济繁荣和信用扩张。它包括实体经济的“过度贸易”、虚拟经济的资

4、产泡沫以及欺诈等三种典型情况,具有一般性。因此,从海曼·明斯基模型出发,是进行一般分析的很好开始。而次贷危机和“明斯基时刻”进一步增长了人们对明斯基洞见的钦佩之情。11从表面上看,明斯基模型是流动性扩张、错配、加速膨胀、坍塌等变成流动性黑洞的一个动态过程。进一步看,这一过程之所以存在,是信心等因素在起作用。凯恩斯曾经用“动物精神”来阐述投资的易变性。推而广之,熊彼特的“创新”概念、新古典学派的“预期”、马克思对资本“逐利性”的描述,又何尝不能纳入“信心框架”?尽管这些概念和相关的理论在政策取向上有左中右之分,但它们都隐含使用了信心要素来分析货币经济的波动。如戈

5、顿(2011)以次贷危机为例,将人们对金融体系信心的维持与丧失,比喻为看待日常生活中的电力系统。平时人们习惯了用电,对电力系统无需了解,而抱有信心;一旦危机发生(停电),人们开始变得慌张和愤怒,因为他们发现电力系统十分复杂,于是信心可能瞬间崩塌。乔治·阿克洛夫与罗伯特·席勒(2012)不仅指出动物精神是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的根源,而且试图以此为核心来重构整个经济学。罗杰·法默(2012)则将信心导向的政策设计作为防止政策主张偏左或偏右的良方。除了流动性、信心之外,若要完整地理解明斯基模型,还要注意到“多米诺骨牌效应”或关联性。总之,信心、流动性、关联性是明斯基模型

6、的三个关键词。明斯基模型的不足与三大“原罪说”11明斯基模型无疑非常深刻,若非如此,查尔斯·金德尔伯格(2008)也不会将其作为金融危机史的一般模型。但明斯基模型更像是一种过程的描述,它并没有充分论证如下问题:即金融体系为什么一方面具有信息生产、信心维持、风险分散和风险管理职能或功能(博迪等,2010),另一方面又具有丧失这些功能的内在动因,从而产生系统性金融风险?马勇(2011)的“原罪说”可以为这一问题提供部分答案。归纳看来,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形成源于金融体系的三大“原罪”。原罪之一源于金融机构本质上是现金流机器,它以自身的高杠杆经营(即产生资产的途径主要是

7、获得负债)来匹配经济的需要。这一过程蕴含“双重匹配风险”。第一重匹配风险是金融机构负债与资产的错配。然而,如果金融机构追求负债与资产在期限结构上的完全匹配,则意味着不存在超额收益,所以错配实际上是金融机构赖以存在的不可规避的内生性问题。第二重匹配风险是金融与经济、资产价格的错配或过度配置(顺周期性)。11原罪之二源于信息生产本身。金融体系提供的是附加信息的各种金融合约。有的属于风险敏感证券,有的属于风险不敏感证券(如银行活期存款)。戈顿(2011)在对次贷危机进行了深入研究后认为,凡是提供了风险不敏感证券者,皆可认为是银行。金融体系生产金融合约的过程本身蕴含了

8、两类风险。一是错综复杂的交易网络导致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