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教科版思品九年《日月无私照》教案.docx

2019最新教科版思品九年《日月无私照》教案.docx

ID:62214294

大小:25.96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4-21

2019最新教科版思品九年《日月无私照》教案.docx_第1页
2019最新教科版思品九年《日月无私照》教案.docx_第2页
2019最新教科版思品九年《日月无私照》教案.docx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9最新教科版思品九年《日月无私照》教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最新教科版思品九年《日月无私照》教案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育平等意识,坚定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形成追求平等、正义的价值追求。知识目标:通过活动,让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人格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人们的生存条件、社会地位之所以有差别,就主要在于人际遇不同,懂得平等社会的建立需要大家的努力,需要每个人都做出自己的贡献,让学生了解平等社会的美好。能力目标:学会通过事例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方法,学会辩证思考问题。教材分析:第一部分“平等的真谛”分析了生命平等的真谛——即人格的平等和平等享有各项权利,并引申出每个人的人格尊严都应该得到平等对待的结论。接着,第

2、二部分“平等的脚步”通过对人类追求社会平等历史的简单回顾和共产党在追求和实现平等的道路上所做的各种努力,阐述了平等的社会意义和个人价值,从而将平等的作用提升到社会稳定、人民幸福的高度。教学重点:平等的真谛;公平与效率;党和政府在维护平等方面做的努力教学难点:平等不等于平均,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教学准备:教师:查找平等思想的起源和发展,查找社会中不平等的现象,备课。学生:寻找社会中不平等的现象,并思考原因和解决方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1.袁枚的诗“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问:这让学生直观地体句诗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会平等的思想,并引入:

3、分析袁2.教师:“公平”和“平等”是现代社会两个非引出本课的教学常重要的观念。“人生而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主题枚的诗,体验平这是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的理念。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平等等?平等的真谛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维护社会的公平、公正?这些是我们这一节课要解决的问题。一:平等的含义3.学生自由谈论对平等的理解。1.教师呈现如下事例,引导学生了解平等的含引导学生初步理义。让学生阅读后发表看法。解平等的含义,某单位车辆违反交通法规并造成交通事故,造成两懂得公平公正对人身亡。其中一人为某大学教授,另一人为进城务工农于人的重要性民。在理赔时,肇事单位认为,应给教授赔偿30

4、万元,而农民工只赔8万。2.呈现一组学者、思想家对平等的论述,学生阅二:高低贵贱之辩论读并谈自己对平等概念的理解。(见多媒体资源)以“人是否有高低贵贱之分”为题展开辩论。正让学生通过辩论方辩题为: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反方的辩题为:人对公正和公平形实际上有高低贵贱之分。正反方分别用事例、他人的成深刻的认识,深言论等证明自己的论点。切体会平等的重要性1/3三:维护平等四、了解历史上有识之士对平等社会的向往1.教师:追求平等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现代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注重人与人的平等。维护社会的平等是我们每个捍卫人的尊严、人的责任。那么应如何维护社会的平等?维护人的平

5、等权2.学生就下面的观点开展讨论。利是每个人的责(1)我不属于社会弱势群体,维护社会平等的问任。无论是“强题与我无关。势群体”还是(2)保护弱势群体,是政府的事情,我们个人做不“弱势群体”,都了什么。要承担起维护社(3)谁让他们生不逢时,生活条件差是他们的命会公平公正的责苦。任,尤其是在社会通过讨论让学生懂得:每个人都享有尊重的权中处于优势的人利。良好的条件不是一个人获得人格尊严的前提条们,更要为帮助弱件。社会成员的人格尊严,需要法律的保障,需要每个势群体尽自己的社会成员的自觉维护。责任(4)我是社会弱势群体,这个社会太不公平了。让学生懂得弱势(5)像我们这种人,社

6、会不会在乎我们的,学好不群体应通过自强学好都一样。发展自己,赢得他通过讨论让学生懂得:处境不利的人,要用自己的人的尊重奋斗来捍卫自己的尊严,赢得他人的尊重。3.学生就教科书第54页的蒋聪伶的故事开展交流,说说她的经历给自己以什么启示。学生也可以在课前查找有关自强不息的案例,在课堂上交流。4.学生进行自我反省,看看自己是否存在不公正、不平等的观念,说出来,与他人交流。1.学生阅读并翻译古文《礼记·礼运大同篇》了解历史上的有中的段落。识之士对平等社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会的向往与追求,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认识平等是人

7、类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闲而不兴,盗永恒的追求,懂得窃乱贼而不作,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实现平等社会的2.学生阅读古文《桃花源记》,理解作者在文中重大意义寄托的感情。引导学生理解陶3.教师:“桃花源”是陶渊明理想中的社会。作渊明在《桃花源者虚构的这个故事寄托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陶渊记》中寄托的对明生活在东晋末年战乱不断的环境里,中年以后长期隐平等社会的向往居农村,对农村的现实有了更深的了解,对人民的疾苦有了更深的体会,于是构想出了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在这里,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各尽所能,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得幸福、快乐,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