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发展

浅议我国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发展

ID:6222983

大小:2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1-07

浅议我国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发展_第1页
浅议我国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发展_第2页
浅议我国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发展_第3页
浅议我国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发展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议我国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议我国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发展  摘要:本文在阐述低碳经济概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基于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选取了低碳经济评价指标,并应用支持向量回归模型的方法构建我国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进行了量化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我国未来低碳经济发展的建议措施,从而为我国更好地发展低碳经济奠定基础。关键词: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支持向量回归模型;发展1.引言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深入发展,高碳排放量与日俱增,环境破坏严重,人类生存安全面临威胁,已成为目前各国经济向前发展的桎梏[1]。中国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在减少碳排放量方面,任重而道远。

2、因此,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意义重大[2]。本文在阐述低碳经济概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基于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选取低碳经济评价指标,并应用支持向量回归模型的方法构建我国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进行了量化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我国未来低碳经济发展的建议措施,从而为我国更好地发展低碳经济奠定基础。42.低碳经济的概念对于不同国家低碳经济有着不一样的涵义,但是核心都是低碳发展[3]。把低碳经济看作是一种由环境、能源、经济组成的新型经济形态,是一种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把传统生产生活模式和消费观念转变成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手段

3、[8]。发展低碳经济的目的是要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4]。3.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3.1构建原则及指标选取构建低碳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应尊重当前经济发展规律,要切实可行,应该做到指标的统一性与标准性。基于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选取低碳能源、低碳产业、低碳科学技术、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消费方式、低碳社会环境等指标作为低碳经济评价指标。3.2支持向量回归模型基本原理3.3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首先对各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及无量纲化处理,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化为[0,1]区间上的数据。在参考国内外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资

4、料的基础上,建立低碳经济评价等级标准[5],如表2所示。3.4结果分析4从表3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发展方向正逐步向低碳经济迈进,但是仍存在一些指标处在高碳排放的基础上,这可能是由于我国目前仍处于发展中国家,一些主客观因素仍然存在,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仍需时间和技术方法改进,不可能一下子迈进低碳经济时代但整体经济发展趋势是向着低碳经济发展的。4.结论及建议本文通过支持向量回归模型的方法构建我国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进行了量化分析。根据支持向量回归模型的方法构建出的我国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措施,以便为国家发展低碳经济所作的科学决策提供正确的依据。首先应

5、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其次把能源消费结构进行调整,最后将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大力开发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着力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低碳经济的目的。(作者单位:吉林市绿化管理处)参考文献:[1]潘家华,庄贵阳,郑艳,等.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及核心要素分析[J].国际经济评论,2010(4):89–91.[2]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8(3):8–12.4[3]邓乃扬,田英杰.数据挖掘中的新方法——支持向量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32-65.[4]LUOW,WANGFH.Measureso

6、fspatialaccessibilitytohealthcareinaGISenvironment:synthesisandcasestudyintheChicagoregion[J].EnvironmentandPlanning,2003,30:865-884.[5]RiesmanVanEckJR.AccessibilityanalysisandspatialcompetitioneffectsinthecontextofGISsupportedservicelocationplanning.Computers[J].EnvironmentandUrbanSystems,

7、1999,23:75-89.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