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上臂围和皮褶厚度测量教学讲义ppt.ppt

最新上臂围和皮褶厚度测量教学讲义ppt.ppt

ID:62261896

大小:1.88 MB

页数:73页

时间:2021-04-24

最新上臂围和皮褶厚度测量教学讲义ppt.ppt_第1页
最新上臂围和皮褶厚度测量教学讲义ppt.ppt_第2页
最新上臂围和皮褶厚度测量教学讲义ppt.ppt_第3页
最新上臂围和皮褶厚度测量教学讲义ppt.ppt_第4页
最新上臂围和皮褶厚度测量教学讲义ppt.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上臂围和皮褶厚度测量教学讲义ppt.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上臂围和皮褶厚度测量体脂在身体的分布体脂分布皮下脂肪:第一大脂库内脏周围大网膜肌间皮褶厚度测量测量部位:三头肌皮褶厚度TSF肩胛下皮褶厚度SSF计算公式体脂%=(4.57÷体密度-4.142)×100%男性:15~18岁体密度=1.0977-0.00146X≥19岁体密度=1.0913-0.00146X女性:15~18岁体密度=1.0931-0.00160X≥19岁体密度=1.0879-0.00133XX=肩胛角下+上臂肱三头肌皮肤皱襞厚度(㎜)生物电阻抗原理:生物体中,电阻几何级数与导体长度、形态、横断面以及信号频率有关,当信号频率和导体形状不变时,生物电阻与导体体积有关。生

2、物电阻抗人体可笼统分成两大组成成分,即脂肪组织和去脂肪组织。当微弱的高频交流电通过身体时,身体内不同的生物成分所产生的电阻是不同的。脂肪组织电流不易通过,去脂肪组织却易通过。这样通过测定机体对电流的电阻率,求得体脂含量。在人体中电导与含水量、离子浓度有关,因为瘦体包括全身几乎所有的水和电解质瘦体组织(leanbodymass)电导率比脂肪组织大得多,即瘦体组织电阻比脂肪组织小,人体脂肪愈多,电阻(阻抗)值愈大。人体电阻值与所用交流电频率有关低频(<1kHz)电流主要通过细胞外液高频(500-800kHz)电流通过细胞内、外液。选用50kHz作激发电流源,导入手、足远端电极,由附

3、近电极检测降压。为减少皮肤与电极间的相互影响,可采用四电极法测量阻抗。优点:快速、简捷、成本低廉,无创和安全等特点,适用于成人和儿童的测量,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优点:仪器相对便宜,无创伤性,可测定去脂组织(FFM)、总体脂肪(TBF)和总体水(TBW)。缺点:计算方程式有多种。水下称重法水下称重法阿基米德曾经通过测量皇冠纯金及银的密度(d),利用下列方程式,求得皇冠中含银的重量。1/d(皇冠)=(1-X)/d(金)+X/d(银)其中X是皇冠中所含银的重量。体脂的测定可以通过同样的原理。经过反复测定,人体脂肪的密度基本恒定为0.90,而不含脂肪的身体组织(去脂组织)的密度约为1.1

4、0,如果X为体脂占体重的百分比,则:100/d(机体)=(100-X)/1.10+X/0.90X=495/d(机体)-450水下称重法(密度法)BF%=(4.570/D一4.142)×100(Brozek公式)D=M/Vt—RV其中D为体密度,M为体重,Vt为人体总容积(吐气的排水量),RV为肺残气容积(人体在齐颈水面下测得)休息一下?皮褶厚度与营养皮褶厚度的定义皮褶厚度的营养学意义皮褶厚度的测定皮褶厚度仪的使用方法常用测量部位的生理定位体脂肪的计算与评估皮褶厚度的定义皮褶是皮下脂肪的厚度。是衡量个体营养状况和肥胖程度较好的指标。人体的脂肪大约有2/3贮存在皮下组织,通过测量皮

5、下脂肪的厚度,不仅可以了解皮下脂肪的厚度,判断人的肥瘦情况,而且还可以用所测得的皮脂肪厚度推测全身的脂肪的数量,来评价人身组成的比例。这是评定人身组成最简便的方法。皮褶厚度的营养学意义由于身体脂肪总量的一半储存在皮下,因而皮褶厚度的测量结果可以用来评定身体成分,推算全身脂肪重量和瘦体重测量上臂围和皮褶厚度的意义1、上臂围本身可反映营养状况,它与体重密切相关。2、皮褶厚度是衡量个体营养状况和肥胖程度较好的指标,主要表示皮下脂肪厚度,可间接评价人体肥胖与否。WHO推荐选用肩胛下角、肱三头肌和脐旁三个测量点。3、皮褶厚度反映人体皮下脂肪含量,它与全身脂肪含量具有线性关系,可以通过测量

6、人体不同部位皮褶厚度推算全身脂肪含量。相关系数在0.7—0.9测量上臂围和皮褶厚度的意义4、通过测量不同部位的皮褶厚度,还可以反映人体皮下脂肪的分布情况。测定部位有上臂肱三头肌、肩胛下角、腹部、髂脊上部等,前三个最重要,可分别代表肢体、躯干、腰腹等部分的皮下脂肪堆积情况。5、用上臂围和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可计算上臂肌围和上臂肌面积,反映机体肌肉的发育状况。测量上臂围和皮褶厚度的意义上臂肌围(cm)=上臂围(cm)-3.14*三头肌皮褶厚度(cm)上臂肌面积(cm2)=【上臂围(cm)-3.14*三头肌皮褶厚度(cm)】2/(4*3.14)皮褶厚度仪的使用方法压力调节旋钮调整0接点把

7、柄长时间未使用的皮褶厚度计在使用前必须校正皮褶计的压力要求符合规定标准(10g/cm2)使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将特定解剖部位的皮肤连同皮下组织捏起,右手握皮褶厚度计距左手拇指捏起部位1cm处的皮褶厚度右手拇指松开皮褶计卡钳钳柄,使钳尖部分充分夹住皮褶在皮褶计指针快速回落后立即读数一般要求在同一部位测量3次,取平均值为测量结束皮褶厚度仪的使用方法仪器的调整--使用前须将圆盘内指针调整到刻度表上的“0”位。调整方法:用手转动调整“0”位盘即可将指针对准到“0”位。皮褶厚度仪的使用方法校正压力--指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