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职哲学与人生第七课课件分析课件PPT.ppt

最新中职哲学与人生第七课课件分析课件PPT.ppt

ID:62262425

大小:2.74 MB

页数:89页

时间:2021-04-24

最新中职哲学与人生第七课课件分析课件PPT.ppt_第1页
最新中职哲学与人生第七课课件分析课件PPT.ppt_第2页
最新中职哲学与人生第七课课件分析课件PPT.ppt_第3页
最新中职哲学与人生第七课课件分析课件PPT.ppt_第4页
最新中职哲学与人生第七课课件分析课件PPT.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中职哲学与人生第七课课件分析课件PPT.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职哲学与人生第七课课件分析第三单元 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 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第7课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2012-4/22-282思考鲁迅说:“本草家提起笔来,写:砒霜,大毒。字不过四个,但他却确切知道了这东西曾毒死过若干性命的了。”这段话说明了什么?2012-4/22-283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问题:有人说,通过看书和接触其他媒体(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也可以获得认识,因此,实践不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你的看法怎样?2012-4/22-287通过亲身实践直接经验获得的认识知识的途径通过他人或其他间接经验径媒

2、体获得的...2012-4/22-288第七课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看事例悟哲理陶文濬陶知行陶行知陶行知先生原名陶文浚。1912年,他另取“陶知行”为名,次年将之用作笔名。1917年留美归国后,他正式改名为“知行”。1927年,他又想改名为“行知”。1934年7月16日,他发表《行知行》,终于公开宣布将名字由“知行”改为“行知”。陶行知改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那么,陶行知先生为什么一改再改自己的名字呢?陶行知更名陶行知行2012-4/22-2891910年他就读金陵大学时,开始研究并信奉王阳明的心学理论。王阳

3、明反对朱熹的“先知后行”的观点,认为“知行合一”。王阳明说:“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王阳明还主张“知轻行重”,认为:“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谓真知。”当时的陶行知,正是求知欲特别旺盛的青年。他发愤求知,目的就是为了日后去笃行,去实现他的人生抱负:救国救民。当时的陶行知接受了“知行合一”说。正因为如此,1912年陶行知先生又取名“陶知行”。2012-4/22-2810陶行知1914年秋赴美留学。留学期间,他确定了教育救国的崇高

4、理想。他师从约翰·杜威——美国伟大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杜威教育思想的基础是实用主义哲学。实用主义本质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但含有辩证唯心主义成份。实用主义哲学又属于“行动的哲学”,重视“行”。王阳明的哲学与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同中有异。杜威论述了知与行的关系,提出了“从做中学”的观点。这一观点表明“做学合一”,也即“知行合一”;但“从做中学”强调“做”是“学”的起点,即先“行”后“知”,与王阳明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不同。1917年陶行知回国之后,正式改名为“陶知行”。2012-4/22-28

5、111931年11月陶行知先生在《思想的母亲》中写到:“我拿杜威先生的道理体验了十几年,觉得他所叙述的过程好比是一个单极的电路,通不出电流。他没有提及那思想的母亲,这位母亲便是行动。所以我要提出的修正是在困难之前加一行动之步骤,于是整个科学的生活之过程便成了: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验,试验生断语,断语又生了行动,如此演进无穷。”陶行知的“行动——知识——再行动”这一教育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实践观是完全一致的。1934年7月16日,陶行知先生发表《行知行》一文

6、,继否定“知行”观之后,又否定“行知”观;将“行知”观发展为“行知行”观。他正式宣布将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为“行知”。2012-4/22-2812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尝一尝。17世纪20年代19世纪80年代20世纪初——毛泽东对生命垂危者输入血型人血输入人血输入羊血2012-4/22-2813这些事例告诉我们的哲理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坚持实践和认识的统一(把握要点)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2、实践的特点3、认识的辩证过程2012-4/22-2

7、814二、在知行统一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着重把握能力的含义和三大能力)三、成功与失败伴随着人生的发展(要求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四、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把握要点)实践出真知.Flv书面作业:收集一个你感兴趣的成功人士的先进事例,并谈谈自己的认识。2012-4/22-2815实践出真知,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源泉直接经验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的认识间接经验通过他人或其他媒体获得的认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来源于实践。2012-4/22-2816我们的知识大多来自书本,所以说认

8、识既来自实践,也来自书本认识的来源与获得认识的途径不同。认识只能来源于实践,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有两条:亲自实践和看书学习(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因为间接经验的书本知识对我是间接的,但对他人、古人则是直接经验正确的认识来自实践,错误的认识来自哪里?正确的认识来自实践,错误的认识同样来自实践。正如正确的意识和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一样,错误的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歪曲反映.结论“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出真知2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