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的资料》.ppt

《唐宋词的资料》.ppt

ID:62265990

大小:300.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1-04-24

《唐宋词的资料》.ppt_第1页
《唐宋词的资料》.ppt_第2页
《唐宋词的资料》.ppt_第3页
《唐宋词的资料》.ppt_第4页
《唐宋词的资料》.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唐宋词的资料》.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唐宋詞的資料班級:六年二十班姓名:柳廷澔教師:許惠雯老師一、標題形式更豐富多彩每首詞都有一個調名,又稱『詞調』、『詞牌』。一首詞的調名,與一首詩的詩題並不相同,詩題是詩的內容題材的規定與揭示,詞調則是樂曲內容及其性質的標志。唐五代人填詞,詞的內容往往與曲調內容相符合,古人稱之為『賦詠本調』或『緣題而賦』,這種情況下,詞的調名實際上具有代詞題的作用。後來,詞的內容與曲調內容逐漸分離開來,調名則只表示它的音樂性質與格律特征,于是有些詞人便在調名下另加題目或小序,以揭示創作緣起及其所表現的思想內容。北宋中前期詞壇,從張先到蘇軾,詞題、詞序的運用開始逐漸增多,至南宋才進一步流行起來。   這樣,一

2、首詞在標題的形式上有調、有題、有序,比之傳統的詩歌較單調的標題形式(極少數詩篇題下有序)顯得更為新穎多姿;比之大多數詩題(尤其是宋代詩題)的冗長乏味來,詞調大多以三字為題,而且優美動聽,也能令人產生更豐富的審美聯想;同時,詞序的寫作(如蘇軾、姜夔等人的詞序)也更注重藝術性和抒情性,與詞作本文的配合更密切,頗具相映成趣之美。二、體制結構更搖曳多姿詞在外在形體上的另一個顯著特征是片、段的劃分,這與齊言的古體詩及近體詩凝固的單調的板塊形體形成鮮明的對照。   詞屬單獨一段的,稱為『單調』或『單片』;有多至三段、四段的,稱為『三疊』、『四疊』;大多數的詞分為兩段,稱為『雙調』或『雙疊』。作為入樂歌

3、唱的歌詞,詞的分片,主要是依據樂曲的分段而來的。唐宋時代,樂曲的一段叫一『遍』。『遍』又作『片』,也稱『闋』。樂曲有幾遍,歌詞也就相應地有幾片。唐五代人填詞,大多選用單遍的曲調,即『小曲』、『雜曲』,因為它們特別適合于酒筵娛樂歌唱。樂曲分兩遍的最多,故詞中的雙片體或雙疊體也最多。兩遍的樂曲在演奏和演唱時以暫時休止來表示,而歌詞的上下片之間在書寫和刻印上則以空格為標志。三疊、四疊的詞調不多見,這主要是因為曲調太長,不便于歌唱和流行的緣故。   如此,詞的片段的劃分,不僅打破了齊言詩凝重方板的主體結構,使得中國古代的詩體走上了解放之路,而且創造了更靈活更多樣的形體結構方式,豐富了中國古代詩歌形

4、體美的內涵。三、句式句法更參差多變詞在形體上還有一個一眼就能看出的最重要的形體特征,即長短錯落、參差不齊的雜言句式,故詞又有『長短句』之稱。   唐宋詞中雖然也有少量整首詞全為五言或全為七言句式的齊言體的作品,但長短句已占據詞體的絕對主導地位。唐宋詞中的句式,從一字句到十一字句應有盡有。而且句法也更加靈活多變,突破了一般詩歌的節奏和句法,可謂長短並用,奇偶相生,極盡錯綜跌宕之姿。據電腦統計,《全宋詞》中使用頻率最高的句式依次是:四言句、七言句、五言句、六言句、三言句。可見宋詞的句式已打破了長期以來五、七言的奇言詩歌一統天下的傳統格局,堪稱中國古代詩體演變的一大進步。唐宋詞的長短句式,雖極盡

5、參差變化,但又不是隨意為之,而是『依曲拍為句』,有具體的法度規範可以依憑。樂句有長短,節拍有急慢,因調而異,各調不同,那麼依調填詞,隨物賦形,詞也就自然形成了長短不齊、參差多變的句式特征。據清人所編《詞律》、《詞譜》等書來統計,唐宋金元各代所用詞調約有800多調、2300多體。不僅各調體制不一,而且一調多體。調和體的區分,既有篇段體制上的差別,也有平仄音韻上的不同,而句式句法的變化更是一個重要的構成部分。詞的參差多變的長短句式,與搖曳多姿的篇段結構、乃至新穎多樣的標題形式等因素的結合,共同構成詞體的外觀形象,給人以超越凝固方板的傳統詩體的裊娜之美;再加上豐富多彩的韻聲韻位的變化、精嚴多樣的字

6、聲配合,唐宋詞于是形成了成百成千的『調』與『體』,真是琳琅滿目,各具風採,構成中國古代詩歌美學畫廊中一道綺麗的風景。四﹑張志和的生平張志和(約730~約810)字子同,初名龜齡,後由唐肅宗賜名“志和”,自稱“煙波釣徒”,又號“玄真子”,唐代著名詞人和詩人。其詞多描寫隱逸生活,寫景明麗生動,是早期文人詞中的著名作品。特別是《漁父》詞:“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質樸、清新、淡泊而又寄意高遠,以極其自然的手法把詩與畫的美融為一體,使人讀後只感到自然的美給人帶來的愉悅,卻連美本身的存在都忘了,不愧為千古傳誦的詞中精品。除詩詞外,他對書畫、音樂也無一不精。唐代

7、朱景玄編撰《唐朝名畫錄》時,把他和另外兩個人的畫定為“逸品”。按照明代董其昌《畫旨》的說法,“昔人以逸品置神品之上”,可見“逸品”比“神品”還高,是至高無上的極品了。但董其昌認為“歷代唯張志和可無愧色”,把“逸品”畫家定為只有張志和一個人。張志和的母親在懷孕期間曾經有過一個夢,夢見一棵松樹長在自己腹部,後來生下張志和。張志和十六歲時“遊大學”,以“明經”耀第,向肅宗獻策,深受賞識和重用,任命為待詔翰林,並授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