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塞连杆机构教学讲义PPT.ppt

最新活塞连杆机构教学讲义PPT.ppt

ID:62272469

大小:1.31 MB

页数:43页

时间:2021-04-24

最新活塞连杆机构教学讲义PPT.ppt_第1页
最新活塞连杆机构教学讲义PPT.ppt_第2页
最新活塞连杆机构教学讲义PPT.ppt_第3页
最新活塞连杆机构教学讲义PPT.ppt_第4页
最新活塞连杆机构教学讲义PPT.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活塞连杆机构教学讲义PPT.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活塞连杆机构复习并回答问题:1、曲柄连杆机构的作用与组成。气缸体、曲轴箱、气缸盖、气缸套和气缸垫等不动件功用:把热能转换成机械能,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变成曲轴的旋转运动组成:机体组活塞连杆组曲轴飞轮组2、机体组的结构。一、功用及组成功用:将往复运动转变成曲轴的旋转运动,同时将作用在活塞上的力转变为曲轴对外输出的转矩,以驱动汽车车轮转动。组成:活塞组、连杆组的零件项目二活塞连杆组活塞顶分类形状示意图平顶凸顶凹顶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受热面积小、应力分布较均匀,多用在汽油机上。凸起呈球状、顶部强度高,起导向作用、

2、有利于改善换气过程。凹坑的形状、位置必须有利于可燃混合气的燃烧;提高压缩比,防止碰气门。(2)活塞头部位置:第一道活塞环槽与活塞销孔之间的部分。气环槽油环槽工作条件最恶劣,应离顶部远些。1、安装活塞环、与活塞环一起密封气缸、2、防止可燃混合气漏到曲轴箱内,3、将顶部吸收的热量通过活塞环传给气缸壁。作用:活塞销孔(3)活塞裙部位置:从油环槽下端面起至活塞最下端的部分,包括销座孔。作用:对活塞在气缸内的往复运动起导向作用,并承受侧压力。(二)活塞环是具有弹性的开口环,分为气环和油环。工作条件:高温、高压、高

3、速、极难润滑。(1)气环作用:保证气缸与活塞间的密封性,防止漏气,并把活塞顶部吸收的大部分热量传给气缸壁,再由冷却水将其带走。密封原理:活塞环开口相互错开,形成迷宫式漏气通道。开口端隙一般为0.2~0.8mm,端隙过大,漏气严重;端隙过小,活塞环受热后易卡死或折断。切口活塞环的间隙1.开口间隙2.侧隙3.背隙气环的泵油作用由于侧隙和背隙的存在,当发动机工作时,活塞环便产生了泵油作用。其原理是:活塞下行时,环靠在环槽的上方,环从缸壁上刮下来的润滑油窜入环槽的下方;当活塞上行时,环又靠在环槽下方,同时将机油

4、挤压到环槽上方。如此反复运动,就将缸壁上的机油泵入燃烧室。气环的泵油作用按气环断面形状分1.矩形环2.扭曲环3.锥面环4.梯形环5.桶面环断面为矩形,其结构简单,制造方面,易于生产,应用广泛。但是矩形环容易产生泵油作用。为了消除或减少有害的泵油作用,除了在气环下面装油环外,广泛采用非矩形断面的扭曲环。由于断面的不对称,装入气缸后会产生不平衡力的作用,使活塞环产生扭曲变形。活塞上行时,扭曲环在残余油膜的作用下上浮,可以减少摩擦,减小磨损。活塞下行时,则有刮油效果,避免烧机油。由于扭曲环上下跳动的行程缩短,

5、可以减轻“泵油”的副作用。扭曲环是在矩形环的内圆上边缘或外圆下边缘切去一部分,使断面呈不对称形状,在环的内圆切槽或倒角的称内切环,在外圆的称外切圆。断面呈锥形,外圆工作面上加工一个很小的锥面,减小环与气缸壁的接触面,提高表面接触压力,有利于磨合和密封。(2)油环作用:将气缸壁上多余机油刮回油底壳,并在气缸壁上均匀涂抹,防止机油串入气缸燃烧减少活塞和活塞环与气缸的磨损油环无论是上行还是下行,都能将气缸壁上多余的机油刮下来经活塞上的回油孔流回油底壳。目前汽车发动机上采用的油环又两种结构形式:整体式和组合式。

6、油环的分类1.普通油环又称整体式油环。2.组合式油环由上下两片侧轨与中间的扩张器组成。油环的刮油作用(三)活塞销作用:连接活塞和连杆小头,并把活塞承受的气体压力传递给连杆。连接方式1.全浮式:销与连杆小端、活塞销座之间有一定的配合间隙。2.半浮式:销与活塞销座,连杆小端处,一处固定,一处浮动。活塞销的连接方式三、连杆组作用:连接活塞与曲轴,并把活塞承受的气体压力传给曲轴,使活塞的往复运动变成曲轴的旋转运动。连杆组件构造分解图讨论:装配活塞环时,为什么要错开一定的角度?为什么曲柄连杆机构各缸的零件不能互换

7、?为什么拆装缸盖螺栓按规定的顺序和扭矩?活塞环开口相互错开,形成迷宫式漏气通道,否则会发生漏气和烧机油的现象。各组零件不能互换,以保证装配精度和运动部件的动态平衡。为确保密封,并防止盖变形、开裂、螺母必须按规定扭矩自中间向四周对角地分3~4次拧紧。课后作业:课本65页:一、名词解释。二、简答题。注:下次上课前上交。谢谢大家!四逆汤方证1,原文《伤寒论29条》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

8、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方十六。  四逆汤方:甘草(炙,二两)干姜(一两半)附子(生用,去皮,破八片,一枚)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常用剂量:再服方,一两按6克计附子15-30、炙甘草12、干姜9生附子用炮附子代替,量应该大些2,原文《伤寒论91条》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