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检验流程和质量控制对策研究

输血检验流程和质量控制对策研究

ID:6227855

大小:33.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1-07

输血检验流程和质量控制对策研究_第1页
输血检验流程和质量控制对策研究_第2页
输血检验流程和质量控制对策研究_第3页
输血检验流程和质量控制对策研究_第4页
输血检验流程和质量控制对策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输血检验流程和质量控制对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输血检验流程和质量控制对策研究  【摘要】在日常的临床工作中,输血往往是救治患者的关键,一旦输血不当,就可能出现各种问题,比如输血不良反应、传染病等,严重者可以危及患者的生命。输血检验作为输血的关键流程,在临床输血安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医疗人员必须时刻必注意输血流程中的质量控制,并严肃对待可能出现的问题,认真做好防范工作。本文主要阐述输血检验流程及质量控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可能寻求的对策。【关键词】输血;检验流程;质量控制;对策输血是一项专业性很强而且具有一定风险的医疗救治措施[1]。输血检验和一般的临床检

2、验间存在很大的区别,输血前必须进行血型检测,选择与患者血型相同的供血者。在临床输血安全方面,采集血标本、对血型进行鉴定及在交叉配血这几个过程相互补充,相互完善,缺一不可[2]。通过检测这几个项目,检验人员可以判断输入的血液能否有效成活,能否避免受血者的红细胞不受破坏,最终达到挽救生命的最终目的。10在临床检验医学中,输血前检验工作质量的好坏在整个临床治疗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进行输血操作时,临床医生秉承着完全信任检验结果的状态。但是在输血检验的整个实际操作过程中,包括检验前、中、后的各个操作环节及步骤都可能出

3、现各种无法预料到的差错[3]。因此输血检验操作者对工作负责任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输血检验的质量,医护工作者必须带着一颗对工作高度负责的责任心;保持一丝不苟的工作习惯,戒骄戒躁;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培养良好的分析能力,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输血前检验工作质量。针对输血检验流程中的问题,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严格输血的适应证,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10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输血也不例外。在临床上,对患者进行治疗或者抢救生命的时候,输血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的同时,输血也可能给受血者传播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

4、、获得性免疫综合征等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在这个问题上,需要供血单位在采集血源时,对献血者的身体状况进行严格筛查者,此外采血后对受血者输血前进行的一系列的检测是重中之重,目前已经成为了临床检测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进行输血的操作前,对血库的血进行血液指标监测,这样能够明确责任,避免一些可能因输血造成的医疗纠纷;使那些隐形携带的人也能得到尽早的诊断,能进行早期的治疗[4]。此外,如果能够尽量多的发现潜在的传染源,也有利于医务人员在进行操作时,加强对自身的保护,能够有效的进行隔离保护措施,严格消毒医疗器械,避免不必要的医源性交叉

5、感染[5]。输血在生命抢救中有好的一面,但是它也能不良反应或者输血后的并发症甚至带来生命危险,成分输血较全血来说能降低在输血过程中感染一些疾病的风险系数,但是在检测方法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输血检测结果中常常出现假阴性的结果,也不能百分之百的排除感染病毒的可能性。因此在临床检验中只可适度的多开展成分输血。2输血前,保证血标本的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输血前的血标本采集及运送的操作都应完全符合《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标本是极易出错的,出错一般也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因把标本抽错,将已经标记好的标本抽给了其他患者,或者是

6、将已经标记好的标记贴给了其余患者,这样一来,输血者和血液标本血型的一致性很难发现,如果两患者的血型不一致,就造成了严重的后果;第二种是血标本的标记不清晰,反复修改,无法判别;采集前,输血申请单的信息必须齐全,反复核对输血申请单上填写的患者资料与实际患者是否一致,确保两者相匹配[6]。如申请单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话,可能因为受血者的免疫状态的不同而引起配血试验的结果的偏差;此外受血者药物的使用情况对配血试验的结果也存在影响,因此进采集的行配血试验的血标本必须是受血者3d内的。10抽血后,在试管上随即贴好所有条码,并认真做

7、好相应的登记工作,避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血标本稀释及溶血现象的发生。在进行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血库的,双方要认真重复的核对,确保无误后才能发出报告[7]。在发放血液制品时,发放者及接受者双方必须进行资料的核对,认真观察血液外观的一些情况,观察血液是否存在一些变化;对保存血液的冰箱温度进行登记;因为冰箱出故障可引起冰箱温度上升,从而血液保存温度也升高,查看有无停电的现象发生及冰箱故障等情况的出现,在确保这些现象都不存在时,方可按程序,签字核对拿血,进行临床操作。拿到血后,务必时刻注意保温,保持2~6℃的温度下,及时

8、进行血液的输注工作,在患者输血完毕,要将血袋保存1d。在进行血型的鉴定和交叉配血的工作时,要认真保管标本,标本保存在2~6℃的温度下的冰箱1周,为了能在出现出血反应时进行核对,尽可能的提高用血的安全系数,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的出现。此外还需要认真记录贮血冰箱的温度及消毒工作,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的发生[8]。3血型鉴定的质量控制3.1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